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力來自于企業社會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03:20 第一財經日報
“跨國公司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吸血鬼,他們只想盈利,僅此而已。”《哈佛商業評論》早在1998年就指出了跨國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的本質。想要在中國盈利的跨國企業,應該了解中國公眾關注什么,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2007年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評選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公眾對于跨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日益重視,積極回饋社會的行為最能贏得公眾的好感和尊重;而中國公眾對跨國企業實施壟斷的反感度有增加趨勢,對跨國企業轉移污染的行為也深表厭惡;跨國企業嚴格自律、加強企業責任建設,將有利于企業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回饋社會最能贏得 公眾好感和尊重 從中國公眾對于跨國企業影響力構成因素的重要性評價歷年變化可以看出,社會貢獻度指標的重要性較2004年和2005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2006年和2007年的重要性得分一直穩定在10分左右(以100分來衡量)的水平。 跨國企業最能引起中國公眾好感的行為中,排在首位的是“員工薪水高、福利好”,普通居民選擇該項的人數比例比企業經理人高近20%;其次是“為中國培養人才”,分別有43.8%和38.7%的企業經理人和普通居民選擇了此項;另外,“企業捐贈等慈善行為”、“招聘大量中國員工”和“對中國進行技術轉讓”也較能引發中國公眾對跨國企業的好感。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最開始是由一些跨國公司帶入中國,他們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工作目標、預算經費,并每年編寫“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中國企業樹立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典范,而中國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日益重視,也表明進一步完善企業責任建設將是企業發展的應有之義。 “壟斷經營”最不得人心,“轉移污染”有違眾愿 在問及跨國企業最令人產生反感的行為時,2007年選擇壟斷經營的企業經理人和普通居民分別比2006年增加了6.8%和3.8%。一成以上的企業經理人和普通居民非常擔憂跨國企業壟斷的潛在威脅,比較擔憂的也均接近三成。其他損害中國經濟發展的行為,如搶走中國高級人才、搶注中國商標、侵犯知識產權等,公眾的反感度較2006年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此外,在跨國企業最令中國公眾反感的其他行為中,“把污染轉移到中國”的提及率也比較高,連續兩年都有三成左右的中國公眾選擇該選項。中國政府和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日益提升,并為此積極進行各方面努力,跨國企業應減少、杜絕轉移污染的行為,為中國的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21世紀的商業世界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中國市場將是戰爭最激烈的主戰場之一。想要在中國成為最后的贏家,贏得中國公眾的真正認可和尊重,在華的跨國企業不能僅僅注重自身營利性商業行為的表現,還需要把超越這些營利性行為的企業責任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本次調查從公眾視角對跨國企業的行為作出了評判,對跨國企業如何進一步贏得中國公眾的“心”從而獲得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意義的參考。 (本文作者為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咨詢顧問,參與多年“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調查) 黃燕華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