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公共財政更加透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2:29 中國經濟時報
黃楊 我國的預算收支表中,仍存在預算草案粗糙、項目不細,預算報表所列科目級次太少,透明度低等問題 ■兩會特別關注之三 “政治決策和公共管理仍然神秘。”這是一位普通老百姓看了財政部公布的2008年預算報告草案(摘要)后的感受。 近年來,隨著金財工程、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等政策的實施,財政透明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我國的預算收支表中,仍存在預算草案粗糙、項目不細,預算報表所列科目級次太少,透明度低等問題。所以難免給人“作為納稅人,我還是不知道錢具體用在了哪里”的感覺。 財政透明化:這是一個方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總結各國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發表了《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和《財政透明度問卷》,結果顯示,我國財政的整體透明度較低,在財政透明度的任一領域,我國都存在一定差距。 根據IMF的研究,透明度指的是一種環境,即在易懂、容易獲取并且及時的基礎上,讓公眾了解有關政策目標及其法律框架、執行機構及其職責范圍、經濟背景,以及政策決策和決策邏輯等。 目前,我國的預算收支表中,類級科目只有100多條,相對于國際上其他國家,我國財政部門編制的預算草案存在粗糙、項目不細,預算報表所列科目級次太少,透明度太低等問題。 同時,我國還有大量的預算外資金,不受各級人大監督。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的收費、社保基金、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等。而2006年受到廣泛關注的上海社保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保資金的運行沒有“公開化、透明化、對稱化”的信息披露,沒有受到社會的廣泛監督。 “財政透明化是一個方向。”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早在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就開始實施部門預算改革。以早編預算、細化預算、實行“零基預算”、按“二上二下”程序編制預算以及一個部門一本預算等為主要內容,部門預算改革由點到面、由淺入深不斷推進,現已基本確立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分離的運行機制。 到目前為止,全國除一些市縣改革進展較慢、有關工作尚未到位外,其他各級財政均已建立較為規范的部門預算制度。 “財政支出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依法理財、科學管理。盡量做到所有支出都有科學的程序和流程,讓每一筆資金在管理系統里留下軌跡,尤其是要通過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切實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程度。”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胡靜林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說。 賬本要細 早在2007年兩會,就有代表提出,預算安排較粗,年初往往落實不到具體支出項目,客觀上存在“一年預算,預算一年”、年度執行中不斷調整預算的情況。 當時財政部對建議的答復是,實行部門預算后,預算要求做實、做細,年中調整情況明顯減少。但是,預算約束剛性不強,部門隨意要求追加支出的情況仍然存在。因此,各級財政還需進一步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強化預算約束,盡量減少追加,切實杜絕浪費。 因此,2007年財政部在預算報告執行中,加強了預算執行工作,完善了有關制度措施,預算執行效率不斷提高。財政監督成效明顯,共查出各種違規違紀資金569億元,挽回損失215億元,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但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馬海濤認為,雖然我國實行部門預算改革后,預算編制方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傳統的預算管理制度所造成的問題日益突出,比如政府預算不完整、不統一;預算編制較粗放、內容不細化;預算編制方法較簡單、不夠科學;預算編制時間短、程序不夠規范;預算執行的隨意性大、約束力不強,預算不透明,監督力度差等問題。傳統的預算編制和管理制度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 因此,馬海濤建議,改革預算收支科目,在科目的設置上盡量體現復式預算和部門預算的要求,既要包括財政預算內收支,也要包括預算外收支。預算大類科目按部門設置,下設明細項目,大類科目下再按具體支出項目編制款、項、目級明細預算。同時應將政府性的資金統一納入預算管理,保持預算的完整性。把預算內外兩塊資金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統一的政府預算管理體系。 讓公眾監督發揮更大力量 美國聯邦政府預算在每年2月,就將各部門審定的預算匯總成聯邦政府預算建議草案,總統審查后,將聯邦政府預算建議草案提交國會審議,并公之于眾。預算草案公布后,任何黨派、團體或部門都可以就預算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外國議會百分之六十的時間用在了審核各種預算。 而我國長期以來,一些政府部門在財政資金的使用上,缺乏對納稅人負責的精神,透明度不高。這一方面導致政府部門雖然用納稅人的錢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卻由于缺乏必要的公開、公示程序,不為民眾所了解。另一方面,由于財政透明度不高,公眾無法進行有效監督,公款吃喝、公費旅游、面子工程造成了巨大的行政浪費。 目前,我國納稅人對稅收使用的決策權和監督權,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實現的:一是通過自己選舉的代表直接參加國家財政稅收立法,審查和表決通過財政支出預算和決算草案;二是通過參與對財政稅收立法草案和財政預算草案的社會討論。其中第一條途徑是主要的形式。 對于許多發達國家都有的《納稅人權利法》,在我國也缺失。 也許,在我國,預算問題不應只是預算監督部門所考慮的事情,也應隨著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向全社會公開,接受納稅人監督。不要讓納稅人監督只是“畫餅充饑”。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