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徽商代表何幫喜:從小木匠到國際保齡大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7:59 經濟參考報
在北京的蕓蕓商海中,來自安徽的企業超過10萬家,安徽籍打工者達百萬之眾。45歲的北京希瑪集團董事長何幫喜是其中的佼佼者。 20年前,他曾是一個窮困鄉村的小木匠,一個流落都市街頭的打工青年,如今則是一位聞名世界的保齡球大亨。目前他在北京和安徽擁有三個大型保齡球設備生產基地,盡管企業只有400多名職工,其產品卻在國內占有75%的市場份額,銷往30多個國家并占據30%的國際市場份額。 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的人生跳躍,靠的是吃苦耐勞、堅韌不拔、頑強拼博的精神,而在成功以后仍然不斷創新、永不滿足,牢記自身社會責任,回報家鄉與社會,這些特點使何幫喜成為新一代徽商的典型代表。 人生第一課是苦難,但艱苦歲月煉就了他做人的品質 何幫喜1963年出生于安徽無為縣十里墩鄉的一個小山村,當時的中國農村信息閉塞,百姓生活艱苦,受教育的機會有限。何幫喜初中還未畢業,就被迫輟學在家,他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還有四個弟妹。 務了幾年農,何幫喜感覺沒有一門手藝不行,當時在村里一群年輕人中,“我算是愛動腦筋的,動手的能力也比較強。”帶著這種想法,18歲的何幫喜遇到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匠師傅季明成,從此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季明成家離何幫喜所在的村子有20多公里,他在十里墩鄉做活的時候一呆就是幾個月。看到何幫喜的第一眼,他就喜歡上了這個樸實的年輕人。何幫喜成了季明成的弟子。 何幫喜至今清楚地記得跟著師傅接手的第一個木工活——為一個剛剛去世的老太太做棺材,師徒倆叮叮當當地忙活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何幫喜背著工具箱跟著師傅剛要跨出家門,去鄰村一家蓋房子的人家做木工活,外面急匆匆地走進一個人,“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原來,村里有個老爺子前一天晚上得急病去世了,這又是一位上門來請木匠師傅為老人做棺材的孝子。 跨進師門兩天連著做了兩口棺材,季明成似乎看出何幫喜心中的不悅,這位處事嚴謹、不茍言笑的師傅什么也沒有說。師傅的父母卻對幫喜說,“以后你會大有出息。”原來在中國民間,“棺材”是被認為預示著“官”和“財”的吉兆。 何幫喜足足學了三年徒,按照當地的規矩又給師傅干了半年木工活。臨出師的時候,遵循慣例師傅要送給徒弟一箱子沉甸甸的工具。可何幫喜從師傅手中接過工具箱時,感覺卻是輕飄飄的,里頭什么也沒有。師傅的意思是,即使給何幫喜送工具,以后也不一定用得上。季明成認為在他的13個徒弟中,何幫喜是最有希望干成大事業的人。 然而,在那個艱苦的歲月里,何幫喜并沒有看到“希望”之所在。憑借著從師傅那里學來的木匠手藝,敲敲打打,他一干就是三年多。三年后的一次巢湖之行,改變了何幫喜的人生軌跡。 如今回憶起當年的感覺,何幫喜依舊心緒難平。“我表哥家在巢湖,到表哥家走親戚,是我第一次進城。看到了高樓大廈,看到了霓虹燈,特別是看到表哥家的房子里居然還有廁所時,我當時驚訝得不敢走進去方便。相比之下,我的山村家鄉的生活太苦了,中午母親做飯吃,晚上就沒有糧食了。”他說,“從那時起,我開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外面也許真的有季師傅所說的‘希望’。” 談起往事,何幫喜頻頻提到恩師季明成,師恩令他一生難忘。2003年50多歲的季師傅不幸得了肝癌,何幫喜帶著師傅四處打聽,輾轉到了301醫院,找到最好的醫生,要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師傅的生命,但是最終卻回天無力。此后,重情重義的何幫喜無數次夢見師傅。 何幫喜說,做“小木匠”的人生經歷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影響深遠,他從季師傅那里學到的絕不只是做木匠活的手藝;季師傅更教會自己怎樣做人,做一個真誠、善良、勤奮的人;季師傅還帶給他希望,讓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性。 破繭而出,“小木匠”緊抓市場機遇,完成人生的重要起跳 1988年,正是中國的民工潮開始萌動的年代。這一年的正月初六,帶著到外面尋找“希望”的夢想,25歲的何幫喜背著一把鋸子,領著15歲的小弟登上了北去的列車。之所以帶上一個弟弟,是因為想給家里減輕負擔,減少一個吃飯的人。“而且既然出去闖,就闖中國最大的城市”。 但闖京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幫喜帶著120塊錢北上,其中80塊錢買了火車票,到北京時只剩40塊錢。他和弟弟在西直門立交橋下一個菜市場的工棚里安頓下來,隨后冒著刺骨的寒風,四處找活干。一個多月過去了,何幫喜手里只剩下兩塊四毛錢。他每天舉著一個寫有“木工”的紙牌,又冷又餓,又困又怕,幾乎要絕望了。 正在這時,一對尋找木工裝修廚房的老夫妻出現在他面前,可是看到何幫喜一副落魄的樣子,這對老夫妻投來懷疑的目光。何幫喜真誠地告訴他們,自己可以先干活,干完活后如果滿意就付錢,不滿意就算白干。 