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熊的轉換與反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0:0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周視點■張東臣 近日,股市的連續暴跌令許多投資者猝不及防。人們還沒從牛市昂揚的激情中回過味兒,就已見識了“熊爪”向下的兇狠、有力。 預期仿佛在一夜之間出現了逆轉。在大洋彼岸,“大鱷”索羅斯發出“危言”:“當前情形比二戰結束以來出現的其他任何一次金融危機都要嚴重得多。”在國內A股市場,不少基金經理也開始認同“滬指會跌破4000點”,有悲觀者甚至認為會跌到2200點。 要知道,就在數周之前,國內各大機構還紛紛看多7000點,甚至激情預言:“2008年到8000點”。那時,人們像飛蛾撲火一樣奮不顧身,生怕錯過了“最后”的賺錢機會;如今,卻又后悔不迭,企盼能早日脫身。 “下跌的趨勢很難扭轉了,那么多人等著解套,誰肯‘抬轎子’?只有下跌才能騰出反彈空間。”上周末,一位基金經理和筆者交流時說。花旗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薛瀾女士的看法是,“3000點-3500點一帶還是有很強支撐的。”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她用兩個字概括了2008年的投資策略——“審慎”。 高盛在去年末就公開預測:2008年A股的收益率為-11.3%。我相信,只要是具備一定證券常識的人,都能看出A股去年就已被嚴重高估了。然而,市場屢屢超預期的上漲,使人們已不愿面對現實(真相)或被“現實”(不斷地上漲、賺錢)俘虜。在6000點上方,當一位基金業內人士仍表示看多時,我曾不客氣地對他說:“你們現在已不是在引領市場,而是被市場引領了。”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就不斷提醒人們:無論是股票還是股票型基金都已面臨很大的風險,包括房地產,未來給我們帶來的都可能是“負收益”。存款利率已經升到相當高的水平,不要在乎眼前暫時的“負利率”。應該更多把投資轉向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品種。相比之下,純債券基金(收益率10%左右)應該是很好的選擇。 只有極少數人接受了我的忠告,他們在股市下跌期間規避了風險并獲得了一定收益。近日,我也陸續接到了許多“告急”、“求救”的電話,原因都是在高位大量(甚至借貸)買入股票或股票型基金,出現巨大“浮虧”。我相信,在其他領域,比如炒房、民間借貸等,還會傳來更多的壞消息,中國的“次按危機”很大一部分會發生在民間。 我早就說過,國內的公募基金只不過是體形稍大的“嚙齒動物”,并不值得我們百分之百的長期信賴。當指數飆升至6000點以上時,我曾突發奇想:既然市場中所有的股票都可能被高估了,那么假如某只基金此時宣布清倉——賣出所有的股票,從此只“打新股”和購買債券等,賺取固定收益。那將是多么轟動、多么值得贊許的事啊。如果是封閉式基金這么做,其折價也必然會消失,甚至還會溢價。然而,這種假設卻不可實現。因為,根據基金合同或有關規定,股票型基金最低持股比例不能低于60%。也就是說,即便基金經理找不出任何一只值得投資的股票,也要硬著頭皮“投資”。再加上排名壓力、“羊群效應”,基金經理出于對凈值的追逐、攀比,根本無法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只能隨波逐流,使所謂的“相對價值”投資(其實是投機)大行其道。 由于股票型基金費率高、在牛市中賺錢快、規模擴張快,基金公司更熱衷于發行并宣傳股票型基金。根據規定,新的基金發行后又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達到規定的建倉比例,從而進一步推動基金重倉股、股票基金凈值乃至整個股市的上漲。這樣不斷循環,泡沫就被反復吹大了。也正因為如此,股票型基金的發行速度和規模才一度成為人們預測股市漲跌的依據,甚至成為管理層調控股指的工具。 這種賺錢模式發展到后期就和“傳銷”類似了,早期加入者的暴利靠后期加入者的資金推動。直至“泡沫”破滅,更多的后來者以虧損“買單”。在這種模式下,市場的定價機制被扭曲了,人們的風險意識淡漠了,價值投資理念被拋棄了。比如,利率不斷上升,股價不跌反漲;人人熱衷于股票型基金,對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保本基金嗤之以鼻;價值投資者無所適從,受到嘲笑…… 趙丹陽就是例子。他管理的陽光私募——“赤子之心”在3500點時就開始持續看空。結果是:“同任何相關指數相比,我們都遠遠落后”,趙丹陽不得不向投資者表示道歉。今年年初,消失了幾個月后(據說是去云南“閉關修煉”了),趙丹陽宣布旗下的5只信托基金全部清盤,“將資金返還給各位委托人,以利于委托人把握其他投資機會”。 對此,有人以“成王敗寇”來評價,認為趙丹陽踏空行情,是失敗者;有人以“東施效顰”來比喻,認為趙丹陽死搬巴菲特的“教條”,不了解中國;也有人認為“清盤”純屬炒作,是迫于客戶的壓力…… 筆者認為,這些看法都不夠公正。價值投資需要放在一個更長的時期中來檢驗。或許趙丹陽的投資系統確實仍需進一步完善,投資視野仍需進一步開拓,對國內環境仍需進一步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也仍需進一步加強,但是僅從他能堅持自己的理念這一點來看,就值得我們尊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