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文火慢燉出的老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6:50 北京日報
隆隆的車輪聲帶走一撥又一撥返鄉的人流,過節的習俗和觀念仍然存在。而調查也發現,雖然時代不同了,但人們過節的方式似乎沒發生太大的變化。“有人說北京的文化氛圍就像一鍋老湯,歷史越久越醇香。在北京過春節,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蕭放告訴記者,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是像西方圣誕節一樣的重要團圓節。而北京的春節更是別有風味。 ●過春節老人是核心 “過春節源于古老年代的祖先崇拜。因為有了祖先,才有了家庭,有了祖祖輩輩的傳承。”蕭放告訴記者,節日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因為有共同的祖先,人們才能得以團圓。 春節不是簡單的節日,它身上負載著多重文化意義,中國人通過春節表達了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對家庭的重視與對家庭的回歸是中國春節生命力的強力支撐。 ●怎么也得吃的團圓飯 從以前的今天割肉,明天剁餡,后天包餃子的長期籌劃,到現在的一家一戶集體出門吃年夜飯。社會節奏加快,人們也越來越忙。但無論如何,年夜飯怎么也免不了。對不少家庭來說,春節就是吃完餃子,放鞭炮、一家一戶團團圓圓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在春節期間走出去拜年的禮數也不能少。拜年的過程是在加強個人與家庭、與親友、與鄰里、社區、乃至社會的關系。拜年不可以不帶禮品,但意思到了就好,表達的是對長輩的尊重。通過聚會,能夠更好地與親朋好友溝通感情。 ●與時俱進的傳統習俗 在北京,除了拜年的儀式尤其重要,廟會也很有特色。廟會上的各種表演,往往有了幾百年的歷史,是只有在北京這個古老的都城中才能形成的文化氛圍。 社會進步了,過節的習俗也漸漸發生變化。以往,生活在物資匱乏年代的北京人,視為難得的改善生活的機會。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春節在這方面帶給人們的興奮感已經大不如前。但春節仍是個大消費的時機。中國人同樣是大方地掏腰包,放縱地消費。對忙碌一年的人們來說,春節也是一個難得的自我放松的機會;對商家來說,更是一個難得的商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