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稅應慎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0:43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萬磊 最近一段時間,氣候突變肆虐中國,在給國家經濟帶來重大損失的同時,也讓專家學者們開始反思氣候預警機制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與此同時,關于借鑒國外經驗實施氣候稅的聲音逐漸響起。2001年生效的英國氣候稅,又叫氣候改變稅,針對所有能源的供給,將增加企業8%到15%的能源開銷。 但在中國經濟內外受壓的今天,這一稅種應該慎行。原因在于氣候稅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與設計中的環境稅重疊,而中國企業的稅負已經很大。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稅收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名義宏觀稅負水平雖然較低,但比較工商稅收占二、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等綜合數據,就會發現中國是亞洲經濟體中稅務最重的國家。 加上最新的<勞動合同法>已經實施,勞工保護力度加強,企業的人力成本提高,而內需尚需提振,構成外需的歐美諸國深陷次級債危機,暫時難以恢復元氣。如果貿然征收氣候稅,在企業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能源消耗比較大的企業和部分主營業務面向出口的企業將會因氣候稅的增加而面臨沉重運營壓力。從國內企業當前的稅負結構上,企業需要負擔的流轉稅所得稅等占企業盈利比例已經夠大,如果再加上氣候稅,無疑給處于風雪中的諸多企業雪上加霜,這樣只會減少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承擔勞工福利的能力,企業運行受到壓制。 從稅收本身的功能看,稅收在滿足財政的同時可以通過不同的稅種設計和限定不同的征收對象來實現分配結構調整和對企業運行方式的引導。個人方面,如通過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可以讓低收入人群的負擔減輕。企業方面,環保稅的征收可以讓企業在選擇自身規劃的時候更多地考慮環保成本,而出口退稅政策則讓企業更傾向于開拓海外市場。這是稅收本身作為一種財政工具在宏觀調控上的顯性效果。 但純粹考慮稅收,如有經濟活動需要引導和管制的時候便動用稅收手段,容易讓社會資金向政府而不是企業傾斜。從資源配置的效率來看,大多數時候,企業的效率比政府要高,故過多征稅不如藏錢于企,另外企業發展好了,稅基大了,稅收自然也會增加。 環保無疑是我們需要追求的事業,但是中國正處于發展時期,在節能減排方面很難照搬一些發達國家。較之氣候稅而言,國際上應對環保問題的措施有利用先進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環保產品與綠色能源的開發等等,這些都可引入并借鑒。在很大程度上,環保技術的引入和綠色能源的使用既能促進新產業的發展帶來經濟效益,也能很好地解決能源消耗的總量和效率,進而實現環保與保護氣候的效果。而氣候稅著重于直接增加相關企業的運行成本,則對經濟會有一定的壓抑效果。 不僅要慎行氣候稅,而且應該反思"一有經濟問題出現便動用稅收工具"的想法,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計,為保持企業的活力計,處理經濟問題應該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環境和企業負擔等因素,盡量采取在保持企業活力下的可行辦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