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擲3億 陳育新獨走“造園”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8:29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相比起弟弟劉永好和其他兩位兄弟,華西希望集團董事長陳育新似乎更為低調。下周二,他投資3億、耗時近10年傾力打造的成都最大的農業主題公園———花舞人間將正式亮相。 3月10日午后,記者在位于成都南郊新津縣老君山與梨花溪之間的這座農博園里找到了陳育新,也尋覓到了這個億萬富豪“不務正業”,力排眾議“玩票”造園的故事。 兒時生活 牽出造園情結 正在緊張施工的農博園里一片熱火朝天,處處怒放著艷麗的杜鵑花。一位上身穿著一件淺灰色毛衣,外套著藏青色風衣,下身著一條藍色休閑褲,腳穿一雙略帶泥跡旅游鞋的“特殊”游客正不時一邊觀看著建筑物,一邊對旁邊的同伴說著什么。他就是陳育新。 陳育新告訴記者,早在10年前他就有建個農博園的打算。對他來說,也許這幾年不建農博園,專心建飼料廠,能夠多賺個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是成都就基本上不會有像他這么懂農業的人來建農博園了。 事實上,陳育新“造園”情結可以追溯到更早:他兩歲時被送到鄉下,16歲再次下鄉務農,大學期間學的農學專業,畢業后回到農村創辦育新良種場———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農”字。時至今日,已經擁有億萬身家他依然表示,自己身上農民、知識分子、商人的血液各流淌了1/3。 陳育新告訴記者,他很小的時候住在農村,那時他家離縣城有5里路,當時正在修溝渠,自己要去縣城趕集都必須得坐船。那時,陳育新常常坐在河邊,看著工人在溝渠邊忙忙碌碌,覺得這是項神圣、浩大的工程。 或許正是源于那段經歷,陳育新如今才會想到在園內建一條3公里長的運河,這也算是他在現實中重新演繹兒時的生活吧。在陳育新的規劃中,整個園子都離不開水,園子里有運河、有水街,還用多種形式利用水能設計的景觀。園中還專門建了8個圓型的池子,陳育新給它們命名為“一畝池”。 選址荒山 多數下屬沉默以對 在陳育新眼里,建農博園的第一大障礙就是員工的不理解,從他提出這個想法的時開始,反對的聲音就不絕于耳。 早在2003年,陳育新就開始了前期的項目選址工作,當時他和手下一幫得力干將去過綿陽、合川、仁壽、雙流等地考察,不過卻一直沒有相中滿意的地方。 2004年,有人向他推薦家鄉新津老君山附近的一塊荒地。家鄉情結讓陳育新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去這個地方多達13次。 回憶第一次去那個地方時,華西希望集團宣傳部部長王林農連連感嘆,那里真的是寸草不生啊。“我們陪著陳總穿荒山,爬山溝,走在那里真有點劈荊斬棘的感覺,我們都覺得在這里建一個現代氣息的農博園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事。”于是,在登到荒山山頂后,當陳育新問起大家的看法時,只有極少數人表示支持陳育新在這里建農博園,大多數人搖頭,沉默以對,一兩個員工更是用“夠嗆”來回應老板的提問。 為了專心打造農博園,陳育新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傅文閣委以重任華西集團副總裁一職。但直到2006年農博園開始破土動工后,傅文閣仍然投反對票,覺得花幾億元在這上面,多半會打水漂。這個時候,從小在農村生活練就的韌勁讓陳育新堅持下來:這個項目必須做下去。那時的陳育新是孤獨的,走在一條無人理解的實現兒時夢想的苦澀路上。 最終,陳育新定板在新津建農博園。陳育新表示,當時選擇新津確實因為那里是生他養他的故土,而在對周邊進行仔細考察后,他發現成都近郊并沒有大型的現代化的農博園,這也讓他從中嗅到商機,他想在這里創一條特色農業旅游之路。 其實,全國范圍內造農博園的并不僅僅是成都。北京、山東、陜西等地都曾上馬過農博園項目,不過,目前國內大多做觀光農業的地方都處于虧損。 3月18日投入運營的只是農博園的一期工程,整個三期項目做下來,至少要到2010年,這的確是項十分耗時、耗力的工程。與傳統農博園的觀光農業有所不同,陳育新想打造的是都市農業,希望農博園今后能成為成都市民的后花園,以及擁有科技、現代、時尚的主題公園。在陳育新眼里,做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花這么多錢來新津造農博園,并不是在玩票,更多還是以營利為目的。 