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缺一”而鬧電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23:38 中國經濟時報
■魯寧 缺電、缺電,到處拉閘限電。缺煤、缺煤,逼著電監會于7月12日公布電煤預警方案。 電監會此舉既屬保障重點供電之必須,更多是替發電企業向上喊話念苦經,同時亦為減輕自身背負的壓力。因為,電監會手里既無電煤儲備又無電煤調度權限。 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省份供電缺口最大。全球性通脹生產成本高企,沿海經濟大省的結構性經濟矛盾激化,出口加工無利可圖甚至出現成片的“塊狀”虧損。然屋漏偏逢天下雨,企業大面積“開四停三”甚至“停四開三”,這情形攤誰頭上不哭爹喊娘那叫怪。 要保證供電,得滿足五個前置條件: 發電能力。2004年全國鬧電荒,刺激這幾年電力投資年年全球第一。光去年新增發電裝機就相當于2004年全國發電裝機近三分之一。2005、2006、2007三年間,中國發電能力翻一番,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速度,整個世界為之目瞪口呆。到去年未,國內光火電裝機就達7億千瓦。假如開足馬力發電,電不是短缺而是階段性過剩。為此,政府對發電企業的考核目標是,“2008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必須止跌企穩,2009年爭取有所回升。”須知,發電設備“趴窩”也是極大浪費。可見,發電能力已不成問題。 輸電能力。“重發輕輸”曾是電力工業大瓶頸。新世紀,隨發電與輸電一分為二,外加電力投融資體改,情況有了極大改觀。鑒于現有發電能力超過實際需要,從2006年起,國家電力投資重點用于輸電一塊。2007年投3000億元,2008年投3500億元,明年計劃投4000億元,如此投資強度,同樣讓世界為之驚嘆。現實的情形是,許多區域性電網也為“無電可輸”扼腕嘆息。 電煤生產能力。國內現有近15億噸的電煤產能,若全部發揮出來,7億千瓦的裝機吃不了,各電煤開采大戶都在實行適度限產。還有,今年上半年國內電煤出口同比瘋漲近75%,也從一個側面印證國內電煤奇缺但不缺開采能力。 公鐵水運輸能力。公路和水路運能與市場需求總體平衡局部富裕,否則很難解釋公路和水路貨運市場競爭如此慘烈。鐵路運能總體偏緊,但只要運電煤急需,經政府干預亦可得到優先保障。何況,從2005年起,國內正上演全球鐵路建設史上從無先例的“蔚為壯觀”,區域性運能瓶頸正逐項消解。 市場機制。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計劃煤”招致煤產業連年大虧損,迫使政府最終放棄“計劃煤”。市場價之后的煤產業大打翻身仗,眾煤礦苦盡甘來。然而,“市場煤”和“計劃電”的矛盾也隨之凸顯。于是,政府又不得不啟動“煤電聯動”試點。問題是電的體制矛盾遠比煤復雜,加上電價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煤電聯動”幾度試水幾度擱淺。大致10年間尤其2003年之后,全球能源供求關系逆轉,國內外煤價幾乎都漲了4倍。電價雖也漲過幾回,但政府擔心全面通脹,提電價只能走碎步。情況危急時,政府逼迫“煤”向“電”讓利,可煤礦早已在市場中如魚得水,公開對抗咱不干,咱轉而多挖焦煤、冶金煤而少挖電煤。如是,電煤照樣短缺,煤礦減產量而不減利潤——奇貨可居呀。 透過上述分析,保證供電的五個前置條件有四個不缺,惟獨缺乏好的市場機制。這是從2007年起,國內缺電愈演愈烈的要害所在。當然,發電與輸電之間的利益分配矛盾也是缺電加劇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矛盾,此處按下不表。 發改委真的很難。7月1日起電的均價上調2.5分錢,電煤結算價則須以6月19日的結算價為準。政府對電煤施行階段性行政限價,防通脹初衷無可厚非,只是焦煤和冶金煤挖得更多——反正不愁賣不出好價錢,電煤挖得更少。你來監督也不成,上萬家煤礦你監督不過來。 怎么辦?出路是能源價改。方案做了許多遍,可瞅著PPI和CPI“雙紅燈”,何時推出著實讓政府犯難。矛盾還在積累和發展,左右上下都為難,這時候,一味埋怨政府不作為既不客觀也無濟于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