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中蓄力開拓新能源 中糧控股將整合豐原生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05:28 華夏時報
趙文佳 中糧控股(0606 HK)、豐原生化(000930)或許真的要展示中國生物能源的雄姿了。 本報記者近日從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集團”)獲得消息:豐原生化欲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擴大其以玉米為原料的環氧乙烷產能,在現有2萬噸環氧乙烷基礎上再新建年產6萬噸環氧乙烷+乙二醇生產線;中糧集團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草簽了以纖維素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合作協議。據說,該乙醇燃料領域的合作項目此后將注入中糧集團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控股”)之中。而2006年12月耗資10億元人民幣控股收購的豐原生化將被整合進中糧控股已納入中糧集團規劃之中。 國際石油價格高企,美國、歐盟、巴西用玉米、大豆、油菜子大力發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而作為人口大國,中國對以糧食為原料的能源項目異常謹慎,2007年開始限制用玉米生產燃料乙醇等。在這種背景下,境內外投資者對A股市場龍頭燃料乙醇上市公司——豐原生化甚至港股——中糧控股普遍看淡。而現在,似乎終于可以破局了。 新能源項目注入中糧控股 據了解,中糧集團和中國石化于2007年4月在北京簽署了《關于發展中國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的戰略合作協議書》,共同發展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使雙方在燃料乙醇項目上從原來的股權合作上升到技術合作。 其實早在2000年,中糧集團曾跟中石油、中石化接觸,希望能合作將玉米深加工產業拓展至燃料乙醇領域,但由于其時石油價格較低,中石油和中石化興趣不高,中糧集團也只好暫時作罷。 據知情人透露,之所以和中石化合作,主要是中國石化纖維素乙醇研究團隊的理論研究和人才資源優勢,而且中國石化在應用研究和工程轉化上優勢明顯。中糧集團在農作物的收集、儲運和試驗等具有優勢。“發揮雙方優勢,圍繞纖維素乙醇進行技術合作,完成萬噸級規模的原料的收集、儲運、預處理、酶解、發酵、乙醇精制等一套技術,我國生物乙醇燃料產業的發展就會上一個新臺階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據了解,中糧集團可能將其在中國石化合作項目中的權利義務轉讓給中糧控股。若能成行,這樣一塊資產注入中糧控股,勢必會大大提高中糧控股的資產質量,優化其資產結構。中糧控股將真正成為中國燃料乙醇的旗艦。 豐原生化計劃擴產 在進行燃料乙醇技術合作的同時,豐原生化也計劃擴產。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豐原生化計劃在其宿州廠新建年產6萬噸環氧乙烷+乙二醇項目,以玉米酒精為原料。 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核查組赴宿州對該項目進行核查,之后確認該項目已通過核查,可以繼續建設。“凡未通過核查的項目,國家發改委會以發文形式要求停建,通過核查的則不再另行發文。”上述人士表示。 據了解,目前中國有4家燃料乙醇生產企業,8年來,未新批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項目(但目前國內以替代原料生產乙醇的技術尚未有實質突破)。因此中國燃料乙醇行業陷入窘境。 2001年4月,當時的國家計委考慮到能源替代和解決陳化糧問題,正式宣布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指定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豐原集團4家企業試點用糧食加工燃料乙醇,豐原生化是國家燃料乙醇4家定點生產企業之一,產能居4家之首——年產44萬噸。 早些年豐原方面就對燃料乙醇產能擴張野心勃勃,但由于企業負債率較高,后續發展面臨資金瓶頸。而由于豐原生化在資本市場被質疑造假,致使公司一度面臨“信任危機”,證券市場融資受阻,公司降低負債率的途徑也被迫轉向。而宏觀調控背景下,銀行貸款困難,在燃料乙醇領域素有大志的豐原,急需找到一條出路。因此,2006年11月20日中糧集團和蚌埠市政府、豐原集團簽署了收購的框架協議。三方同意以10億元現金由中糧或中糧指定的公司受讓豐原集團持有的豐原生化2.382億股中的2億股,占豐原生化20.74%的股份,中糧集團成為其控股股東。 而200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文件,限制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項目,豐原生化等燃料乙醇企業遂陷入原地踏步狀態,行業前景茫然。而豐原生化環氧乙烷可能擴產,使該公司看到曙光。 上述人士介紹,年產6萬噸環氧乙烷+乙二醇項目的建設延伸了中糧現有生物化工的產業鏈,是中糧發展生物化工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中糧生物化工戰略發展方向。“新建6萬噸/年環氧乙烷裝置在技術和規模上中糧集團更有優勢,據測算,項目建成后年凈利潤超過1億元。”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