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記》中的“管理矛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6:53 中國質量新聞網
《西游記》中有這樣一個矛盾:齊天大圣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戰無不勝,要不是如來佛祖出手相援,整個天庭幾乎面臨“亡國”的危險。但是在取經途中,大圣卻好像很難一帆風順,當年的那些手下敗將以及敗將的跟班坐騎都成了高手,不是讓大圣無計可施,就是要由大圣請其他高手出山幫忙,讓人感覺這是吳承恩寫書的漏洞。但細細想來,似乎另有緣由。 能力未變心態變 大鬧天宮前后,孫大圣、天兵天將以及妖怪們的能力都沒有變化,但是交戰雙方和雙方的心態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那時的孫大圣還只是得道的妖精,無所畏懼,連閻王也不敢索拿他,打贏了是無上的榮光,甚至有重新界定天庭秩序的可能性;打敗了的后果他又沒有考慮過,所以,在孫大圣心中,他進行的是高收益、無風險的事業,自然全力以赴,出手毫不留情。 同時,孫大圣的殺傷力很強,他手中的武器可以使所有被觸碰的對手受傷。所以,眾神對孫大圣的圍剿行動實際上是風險很高的項目,是迫于其領導玉皇大帝的壓力而進行的工作,可以想象,在此情況下天庭一方的戰斗力是處于什么狀態,所謂十萬天兵天將也必然各懷鬼胎,瞻前而顧后。 激勵機制抗風險 有人會說,眾神為什么不靠打敗孫大圣來加官晉爵呢,這就牽涉到天庭的所有制結構和激勵機制問題。 從原文來看,天庭里盡管都是高素質的精英分子,實行的仍是封建君主制度。玉皇大帝作為統治者,對作為臣子的眾神是具有生殺予奪大權的,所以,眾神的生活質量就只能寄希望于這位領導的個人素質了。但文中提到郡太守只因為祈天時不敬,就連累全郡大旱了3年,卷簾大將軍只因打破一個琉璃盞,就被貶為小河妖,可見這位領導十分暴戾。而這位皇帝和眾神又長生不老,可見眾神真是“此罪綿綿無絕期”了。按中國的傳說規定,成為神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很難想象眾神歷盡苦難的修煉只是為了換取一個更大的制度枷鎖,所以,除了真正的既得利益者,眾神在心底是必然反感這樣一個制度的。 其實,書中還有一處反映了相同的問題,獅陀嶺中的獅子精也嚇退過天庭十萬天兵,其間有沒有發生激烈的戰斗呢?沒有,他只是張開大嘴嚇唬了一下,天兵就退讓了,反正獅子精只想要一個名分,眾神并無實際利益損失,能不打仗就不打。 妖精對抗孫大圣的目的是為了吃唐僧肉,其相關收益是長生不老——神仙的基本特征。這項工作的風險也是巨大的——被孫大圣消滅掉。 最厲害的還是那些有一定背景的妖怪,他們知道自己的主子不同凡響,自己就算有過錯也不用擔心被懲處。書中多次出現類似的章節:眾神的下屬或坐騎違規犯錯,但是眾神道貌岸然的解釋說,唐僧取經必然要受劫難,下屬的襲擊正是這些劫難的一部分。所以,盡管下屬的目的很陰暗,但是間接為如來佛祖的考驗工作出了不少力,幫助唐僧完成了受罪的任務。因此從本質上講,他們的工作屬于幫助性質,不是敵我關系,可以既往不咎、保留原職重新錄用。如此高論,為所有有實力、有背景的妖精提供了絕佳的機遇,他們的工作風險已經下降為零,而收益仍然很高,這樣的買賣能不讓妖怪們竭盡全力、前赴后繼? 知己知彼才能贏 與此相對應的是孫大圣,他并無成佛的野心,對抗妖怪的目的不是殺盡天下妖魔鬼怪,只是為了保護師傅去西天取經。他與妖怪以前也無血海深仇,只有在妖怪襲擊唐僧時才出手相救,所以工作性質屬于被動反擊。 同時,由于被保護人唐僧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和抵御風險的能力,經常被妖怪扣為人質,使得孫大圣在援救工作中常常處于投鼠忌器的狀態,在工作中不能放開手腳。加上唐僧十分迂腐,經常懷疑孫大圣濫殺無辜,并以酷刑緊箍咒進行頻繁打擊,不但嚴重挫傷了孫大圣的工作積極性,而且使之不能有效地做好危機前的準備工作,更不能主動出擊消除隱患,信息的前饋工作陷于僵局,只好通過反饋工作解決問題。 因此,在這場孫大圣和妖怪的競爭中,妖怪知己知彼、充分準備,而孫大圣畏首畏尾、束手束腳,尚未交戰銳氣已弱了一半,戰斗勝利的可能性當然急劇減小。 再看此時出手相援的眾神,他們都是奉旨幫忙,所以第一是任務關乎天庭榮譽,必須完成;第二是性質屬于天庭組織的無償援助,有天庭作為后盾。因此,在妖怪沒有大鬧天宮的前提下,他們一方面要提防自己失敗后孫大圣和玉皇大帝都拿自己出氣,同時又明白即使自己失敗,整個組織———天庭失敗的概率也很小———大不了再請如來佛祖出山,肯定手到擒來。所以,每個相援的神仙都會使出渾身解數,亮出絕活一展身手,只要自己盡力,孫大圣和玉皇大帝都沒有口實怪罪。 讀到這里,相信不同的讀者對這個故事里的管理問題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故事確實說明了一些問題。《中國質量報》 □ 秀 峰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