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煤價格機制倒退無助于抑制通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 13:44 華夏時報
本報評論員 商 灝 油電價格的上調讓中國的能源價格管制前進了一大步,但目前對電煤價格的所謂臨時管制卻讓人們質疑:剛剛邁出的一大步是否又倒退了一小步? 眾所周知,近來中央非同尋常地接連召開最高規模和級別的高官會議,討論經濟形勢,部署應變戰略。種種思考和對策、擔憂和舉措,匯聚到一點,就是防止經濟大起落。顯然,面對屢屢遭遇的不測,所有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都在經受考驗。眼下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是,當油電價格終于有所上調,而電煤價格卻被暫時管制,這一政策的實施結果最終是否讓人樂觀?是否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大勢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 當前有一種判斷是,國家對煤炭的限價,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電力企業的成本壓力,但也很可能導致電煤供應短缺。 市場的原則決定了漲電價方案必將引發電煤價格的連環上漲。 或許正是出于對這種趨勢的擔心,發改委在此次上調電價的同時,宣布凍結電煤出廠價格。此舉是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末放開煤價以來的第一次,因此有輿論稱之為“一步倒退”。 也許我們應該深刻理解電煤限價政策的迫不得已,但歷史的經驗表明,實行價格干預不僅沒能遏制住煤價,甚至出現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煤荒”和“電荒”。 眾所周知,由于雙重價格體系的存在,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并未徹底完成,改革應該進一步深入,而不應走回頭路。對煤炭價格進行限價干預,首先是扭曲了供求關系,短期內效果可能很好,電煤價格得到了控制,但市場上真正的供求關系卻無法體現。 電煤限價雖是一種必然選擇,但由此所產生的不良后果卻也是相關利益方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因為其市場邏輯非常簡單:通過行政手段強壓電煤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煤價飆升導致需求走軟這一正常市場機制所能發揮的作用。 而對電煤實行臨時價格干預,也抑制了煤炭企業的供應動力,導致一些煤炭企業更愿通過市場銷售煤炭。現在,只要愿以市場價購買,市場上有的是電煤,這一現象正是對煤炭企業供應動力不足的詮釋,也正是火電企業在電價上調后反而愁容滿面的根源所在。 走在市場化道路上的煤炭企業早已不愿回頭。 顯然,行政力量或將永難平抑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的矛盾關系。除非煤炭從市場機制中完全退卻,重回計劃機制,方能與計劃下的電價形成平衡。否則,必然是電價與電煤價格共同實行市場化,才能達到利益的平衡。 但在依然較大的通脹壓力之下,我們顧忌電煤價格市場化所帶來的風險,也顧忌因電煤供應短缺或電力企業虧損停產導致的電荒危機。 盡管短期內政府尚可通過行政強制手段來保障電煤基本供給,盡管根本之策依然是通過堅定有力的市場化改革來理順能源價格體系,然而鑒于政府決心不讓電價過快上漲,對煤價的限制措施恐將延續到2008年以后。因此煤炭行業未來有可能需要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犧牲。 可以預計,限價令可能會挫傷國內煤炭生產商的積極性。這些生產商自身也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他們完全可以采取將部分采煤工作推遲到明年限價期結束后進行的辦法,以獲得更多利潤。但這與政府頒布限價令支持火電企業的初衷明顯背道而馳。 我們也不能無視在管制價格與市場價格差距擴大的情況下,巨大利益之下電煤企業不擇手段突破管制,管制的成本與風險也隨之增大。并且,煤炭行業有很多環節政府目前已難以控制,已不能及時掌握有關信息,實施計劃準入管制也不容樂觀。 而且,此次“限煤價,漲電價”將使先前煤價上漲的成本壓力傳遞至電力終端的工業用戶,進一步增加通脹壓力。正如我們曾經指出的那樣,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管理層此次調價行為也將事與愿違。 但如果我們一味批評政府現在的價格管制政策,卻也顯得有些不公平。 當前中國的通脹已經處于最令人警惕的時刻。中國若迫于國內外各種壓力放開石油、煤炭等基礎性商品價格,很難預料其結果不會加速提高當前通脹水平、不會導致更加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壓制,并在國際經濟面臨拐點的時期,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 長遠來看,中國必須打破壟斷,建立市場化的要素價格機制。而目前的價格改革也許必須讓位于抑制通脹和經濟穩定。但歸根結底,采用行政手段干預煤價是應對短期“燃煤之急”的無奈之舉。毫無疑問,對于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的種種弊端,應及時采取更適當的措施加以消除。 相信在度過最緊張的時期后,管理層當會重新放開對電煤價格的管制,讓其重歸市場。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