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高層密集調研中國現實經濟的腳步還在繼續。7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來到山東省青島市考察。在調研一家面臨出口困難的重點出口企業時,胡錦濤鼓勵企業負責人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克服眼前困難。
7月19日至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廣東進行調查研究。目前,廣東不少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比較多。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的出口企業,外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給他們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溫家寶在調研中表示,我國外貿政策將基本穩定。
容易發現,兩位領導人這一次的外出調研,都涉及到了同一個主題,即中國出口企業當前正面臨一個兩難的困境。在匯率政策變動、從緊貨幣政策,以及外部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等情況下,國內許多出口企業,開始承受著相當大的經營壓力。
壓力倒逼之下,吁請相關外貿政策作出調整,尤其是希望一些出口退稅政策回調的聲音逐漸強了起來。同時,很多企業認為,為改善出口企業的狀況,宏觀政策預期應更穩定而明確,企業家們也希望銀根方面能有所放松。
如何看待來自出口企業的政策吁請,關乎當前中國外貿政策的走向與穩定問題。而要回答“如何看待”的命題,則需對近些年來外貿政策的變遷作一梳理。
外貿政策是整個宏觀政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長一段時間里,為鼓勵發展對外貿易,以幫助實現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的任務,中國奉行的是出口優惠政策,即通過實施獎勵出口、扶持出口的優惠政策,來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但這樣的情形自中國加入WTO之后,便有所改變。作為WTO的一個成員,中國外貿政策在價值取向上同樣須追求無限接近公平的貿易秩序,故政策的中性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近幾年來,由于貿易順差急劇增加,國際貿易爭端不斷增多,宏觀經濟內外失衡的狀況十分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外貿政策的“中性化”趨勢變得更為明顯,出口方面相關補貼大量取消,出口退稅政策有了較大的變動,而對于進口的重視程度則越來越高。
與外貿政策的“中性化”相伴隨的,是政府在“減順差”、提升貿易結構等方面的努力。這種努力,亦是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的題中應有之義。如在提升貿易結構方面,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補貼措施,完善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政策,而鼓勵扶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外貿政策的這種轉型,無疑有益于數量和質量的協調、出口和進口的協調以及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協調。
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正當外貿政策作出較大轉型之時,卻與一系列的其他政策措施及其他因素產生了疊加的影響。包括人民幣持續升值、銀根緊縮,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與逐漸“中性化”甚至偏緊的外貿政策共同作用,對許多出口企業的發展甚至生存,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效應。而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出口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必然又將波及到就業問題。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口企業開始集中反映出利益訴求,一些學者也開始警告,提出要避免外貿政策走入“饑餓療法”的歧途。如何看待這些利益訴求,以及如何看待學界不同的聲音,成為決策層十分關心的問題。近一段時間來,多名最高層官員和具體職能部門主要官員紛紛外出調研,深入了解出口企業的困難現狀,正是為未來外貿政策的選擇尋找依據。
當此之時,胡錦濤總書記對有困難的出口企業語重心長的鼓勵,以及溫家寶總理關于我國外貿政策將“基本穩定”的表態,不無深意。這意味著,盡管當前不少出口企業遭遇了一些困難,但從大方向上來說,優化外貿增長的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逐步改善的追求不會改變。
當然,外貿政策將“基本穩定”,也并不說明政府對于出口企業的困難將坐視不管,關鍵是如何來權衡各方利益。近來輿論盛傳紡織服裝出口退稅回調政策即將出爐,無論消息本身是否確鑿,反映出的卻是政府在綜合考量之后,很可能在某些產業、某些領域施以政策救援。不過,針對所有出口企業,且具有更普遍意義的政策回調,是不太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