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書鑫 宋秀吉 王幫喜
黑龍江綏濱農場作為全國農墾唯一的農村改革試驗區,率先開展土地承包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多次成功改革;從單一種植到多種經營,讓玉米、大豆、食用菌等產品在國內國外打開一條條銷路……為全國農墾系統提供了生產經營的寶貴經驗。
“要改革就徹底改”
自1948年支邊隊伍開進北大荒,綏濱農場經歷了從初建到糧食自給自足再到有能力供給國家的過程。1985年,綏濱農場以“土地承包到戶,實行聯產責任制”為口號全面展開改革。1986年改革剛滿兩年,人們的收入就翻了一番,糧豆總產提高42.3%。農場改革的成功受到了國家體改委的關注,1987年綏濱農場被定為全國13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進行了“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探索。
為此,綏濱農場打破統管統種、統一調配的生產模式,鼓勵職工群眾自主發展、自主尋找市場。這里首次出現大規模的個體私有經濟,發展起養殖業、工商業、果蔬業、加工業、機械制造業等6大門類行業,使農場經濟發展由過去單一的傳統大宗農業種植,向多元化經濟發展。
此后,綏濱農場又在全國農墾率先搞起了“政企分開”現代企業制度的二期改革試驗,使綏濱農場的生產發展顯示出了勃勃生機,借助地勢平坦和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開發了寒地水稻項目,改變了過去豆、麥、玉米三大作物為主的生產格局,種植面積達到3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2.3%,5年內實現了糧食總產翻一番。
生產、市場與國際接軌
綏濱農場在發展中,不斷地把目光瞄向國際市場,力求更廣闊的空間。1998年,正式實施了“北開南聯”的發展戰略,北向俄羅斯發展,南與三峽庫區移民進行聯結,在俄羅斯建起了“友誼有限責任公司”,擁有了獨立的邊貿權。引進68家三峽移民,成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個三峽移民安置地。
同時,綏濱農場積極采取與國際相接軌的生產模式,打開了國際市場:與日本建立起了長期江海聯運出口生態玉米的合作伙伴關系;萬壽菊顆粒與巴西的市場實現了對接,每年的銷售總量達到5000噸;生產的蘋果、圓蔥以其優良的品質,受到了俄羅斯人的青睞,產品全部銷往俄羅斯市場。
市場的開發,給綏濱農場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職工群眾發展新興產業的熱情十分高漲,也促使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為保證畜牧可持續快速增長,綏濱農場采取了“向科技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發展模式,推行了“五個統一”的飼養模式,積極引進新技術。目前,綏濱農場擁有萬頭豬場3個,五千頭以上豬場11個,年出欄生豬18萬頭,母豬存欄1萬頭,奶牛存欄7000多頭,鮮奶14500噸,實現畜牧總值2.6億元。
長遠發展的“三化”
綏濱農場發揮自然和地理環境的優勢,對資源進行優化組合,以此來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而林業以“綠滿墾區,建設生態家園”為重點,采取了包造林、包管理、包成活的“三包”政策。
同時,綏濱農場著力加大項目招商力度,加快推進農區工業化進程。在農場的幫助下,三江機械廠與四平收割機廠、農科院合作成功對玉米收割臺進行改造;廣開招商路子,通過股份制的形式,廣泛吸引企業及個人來此投資精米加工、糠醛生產、稻殼發電等十分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
2006年,綏濱農場對未來進行了“三化”的長遠發展目標規劃,即農業現代化、農場城鎮化、農區工業化。通過兩年的實踐,綏濱農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力爭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13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農業生產總值達5.2億元,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