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農民變市民的工資路線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01:51 中國青年報
新華社記者 宋振遠 鄧衛華 2008年的第一個月,在青島打工17年之后,來自山東沂南縣農村的皮進軍拿到了平生最高的一筆月薪:7378元。這超過他剛進城打工時月收入的20倍。 皮進軍17年的工資收入“路線圖”,反映了他從一名農民輪換工到合同制工人、再到獲得城市戶口的命運變遷,折射城市對農民工從“經濟上接納、體制上排斥”到“政治上尊重、政策上扶持”的社會進步。 1991年:打工要交“保證金” 每月工資330元 [打工經歷]1991年秋,皮進軍離開沂蒙山區,帶著父親從鄰居家借來的150元“勞務輸出保證金”,進入青島港成為一名煤炭裝卸工。當年10月,他拿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330元。皮進軍說:“我留了150元自己日常開銷;其余180元讓人捎給父母,其中150元還債,30元叮囑父母買點好吃的。” 進城第一個春節,皮進軍沒有回家。除夕那天晚上,青島港務局局長常德傳和農民工一起吃了團圓飯。“晚上回到住處,聽到青島郊區傳來的鞭炮聲,心里一下就酸了。” 按當時規定,皮進軍的身份是一名干滿3年就要回家的“農民輪換工”。但他的吃苦耐勞、刻苦鉆研打動了領導,最終在青島港“沉淀”下來。 由于青島港實施向裝卸一線工人傾斜的分配政策。1993年年初時,皮進軍的月工資達到700元。1997年,皮進軍當上了散雜貨作業區的一名裝卸班長。此后的六七年里,他的月薪保持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 皮進軍坦言,他到青島港這樣的大單位打工是幸運的,那時候更多的老鄉仍飽受“欠薪”之苦。他有個老鄉曾在一家名為“厚實飯館”的酒店干廚師,一年只開了兩個月工資,老板天天說漲工資,結果到年底卷鋪蓋跑了。還有許多干建筑的老鄉,討薪就跟“吃飯”一樣平常,傷透了心。 [專家點評]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會長陸學藝表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農民工的生存狀態還較差。受城鄉二元體制影響,農民工總體上處于“經濟上接納、社會上歧視、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的境地。許多農民工飽受證卡收費、克扣欠薪、傷病無保障之困。一些城市農民工甚至出現“20年工資基本不變”的情況。到90年代末,農民工務工環境有所改善,但主要還局限在對口扶貧、領導關懷、輿論支持等層面。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