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仁宇:煤電緊缺下的改善管制修復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00:3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熊仁宇 臘月中普降的大雪壓迫著本已緊張的電力供應,"逼宮"成了吸引目光的關鍵詞,發電企業要求煤電聯動,電網企業埋怨維護網線的壓力過大,小煤窯也叫囂著要適應市場需求而復礦。 貌似矛盾重重的電力短缺問題用簡單的供需曲線就可以解釋,問題在于價格在傳導鏈條中的斷裂,且這種斷裂的修復從現在看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般來說,電煤的供應受到幾個方面的限制。第一,國家關停小規模煤窯的力度加大,而小煤窯的供應在我國的煤產量中占據相當的部分。第二,由于發電企業在電力入網價格上沒有多少發言權,所以難以承受煤價的快速上漲。第三,電力企業的分布與煤產區的分布并不完全契合,電煤本身也需要運輸,目前公路交通的困難加深了電煤短缺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運輸市場上并不只有電煤需要轉運。年關將近,豬肉、蔬菜、年貨等等都有很大的運輸需求,而它們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受計劃電價影響的煤價在運費方面難以與其他產品競爭,所以交通的限制也是電煤緊張的又一因素。這樣看來,電的緊張來自于煤的緊張,煤的緊張來自于入網電價的管制。 根據現行的制度,發電企業將電力生產出來之后競價進入電網,但是這種競價是一個單方向的競價,只能比標準價格低而不能比標準價格高,而進入用戶的價格也是國家規定好的,這樣電網企業的利潤在標準價格確定之后就有了保證。電力企業和社會輿論的焦點在于電網企業的壟斷利潤和國家對于電價的管制。的確這種管制是發電企業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但解除管制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呢?在這里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在于產業鏈條的兩端,在消費端,如果任由市場定價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結果,在通貨膨脹壓力如此之大的市場環境里,上游產品的價格大漲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同時,即使價格市場化之后電力是否能保證供應仍然是一個問題。 壟斷企業在沒有管制的情況之下會選擇在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收益最大化點進行生產,而壟斷企業單方向下的邊際成本曲線會使企業的最優產出規模低于社會的最優產出的規模,電力的匱乏在理論上仍然是存在的。在產業鏈的另一頭,市場化的價格會刺激煤礦的生產,對環境破壞嚴重、安全隱患巨大的小煤窯的現象又將會抬頭。政府的管治在這兩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市場化之路走不通,管制的方法卻是可以改善的。根據國際的經驗,如果公共產品的價格定為一個壟斷的低價,那么企業的虧損就要由政府來補貼。這里一個關鍵之處在于對壟斷企業的成本核算,不能將企業自身經營的問題交由政府由稅收來解決。另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是對于發電產業鏈整個鏈條的計劃和控制,這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在一個市場化的經濟體中打入一個計劃楔子的成本。在不存在帕累托改進空間的前提之下,每一項政策的推出都要考慮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政府的執政能力就是體現在對既得利益的做減法的藝術之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