|
每經記者 朱小雯 李凌霞發自北京 深圳
食品安全法草案將電子監管碼的相關規定刪除,這對食品行業和防偽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一些印刷企業卻要因此承受損失。
8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進行二審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刪去了初審稿中有關監管碼的條款和內容,不再規定食品實施監管碼制度。這一消息傳出后,前天即有印刷企業向律師咨詢向質檢總局索賠事宜。
已投入300萬 希望質檢總局賠
繼今年1月28日質檢總局公布首批 《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可變條碼標簽印刷企業名單》之后,該總局又分別于2月3日和6月5日啟動第二批和第三批監管碼制定印刷企業的報送推薦工作,并隨后批準。根據質檢總局公布的名單,有47家印刷企業成為首批電子監管碼制定印刷商,遍布全國16個省市。
而電子監管碼相關條款被刪之后,會否給大量指定印刷企業帶來業務流失,而使前期投入無法收回?據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幾家起訴質檢總局的防偽企業代理律師周澤透露,前天,上海一家印刷公司的總經理向他咨詢,正在考慮向質檢總局索賠。
這位總經理向記者介紹,在公司的申請報告通過審核之后,今年1月,國家質檢總局召集該公司和其余5家成為首批指定監管碼印刷商的上海企業到北京開會,部署電子監管碼的印刷工作。隨后,公司采購了200萬元左右的專用設備。“這些設備專門用于印刷監管碼,至今一張都沒印。”另外加上廠房裝修、新招工人,并對他們進行噴碼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等培訓的費用,“我們可能有近300萬的投入無法收回,希望損失了多少,質檢總局就能賠我們多少。”
不過該總經理也在觀望,如果食品不用附碼,那么其他行業產品會不會被國家要求強制附碼呢?
監管網運營商股價暴跌
自然,電子監管碼失去食品安全法的支持,這將對承擔電子監管網運營的中信國檢公司以及其母公司中信21世紀(00241,HK)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根據中信21世紀2008年3月31日為止的年度報告中稱,電子監管網的應用范圍延伸至了藥物行業,并得到有關部門的相關政策支持。今年4月,藥監局公布政策,強制規定生產及分銷第二類精神科藥品及血液制品、疫苗和重要注射劑等若干類別非政府管制普通藥品的企業,最遲在2008年10月底使用電子監控網。該政策還強制規定在2009年起,所有非政府管制普通藥品及醫療器械均須逐步納入電子監管網應用范圍內。
但中信21世紀的電子監管網業績似乎并不理想。報告期內,該公司各項業務業績均為負數,其中電子監管網業務虧損2646.8萬港元,公司全年總計虧損了7653.3萬港元。
而近兩天電子監管碼條款被刪消息傳出之后,中信21世紀股價昨日表現極為不好,下跌了9.259%,報收0.245港元。
昨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信21世紀,詢問未來電子監管網的運營,以及公司是否會向藥品行業推廣監管碼等問題,但公司相關人員一直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
記者就此事致電國家質檢總局新聞辦,但相關負責人仍給予同于前天的 “剛得知這個消息,還不了解”的回答。記者也將采訪提綱發送給中信國檢董事長陳曉穎和公司宣傳負責人王公詮,至截稿時未得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