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目標是:住有所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00:10 21世紀經濟報道
李一戈 我讀書的時候,有一個經典表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套用這句話到住房問題上,或可表述為:我國住房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住房需要與不能滿足的住房供應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在較長的時期內仍將存在,但政府部門正在下大力氣解決。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并首次提及住房保障制度。 如果把"住有所居"視為一種階段性目標,那么,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則是建立住房保障體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建立住房保障體系總的指導原則,并提出了今年將采取的四項措施,這也是歷屆政府工作報告對住房政策尤其是住房保障表述最細致的一次。溫總理說:"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新年伊始,各地陸續公布了2008年的住房建設計劃,并普遍強化了建設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規模。今年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面積比去年增加了50%,并首次明確年內將建設政策性租賃房,以解決"夾心層"的居住問題(這也揭示了"住有所居"的另一個含義:并非必須購買住房才能稱為"居",租房住也是"居"之一種)。連多年未建經濟適用住房的上海,也提出在2008年800-1000公頃的住宅用地供應中,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用地不低于20%。而廣州的限價房則已經開始公開銷售。 住房和教育、醫療、養老等一起,是構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房價飛速上漲后的今天,住房保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緊迫,同時也更為艱巨。過去5年,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空前繁榮,居民收入、住房需求與供應的巨大落差,住房保障也提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以改善民生為己任的思想在即將成立的新一屆政府會得到沿襲,住房保障體系也有可能在未來5年內逐步建立和完善。 我們的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建立以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為主的三種保障性住房供應體系,其中,低收入家庭租住廉租房,有一定負擔能力的家庭購買經濟適用房,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購買限價房。加上一句"中等收入以上家庭購買商品房",就構成了整個社會的住房供應體系。相信這也是許多地方正在探討建立的住房供應體系。 然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國的GDP總量和財政收入已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但住房保障不可能涵蓋所有人群,即使是理應保障的人群,也有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何況還有一批暫時保障不到的"夾心層"。 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是,由于絕大多數城市對住房保障是以常住人口為依據,而各大城市均存在大量流動人口、外埠人群(非本地戶籍但在本地工作),這部分人群很難被納入住房保障體系的范圍,包括北京、上海等財力相對雄厚的城市。這就是為什么在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之際,有些地產商仍然堅稱北京房價還會上漲,因為在他們看來,龐大的外埠人群在支撐并拉動北京房價上漲。出來"混"是不容易的,在這個呼吸清新空氣的成本都那么高的時代,我們也被迫要為居住付出更多的代價。 樂觀的是,住房保障體系正在加緊建立。不那么樂觀的是,歷時性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好在我們還是有一個目標:住有所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