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儲備累積絲毫無放緩勢頭 萬億資金如何"出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0:32 東方早報
扭曲的外資外貿政策和長期維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低估,令中國自1993年以來連續十余年累積的外匯儲備,已接近1.6萬億美元的天量——相當于全球外匯儲備第二名日本的1.5倍。然而這樣累積絲毫沒有放緩的勢頭。根據路透社報道,2008年1月,中國新增的外匯儲備便達到616億美元!按這樣的速度,中國一年新增的外匯儲備可以達到7000億美元——大大超過全球外匯儲備第3名,整個歐元區的外匯儲備額(數據截至今年1月)。 伴隨天量外匯儲備而來的,是管理天量國家財富的壓力。從大背景來看,外匯儲備資產相對于實體投資收益率較低,美元持續貶值造成了國際購買力不斷縮水,外匯占款增長又進一步削弱了貨幣政策自主權。這些成本因素越來越突出,讓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越來越迫急。 傳統上,承擔外匯儲備管理職能的是隸屬于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過往外管局管理外匯儲備的優先考慮依次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空前上升,安全性和流動性已經變得不再象外匯儲備匱乏時那樣重要,收益率的重要性卻日益凸顯。 為了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中國政府仿效石油輸出國和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的做法,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以求獲得在風險可控條件下更高的收益與風險組合。中投管理著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約三分之一可用于海外投資。自2007年9月成立以來,中投已展開了對美國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和美國投資銀行的金融股權投資。值得注意的是,中投之外,其他中國國有金融機構也在同時利用國有資金踴躍出海。 2007年7月,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出資30億美元,購入英國巴克萊銀行3.1%的股權。2007年底,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設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華安投資有限公司——購入了澳大利亞三家最大的商業銀行均不到1%的股權,投資金額合計約1.76億美元左右。 這兩筆投資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的想象力,難道中投公司并非中國主權資金布局海外的唯一棋子?在中投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和外管局的海外投資之間,是存在著某種隱秘的聯系甚至協同性?或者,只是各機構各自追逐利潤最大化的個體行為? 事實上,在成立中投公司之前,外管局已經開始了在海外進行更高風險資產投資的嘗試。中投公司的成立以及相應外匯資產的剝離,客觀上構成了外管局與中投公司在海外組合投資方面的競爭關系——也勢必令外管局的海外探索提速。 此外,隨著對能源和初級產品的進口需求日益擴大,對沖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面臨的價格風險,也已成為中國國有資金在海外開展資源型并購主要驅動力。這一戰略集中體現在中國鋁業閃電入股全球鐵礦石供應商力拓一役。 中國鋁業這筆投資擴大了中國在全球鐵礦石定價體系中的話語權,符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的國家利益。耐人尋味的是,中國鋁業收購力拓的資金主要源自國開行提供的貸款——在中鋁力拓交易不久前,國開行剛獲得了中投公司200億美元的資本金注入。 毫無疑問,中國在尋找或者打通上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出海的各種渠道。可以想見,由于能有效提高外匯儲備運營收益率,未來中投公司及其麾下的關聯企業(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會繼續加強對外國資源型企業的股權并購。 然而,中投公司的海外資源投資,無疑與中國能源和礦業企業的傳統投資范圍發生了重疊。這既帶來了廣泛的合作空間,也存在著競爭關系和潛在利益沖突。例如,中投公司與中石油可能在對某個外國石油公司的并購過程中競價,也可能出現二者聯合投資,或中投公司及關聯公司(如國開行)為中石油提供融資的情況。 在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微妙的競合關系下,中國的萬億外匯儲備“出海”是應該各自為政還是更多協同,是決策者必須慎重考慮的一個急迫問題。 來源:金融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盡請關注東方早報網-《財經》頻道 編輯:倪鵬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