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鄉屋后的汪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9:26 中國經濟時報
■陳宏偉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老家在淮河發源地。1992年夏天,他跟我開玩笑說:“我在上游洗澡的水,很可能被你喝到肚子里! 他住淮河頭,我住淮河尾,相隔兩千里,共飲一河水。從這意義上說,他的話亦非無中生有。 然而,即使在當時,這位同學已早不在淮河里洗澡,淮河下游、我故鄉淮安(原名淮陰)的人們更不吃淮河的水了。 “淮陰古之名郡,扼江北之要沖,清時海禁未開,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經之孔道也。”周恩來曾有如此回憶。他說的主要是水路交通。 淮陰是水鄉,洪澤湖有一半水域在其境內。我故鄉小鎮屬淮陰所轄,四周全為汪塘所圍,水域面積要多于陸地面積,我們關于童年的記憶也多與水有關。 兒時,老家屋后的那個汪塘清澈見底,可直接飲用,洗菜、游泳、滑冰、捉魚、撈蝦無不在此。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拉稀生癌。”弄不清這一頗為流行的民間說法,最早是用作形容哪里的水,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大普遍適用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故鄉屋后的汪塘正是不幸地經歷了這樣一個全過程——區別在于這一周期由50年縮減為30年…… 之一: 如果將鏡頭稍稍變個角度,乍看頗具詩情畫意的景象(圖一)就有些目不忍睹了(圖二)。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水里,居然還養著供食用的魚(圖三)。 之二: “金橋富路”是村民的美好理想。然而,這條村里最主要的干道(圖四)多年來雖經村民屢次提議卻仍然修不起來。從“規劃”怪異的街道(圖五)和混亂不堪的人居環境(圖六)中不難看出,盡管越來越多的村民建起了樓房,但村里的公共事務幾乎無人問津。 之三: 于飲用而言,河流、汪塘甚至水井,已幾乎全部從村民記憶中淡出,而被自來水取而代之(圖七)。同時,有能力外遷的人家,對故鄉的感情也越發淡漠(圖八);無力外遷的人家,還守在汪塘邊苦苦營生,甚至計劃用血汗錢在此建新房,令人意想不到的理由之一居然是舍不得這一小片水(圖九)。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