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彩電靠什么實現升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7:27 中國質量新聞網
【新聞】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共出口彩電4788萬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6%,出口額為90.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略升2.3%。與此同時,黃埔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彩電主要出口基地的廣東省2007年出口彩電2312萬臺,價值28.4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分別下降31%和6.2%。 【評點】去年中國彩電出現四成多的出口下降,這對我國彩電產業是一個危險信號。作為中國制造業的重要代表,彩電這個曾一度輝煌并令中國企業感到驕傲的產業,如今卻面臨嚴峻的出口危機,這對于整個“中國制造”來說無疑也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受國內市場競爭的擠壓,許多彩電企業不同程度地出現利潤下滑。為了扭轉國內市場的虧損局面,2006年它們紛紛選擇增加對外出口,試圖憑借規模換取效益。卻未曾料到,人民幣一再升值,原材料價格和運輸費用不斷上升,國外市場開始提高進口標準,這些企業無法控制的因素使得本來就已經很少的利潤越攤越薄,當售價幾乎接近成本時,2007年這一年,一些企業不得不再次調整出口策略,或者減少出口,或者干脆放棄出口。 我國彩電出口下降,暴露出我國彩電企業整體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對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預見性和應對能力。曾經在CRT時代分羹的那把勺子在伸向平板時代的大鍋里撈食時,已經顯得過小過短,既夠不著肉,湯亦舀不多。平板電視不同于CRT電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面板所占的地位非常關鍵,成本能夠達到整機的80%,由于國內企業長期缺乏技術創新,國外企業又壟斷核心技術,致使國內的面板生產能力很低,90%的面板依賴進口,這使得平板電視的主要利潤都被國外企業拿走了,我國彩電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國內彩電企業向出口要利潤策略的失敗,在打破了國內企業“規模效應”圭臬的同時,也向“中國制造”提出了一個更為深層的問題:當市場日漸飽和,利潤不再能夠通過成本優勢直接和完全實現時,“中國制造”靠什么實現升級,靠什么說服世界? 其實答案早就有了,它就寫在彩電企業失敗的答卷上。長期以來,我國彩電企業在出口貿易中大都奉行薄利多銷原則,依靠成本優勢并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利潤。但是,這種經營模式既非常被動也十分脆弱,難以引領技術革新的風向,永遠是跟隨別人的步伐,且很容易受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影響,或者被扼住咽喉,或者為他人做嫁衣,一旦成本優勢不再,規模反成企業之累。目前彩電行業遇到的困境,集中反映了“中國制造”亟待升級的現狀,而“中國制造”要實現長遠發展,就要堅持自主創新,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形成自己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改變現在單純依賴制造優勢的發展模式。這是必須要走的路,也是惟一可以走的路。評點人:胡立彪《中國質量報》 佚 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