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債危機對國內銀行業的沖擊有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袁名富 美國次貸市場的崩潰導致全球各地的銀行蒙受損失,在投資者中引發了一場信心危機。近期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國內上市銀行與投資者也遭受同樣的命運。 然而,業內人士稱,美國次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及其股市的影響是有限的、短暫的和心理上的,從長期來看,是利好的。 1月23日,中國銀行停牌一小時后以5.94元開盤,跌4.96%,盤中一度跌幅超過9%,截至收盤,跌幅為2.88%。大跌后的其他上市銀行全部飄紅,有的漲幅在5%以上。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因持有次級抵押債券和無抵押債務責任擔保債券合稱次按債券導致公司2007年盈利大幅下降,甚至虧損。22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澄清公告稱,根據公司管理層初步掌握的未經審計的2007年經營情況,并考慮次按債券減值準備和處置損失,公司2007年稅后利潤較上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行所持有的次債相關資產相比年中已減少17億美元,約為79.47億美元。中行亦相應為兩類資產分別計提減值準備金至1.86億美元對次按抵押債券和2.87億美元。 據了解,美次債危機未影響中行進一步發展海外業務的決心。在剛剛結束的2008年工作會議上,中行希望今年海外機構的稅后利潤能提升28%,旗下香港地區以外的海外機構2008年力爭實現稅后10億美元。 工商銀行此前也表示,該行持有12.3億美元美國抵押貸款擔保證券,略多于其外匯投資組合的4%,但目前尚未因此出現任何損失。 而據長期研究銀行業的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稱,深發展、招商銀行的次債早已了結,其他銀行持有的次貸規模也相當有限。 銀監會最近的報告指出,國內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呆壞賬比率大幅降低,由銀行改制前的25%左右的呆壞賬比例降到現在的2%多。 有媒體報道,國內銀行業監管機構已經成立特別工作組,調查中國幾大銀行持有次貸資產的狀況,每月匯報一次。監控各銀行的美國次貸風險敞口,各銀行目前正在為此類資產損失超出預期做準備。 近年來,經過重組和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大型國有銀行增加了海外投資。但分析人士指出,它們在此過程中沒有承擔巨大的新風險。 JP摩根JP Morgan的分析員李晶表示:“在傳統上,中國各銀行對自己在海外的風險都很謹慎。”這些銀行僅購買了少量評級較高的債務抵押債券CDO,即處于這次危機中心的捆綁抵押貸款。“與這些銀行的總資產相比,出現什么損失也應該是微不足道的。”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分析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沒有實質性影響,影響是有限的、心理上的和短暫的。投資者沒有必要對銀行股大幅殺跌,隨著國內大盤藍籌股公司的上市,公司資金充裕,對銀行機構是一個利好,更容易回收銀行貸款。目前各國政府都在聯手應對次貸危機,從國家安全的戰略角度出發,解決銀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做大做強銀行是永遠的國家戰略。 惠譽評級駐北京的銀行業分析師也表示,對股市的最大影響主要來自市場動蕩對投資者信心和經濟景氣的間接影響。 海外媒體報道稱,與西方的金融機構相比,中國金融機構受次貸危機的影響仍然相對較小。無論是以政府持有的數千億美元外匯儲備,還是以商業銀行的海外投資來衡量,中國受到的影響似乎相對有限。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