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制度建設 保護投資者信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1:50 第一財經日報
盡管我們依然看好中國經濟,盡管我們不能否認資本市場監管的加強,盡管上市公司的質量明顯提高,但眼前的事實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股市步入“熊途”了嗎? 滬綜指從2007年10月的6124.04點跌到昨天最低達3607.25點,不到半年時間,跌去40%多。本來,點數的上下和賬面盈虧,實屬正常,投資者也應自己承擔起這種風險。但是,在基本面沒有根本改變的情形下,如此大起大落,既不健康,也不符合穩定發展原則。這不能不引起我們更深的思考。 我們認為,機制的漏洞和預期的不確定性是值得高度關注的。無論是新股發行、大小非解禁、券商創設,還是再融資制度、相關稅制調整和對違法者的懲罰等,相關規定都存在模糊性和隨機性。以下幾位專業人士的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希望能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提供一點參考。 始自2005年的牛市行情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昨日上證指數直破3800和3700兩道關口。面對指數長期在年線之下運行,讓投資者拿什么理由來相信“牛市”依舊呢? 然而在監管部門看來,市場的長期前景依舊看好。近期,監管部門負責人提醒投資者,應該對中國資本市場充滿信心。該負責人為繼續看多股市列舉了三條理由:其一,今年中國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前景可以預期;其二,上市公司質量明顯提高;其三,市場監管有效性得到加強。 理由的第一條就讓人不敢認同。前車之鑒并不很遠。從全球情況看,本輪牛市始自2003年,而A股市場的牛市行情則姍姍來遲于兩年之后的2005年下半年。難道當初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健康嗎?當然不是。導致A股牛市出現兩年時滯的原因在于股權分置的制度狀況,由此產生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發展相背離的格局。 這一事實充分證明了一點,資本市場走勢在中短期內完全可能與宏觀經濟相背離。這也正是即便投資者樂觀看待宏觀經濟前景、看好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但也必須要隨時警惕證券市場制度建設的弊病。對于后者,些許的驕傲和自滿都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對此監管部門絕不能夠掉以輕心,甚至推卸應擔負起的歷史職責。 就目前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而言,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如何讓股權分置改革在嚴峻的市場考驗中獲得成功;其二,是如何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 股權分置改革是推動本輪A股牛市行情的主要動因,但必須要強調的是,到目前為止股權分置改革尚無法宣告成功完成。恰恰相反,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重要的制度改革,實現全流通后的真正考驗才剛剛開始,一旦在該問題上出現任何紕漏,中國資本市場看似旺盛的投資信心完全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擊垮,市場行情難免因此而陷入到“硬著陸”的悲觀境地。 從形式上看,流通股股東在股改中獲得了平均“十送三”的對價補償,但是當股改真的進入到全流通階段,流通股股東才恍然發現,當初得到的對價利益是如此的微薄。事實上,多數非流通股股東購入股票的成本是一元到股票凈資產之間。歷經多次的分紅派息之后,很多非流通股股東的成本已經降為零,甚至是負數。由此,面對全流通之后二級市場套現的暴利機會,非流通股股東的獲利沖動可想而知。 盡管從長期看,A股市場的全流通過程正意味著估值體系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但從機制上看,如何延緩非流通股股東的套現沖動,是能否實現接軌過程“軟著陸”的關鍵。這樣的機制有兩類:其一,行政性限制“大小非”解禁套現的時間和比例。對于以國有股權為主的“大非”,這樣的限制是完全可行的;其二,從市場機制和市場信心角度看,監管部門理應為“軟著陸”更加積極努力。包括市場期待的印花稅的降低、融資融券業務推出、股指低位時推出股指期貨、全面放開合規資金進入市場等。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面對目前的市場嚴峻考驗,無論是行政性還是市場性的制度安排均未有突破。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大小非”解禁套現的壓力是實實在在的,而緩解套現壓力的制度建設卻模糊不清,因而市場走勢選擇下跌、市場信心隨之喪失,實屬必然的結果。 維持資本市場的長期牛市行情,實現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同步運行,符合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利益。但是,如果在基本市場制度建設尚未完善、市場監管措施無法令人滿意、市場救濟制度付之闕如的背景下,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走勢相背離的狀況,將很難避免。(作者為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經濟學博士) 馬紅漫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