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內外“兩手”確保糧食安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03:13 中華工商時報
長期以來,歐盟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與此同時,歐盟又遭遇生產過剩的尷尬。正是在這種看似矛盾的局面中,歐盟確保著自身的糧食安全。 歐盟的糧食安全體系是在備受爭議的共同農業政策框架下構建的,其主要特點是對內通過巨額補貼維持價格穩定,對外則實行農產品貿易保護。通過這內外“兩手”維護各成員國農業及農產品市場,進而保證歐盟的糧食安全。 歐盟共同農業政策發端于上世紀60年代,而當時的歐共體成員國大部分都是農產品凈進口國。正是出于確保糧食安全的需要,各成員國選擇實施共同農業政策,其主要目標就是通過技術進步和提高農業生產率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和穩定農產品市場。 為此,共同農業政策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實施統一的價格支持政策和財政預算,由各成員國攤款用于價格支持和農業補貼;二是通過實行差價關稅和出口補貼政策保護內部市場,由此形成了以干預價格、目標價格和門檻價格為基礎的政策體系。 所謂干預價格實質上是一種支持價格或者說是保護價格,它是指農戶出售糧食等農產品時的最低限價。在市價低于干預價格時,歐盟會提供差額補貼。這樣做是為了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從而維護市場供應。而目標價格則與干預價格相反,它是一個最高限價。如果市場糧食價格超過目標價格,政府就要通過動用儲備等措施來平抑價格。 門檻價格則是針對糧食進口設置的。在進口糧價低于門檻價格時,歐盟就會按兩者的差額征收關稅,以保證歐盟內部的糧食市場免受國外低價農產品的沖擊。這也是造成歐盟市場上的糧食價格長期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歐盟又通過提供出口補貼,維護歐盟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正是從這內外兩方面著手,歐盟保證了內部市場上的糧食供給和價格穩定,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發展,歐盟糧食供求關系也由長期的供應短缺轉變為生產過剩。 為了順應糧食過剩這一變化,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行調整,其總體思路是降低價格支持水平,通過休耕等措施限制糧食產量。同時,為保證農民收入不因農業改革而降低,歐盟對農民實行直接收入補貼。數據顯示,農業補貼一直是歐盟“最燒錢”的一項預算支出。在2006年歐盟1066億歐元的總預算中,共同農業政策支出高達498億歐元,而其中農業補貼占了很大比例。 巨額農業補貼雖然對保證歐盟糧食安全有利,但也給歐盟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也招致了外部的廣泛批評,并成為導致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尚軍)(29H3) 記者: 【據新華社布魯塞爾電】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