孤獨上路的“禮拜天工程師” 帶著記者在園內四處走動時,陳育新不時停下來查看工作的情況。他已記不清這究竟是他第多少次來工地了,園中一座依山而建的500米長的廊梯也不知道爬過多少回。隨著開園日子的臨近,陳育新有時早上8點就趕到園子,在那里一泡就是一天,常常呆到天黑后才離開。“我有兩年春節都沒回家過了,一直泡在工地上。”陳育新感嘆。 最初,陳育新沒打算自己設計農博園,他曾與很多水平很高的專業設計單位進行洽談,不過卻發現對方的設計理念無法完整表達出他的農業元素。陳育新是個認真、要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的人,權衡再三后,陳育新決定自己親手來設計。 “其實我覺得我來打造農博園,也是給了副總裁傅文閣發展企業,施展才華的一個機會。要是我一直都在公司的話,我肯定要管東管西的,有的時候肯定要影響到他的決策。”陳育新認為。 最初傅文閣剛剛上任時,陳育新還是全面主抓所有的業務,當傅文閣表達出不支持陳育新打造農博園的看法后,陳育新連連說:“傅總,我用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做這事還不行嗎?”說話算數的陳育新只得利用晚上和周末來搞設計,那段時間他也被員工冠以“禮拜天工程師”的外號。一到周末,陳育新就顧不上休息,趕赴新津,對現場進行深刻感受,以便能及時對設計圖紙進行調整。陳育新自己也數不清這兩年間來了多少次新津,只記得最初是一兩個月來一次,后來是一兩周來一次,目前基本上是天天泡在工地上。目前,整個集團70%~80%的日常事務陳育新都交由傅文閣來打理,自己主要負責公司的重大項目決策,其余精力全花在農博園上了。 在華西希望集團很多人的眼里,傅文閣應該可以算得上中國民營企業中最有實權的副總裁了。 愛好農業 不在乎短期利益 生活中的陳育新過得很簡單,似乎與他的億萬富翁頭銜并不相符。陳育新一直表示自己沒什么特別愛好,其實是有愛好,但太花工夫了,不敢去愛好。5年前,陳育新一度非常喜歡看電視,有段時間甚至租了全套的《三國演義》放在家里,那年春節期間他哪兒也沒去,守在電視機前一張張地看碟,7天看了一半。不過,后來工作一忙,陳育新也就無暇看電視了:“至今我還不曉得《三國演義》的下半部演的什么呢。”更令外人驚訝的是,作為一名地道的四川人,陳育新從不打麻將。 與此相對應的是,陳育新有一個癡迷一生的愛好———農業。在打造農博園前,陳育新就開始了長期的原始積累。以前陳育新喜歡在靜夜中冥思,很多園內的設計方案都是熬夜熬出來的,不過后來身體吃不消,陳育新開始調整作息,晚上入睡較早,早上6點醒來,躺在床上思考半個小時方案后再起床。這幾年,陳育新更是一心撲在上面。有一次園區的一個景點設計出現問題,那幾天陳育新一直茶飯不思,尋找解決方法。一天夜里,陳育新做了一個夢,夢中他找到了解決方案,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興奮地告訴對方答案,令員工驚訝不已。 談起每天泡在農博園的感覺,陳育新說:“我每天都在山上不停地走,我并不覺得累,累與不累主要是看興趣。因為我喜歡農業,我覺得在這里很快活。再說我每天都可以登山鍛煉。這幾年我的心態也鍛煉出來了,也曾遇到不順心的事,比如我精心設計的方案在現場施工時卻無法展現,有時不得不返工,這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我覺得人一定要有顆寬容、平常的心。” 而當記者問起回收期時,陳育新表示:“我是把它當成一個事業來做的,我不在乎短期利益,我想6~8年就應該收回成本吧。我預計園區一期接待游客的能力在日均2000~3000人,三期完工后每天能接待8000名游客。”本報記者 張亦帆 攝影報道 財富人物 陳育新 1950年2月,陳育新出生在四川省新津縣城關鎮,原名劉永美,與大哥劉永言,二哥劉永行,四弟劉永好名字連在一起就是“言行美好”。兩歲時,由于家庭生活困難,他被過繼到新津縣順江鄉古家村陳耀云家,改名為陳育新。1977年,陳育新考上了四川農學院,大學畢業后分配至新津縣農業局工作。半年后,陳育新回到農村創辦育新良種場,并和幾個兄弟一起將其發展成中國大型民營企業希望集團。 1997年,陳育新創辦希望集團四大二級集團之一的華西希望集團。截至2007年底,華西希望集團總資產約50億元,年利稅約3億元,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旗下包括五月花計算機學校、家園國際酒店、美好家園、希望飼料廠等多個產業。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