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經濟學家預判中國經濟 關鍵在流動性過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 06:23 理財周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敬璉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袁志剛 摩根斯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王慶 年初的雪災造成了CPI指數飛漲,當損失數倍于雪災的四川大地震發生后,我們對于中國經濟又該抱有什么樣的看法呢?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以及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 地震影響有限,經濟持續發展關鍵還在于市場化深入 四川地震雖然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對于中國目前的通脹形勢而言,影響不會很大。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四川經濟的規模比較小,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相對有限,其次是中國目前通脹的原因主要在貨幣層面,需求影響乃至糧食、能源等成本上升,只是觸發因素。 地震造成的最大損失是人員傷亡,畢竟生命是無價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僅就經濟損失而言,此次地震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很有限。四川每年的GDP只占到全國總量的4.2%,工業生產量只有全國的2.5%,就算目前地震損失達到5000億,相對于中國20萬億的年GDP來說,損失也只有2.5%,這個損失中國是承受得起的,CPI也不會受到很大沖擊。 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導致的流動性過強。我們看看央行的貨幣供給量就知道了,自1998年以來,央行每年的貨幣供給增長都在15%以上,2001年還要更高一點,而貨幣需求,也就是GDP增長則在11%左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說明10年來中國一直處在一個貨幣超發的階段。貨幣持續超發必然帶來流動性過剩,從而引發各種資產的價格重估,再加上這幾年糧食價格、能源價格的上漲,通貨膨脹便在所難免。所以說,中國的通貨膨脹根本原因是貨幣問題,成本上升只是一個觸發因素。只要貨幣的流動性問題不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就很難得到根治。從這個角度看,四川地震給通貨膨脹造成的影響就更有限了。 中國經濟還有個要素價格的問題。中國雖然在市場化改革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要素市場仍然處在行政力量干預的階段,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市場中,行政決策還占了主導作用。這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市場不能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投資過剩,投資回報率偏低,生態環境污染加劇。這也需要我們在改革的方向上走得更深入,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解決匯率市場化問題,也就是流動性的問題。只有市場發揮更多的作用,中國經濟才會走得更健康。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三方面因素導致通貨膨脹,流動性因素最可怕 中國目前的通貨膨脹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因素,一個是結構性價格上漲,第二是外部輸入,國際能源、糧食和礦產資源價格上升導致國內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第三就是貨幣流動性過剩。這三個因素當中,最危險的其實是貨幣流動性問題,相對而言,前兩個因素的影響則是暫時而有限的。 首先是結構性。我們做過研究,中國的CPI指數上漲很快,但除去食品價格影響之后的制造業產品價格指數卻非常平穩。這就說明,中國的通貨膨脹主要還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導致的,尤其是糧價和豬肉價格上漲。 外部輸入方面,能源價格的持續推高是目前最為顯著的,國際油價也在不斷創出新高。但我們認為,國際能源價格的影響其實有四個方面,一、原油生產國政治因素導致生產量有限,二、新興市場的巨大需求,三、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補貼,四、金融期貨炒作的泛濫。由于以上四個方面的影響,短期內能源價格確實會持續上漲,但是根本上其成本仍然有限。 相比之下,貨幣的流動性反而是目前危險性最大的。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一方面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給中國價格重估帶來巨大壓力。這其實是一個長期的貨幣政策積累下來的狀況,目前在決策上也面臨兩難的局面,如果貨幣政策過緊,那么中國經濟有可能陷入停滯,如果不這樣,貨幣流動性狀況又可能進一步惡化。 從這樣的邏輯來看,此次四川大地震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規模就很清楚了。四川省的GDP總量比較小,對CPI影響比較大的只能是農產品和豬肉供應。四川是中國的農業大省,此次地震肯定會對大米生產以及豬肉生產帶來影響。但是影響的規模很難說,主要是此次地震區域也只占四川省的一部分,四川省其他大部分地區影響都很有限。而后期的投入,相對于中國龐大的GDP總量來說,也不算很大的數字。 摩根斯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外部經濟放緩對于中國經濟是好事 2008年中國有這樣兩個很重要的不確定性,就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中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因為有這樣的不確定性,所以從經濟層面上看有各種各樣的可能。總的來講,我們對中國經濟是比較樂觀的。但是我們不能排除比較壞的可能。因為一方面全球經濟出現衰退,尤其是美國經濟,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衰退了,帶來了全球經濟的放緩。同時我們的政府經濟從緊,這很可能導致中國的經濟硬著落。2008年中國經濟很可能出現軟著落,這個意義在什么呢?就是美國經濟的放緩,已經帶動了其他國家的經濟放緩,這可能會幫助中國經濟放緩。同時中國的從緊貨幣政策有可能不會自始至終的持續下去。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另外的可能。這種可能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實際非常強,即使外部經濟放緩,中國經濟仍然保持比較強的增長勢頭。 總體來講,我認為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可能性比較大。而且這種可能是外部經濟放緩,幫助中國經濟實現這樣一個軟著落。 從這里說,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從長期來講不是壞事情。比較糟糕的是美國經濟不放緩,中國經濟不會有一個很好的自身調整,這對長期的穩定來講反而是不好。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不應該悲觀。為什么不要悲觀呢?很重要的一點,中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很強。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果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保持這樣的繼續良好健康狀態的話,那么對于整個地區經濟是有好處的。 (理財周報記者 陳光/整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