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工作總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8:55 保監會網站
過去五年是我國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五年;也是十屆全國政協在理論上銳意創新、工作中注重實效,推動各項政協事業取得重要進展的五年。五年來,經濟委員會在常委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以中共十六大以來的路線、方針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精神為指導,以《政協章程》為準則,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建言獻策,切實履行委員會的工作職責,團結依靠全體委員開拓進取、求實創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圓滿完成了本屆委員會的各項任務。一、總體情況與特點十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由88位委員組成,分別來自19個界別。其中既有經驗豐富的領導干部,又有學識淵博的經濟學家;既有工業、農業、財經、金融及區域經濟等領域的政策專家和資深專業人士,又有來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企業家代表。委員構成精英薈萃,代表性廣泛。五年來,經濟委員會共進行了38項專題調研,委員參與341人次。舉辦了7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7場大型論壇,9次專題性座談會。承擔了3場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的籌辦工作。組織委員出國調研考察5次。共向中央報送專題調研報告39份,反映委員意見建議的政協信息78篇。這些成果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批復率達83%。此外,在會議期間委員們還提交提案1630件、大會發言110篇。編發《經濟界委員通訊》54期。十屆經濟委員會的工作總體上呈現如下特點:堅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生動、活躍、有序的工作氛圍。堅持為委員知情獻策出力積極創造條件,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創新探索。堅持突出重點注重質量務求實效,取得了一批履行職能的重要成果。二、主要工作與成效五年來,經濟委員會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關于宏觀經濟運行。經濟委員會每半年舉行一次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為促進宏觀經濟健康平穩運行議政建言。2003年以來,圍繞著應對“非典”沖擊及防止通貨緊縮、新一輪經濟趨熱與加強宏觀調控、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糾正經濟內外失衡、調控資產價格泡沫與防止通貨膨脹等經濟運行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委員與專家們進行了多次深入研討,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每次會后形成的情況反映報告,都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已成為本屆經濟委員會工作的一大品牌。——關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基于對我國宏觀經濟大起大落根源的探尋,為“十一五”規劃編制提供意見建議,“十一五”規劃專題組對我國自“九五”以來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深入反思。委員們認為,經濟發展道路和增長模式問題至關重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十一五”規劃必須突出促進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這些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以及中央全會文件起草組的高度重視,許多建議在之后通過的“十一五”規劃中得到了體現。——關于“三農”問題和新農村建設。“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歷年經濟委員會關注的重點課題。促進“三農”發展專題組先后圍繞農村扶貧、農業產業化、統籌城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并通過舉辦論壇、出國考察,向中央提出有關建議。委員們建議,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改革扶貧資金管理體制;推進農業產業化;創新城鄉管理體制;建立多予少取的長效支農機制;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形成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總理、副總理多次作出批示。有關建議在中央的農業方針、政策特別是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得到了體現。——關于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轉變一直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短板”。委員會的投融資改革、政府職能改革專題組先后對此進行了深入調研,并請十省區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協同調研。委員們建議,必須使政府從替代市場功能中逐步淡出;改革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科學劃分中央與地方事權與財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改革生產要素和緊缺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增強政府市場監管職能。同時,政府應創造推動增長方式轉變的政策環境。溫家寶總理批示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這些建議,要求形成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指導性文件。——關于金融改革與發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當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有不少問題亟待研究解決。金融改革與發展專題組先后圍繞農信社改革、政策性銀行改革、金融安全問題,以及中小企業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保險市場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委員們提出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重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要加快構建農村金融體系;對政策性銀行應正視風險、穩妥改革、規范發展。尤其是2006年底召開的“金融改革與發展”專題座談會,形成了許多重要意見和建議。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上逐頁劃批,并指示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供了重要參考。——關于企業改革與創新。國企改革、企業自主創新專題組先后圍繞國企改革、國資管理體制改革、企業自主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委員會數次召開“企業改革與發展”專題座談會進行研討。委員們提出,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切實推進國企公司化改制和國資管理體制改革;消除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的因素;營造促進企業改革、發展與創新的良好環境。溫家寶總理對有關情況報告作出了重要批示。國資委等部門在認真研究政協的報告后,形成了新形勢下國企改革與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關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經濟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推動我國經濟騰飛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其發展受到某些體制、法律、政策環境的束縛。非公經濟專題組通過深入調研,摸清了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并向中央提出對策建議。溫家寶總理批示有關部門據此起草推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專題組及時跟蹤調研,對文件起草提出許多修改意見,對國務院出臺“非公經濟36條”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6年底,經濟委員會與國家發改委、全國工商聯共同主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論壇”,追蹤研究解決貫徹“非公經濟36條”中遇到的問題。論壇形成的共識和提出的意見建議,對促進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幾年來,圍繞落實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委員會分別組織了沿黃(河)地區建設、東北振興、珠三角、京津冀、西部大開發、北部灣發展等專題組進行深入調研,并圍繞這些課題舉辦了論壇和專題研討會。委員們建議,要積極消除體制障礙;消除政府對微觀經濟的行政干預;下大決心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應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統籌協調力度等。經濟委員會還承擔了全國政協推進西部大開發和促進北部灣經濟發展專題協商會的籌辦工作,有效推進大連設立保稅港區、天津濱海新區建設的進程。有關調研報告多次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關于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結構是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現代物流、產業轉移、西部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專題組先后圍繞現代物流業發展、東部產業轉移、西部優勢產業、信息服務業發展等開展了調研,并通過召開論壇、出國考察等方式進行深入研討論證。委員們提出,調整產業結構要尊重市場規律;加強政策引導、激勵和扶持;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西部地區要繼續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和擴大對外開放。建議受到國務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體現在相關的國家政策中。——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我國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糧食安全是委員會始終關注的重大課題。委員會分別于2004年和2007年兩次組成專題組對糧食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委員們建議,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是提高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要合理調整主產區與銷區的利益關系;支持主產區小型農田基本建設;進一步增加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加大對主產區地方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加快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這些建議既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又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得到溫家寶總理和其他幾位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