這番話打動了老夫妻。何幫喜也得到了干活的機會,他從早上忙到天黑,廚房裝修完后,他又順手清理了垃圾,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老夫妻非常感動,當場給了他40元錢,并請何幫喜兄弟二人去飯店吃了一頓炒餅。何幫喜掙到了打工生涯的第一筆錢,這也讓他看到了在京城謀生的希望。 憑著自己的技術與真誠,何幫喜在北京不僅求得了謀生的機會,還獲得了發展機遇。當他把自己對木工技藝的執著用在臺球桌的研制時,得到北京一位投資人的賞識。1990年,由別人出資金、何幫喜出技術共同組建的星偉體育用品公司宣告成立。別的同事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何幫喜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敬業勤奮的何幫喜從做車間主任做到了生產部主任,后來又升任公司的副總經理。作為外來務工杰出人才,北京市政府獎勵了他四個城市戶口和一套住房。 此時的何幫喜又開始了新的追求。1990年的某一天,何幫喜帶人到北京麗都飯店安裝臺球桌。旁邊的一間房子里同時正在安裝的一種“新鮮玩意兒”引起了他的好奇,這就是當時國內還很稀罕的保齡球。何幫喜了解到,我國每年從國外購買保齡球設備要花掉60億元。“中國人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保齡球設備呢?”何幫喜有點想不通。 何幫喜覺得這種洋玩意比臺球的運動量大,肯定會在市場上火爆起來。基于這種判斷,他將自己的想法與星偉體育用品公司的老板進行了溝通。但生產保齡球相關設備的技術實在太復雜了,光學、機械、電子這些要素,很多人都是外行,所需的投資也十分巨大,何幫喜的計劃沒有博得老板的認同。 認準的事情就要做下去。何幫喜決定先上一個可以短期見效的項目,積累資金。1995年,他毅然辭去星偉公司副總職務,接手北京市大興區一家倒閉的席夢思床墊廠。經技術創新,兩年時間他的夢思床墊就賣出27萬套,積累的資金達到上千萬。有了這筆錢,1996年,何幫喜的希瑪保齡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終于宣告成立。 制造保齡設備對技術要求很高,國外保齡企業絕對不會提供技術。一批美國同行在結束對希瑪公司的考察后嘲笑說,中國人要生產保齡球,“五年內出不了產品,10年上不了市場”。這極大地刺激了何幫喜,他從全國各地招募了20多名退休工程師,同時花50萬元從國外買來兩套保齡設備和相關書籍,讓工程師們對照實物潛心研究技術。“保齡球看似簡單,其實單是各種齒輪、變速器就攪得人頭痛不已。”何幫喜回憶說。 為了爭一口氣,攻關小組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甚至許多人湊錢投入研究。經過不懈的努力,九個月后,中國第一臺保齡球設備終于在希瑪公司誕生,第一批希瑪保齡設備開始以比進口設備低一半的價格銷往全國。 在不斷研發的過程中,公司技術人員提出了電子回球系統的大膽設想。“當時世界上僅有的五家保齡設備企業,采用的都是機械回球技術,自動化程度低,而且故障率高。”何幫喜自豪地說,“我們這種系統獨創的電子自動解鎖功能,回球率達100%,回球速度達到10秒,比傳統回球系統有更大的安全性。” 這時,希瑪公司生產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產品的一些缺陷開始顯現。何幫喜決定:召回先前銷售的110套保齡設備,全部更換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雖然公司因此受到了損失,卻為企業發展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事實證明何幫喜有著驚人的市場嗅覺,近10多年時間,國際國內保齡球市場消費熱浪不斷。希瑪公司生產的設備,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特別是1997年左右,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目前中國共有保齡球道3.5萬個,在二線城市仍然有旺盛的需求,而按照世界保齡球協會前主席的說法,中國建設球道的潛力是20萬個。 幾年來,希瑪集團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獲得英國皇家質量體系和美國保齡球協會的認證,其中后者是世界上最權威的保齡設備認證機構。希瑪保齡設備銷售額直線上升,公司經濟效益大幅增長。 新一代徽商心愿,打造中國人的世界名牌 希瑪公司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韓國一家保齡球生產商找上門來。原來,這位韓國人也在北京朝陽區購置土地,準備上保齡球項目,希望與何幫喜合作生產保齡設備。 在投資、技術及利潤分配等方面都達成合作意向時,雙方在品牌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分歧。韓方提出要使用他們的品牌,理由很簡單,他們是“國際名牌”,甚至威脅說:如希瑪公司不讓步,他們將終止談判,并在北京投資建廠擠垮希瑪。 何幫喜卻堅定地說,我是中國安徽人,徽商有言“誠信不欺,以義取利,珍惜商譽”,這個商譽古時候叫“牌號”,現在講就是“品牌”。因此我堅持要用“希瑪”商標。相信中國企業一定能夠打造出自己的世界名牌。 在何幫喜超乎尋常的勇氣和自信面前,韓國人退卻了,取消了在京建廠的計劃。 何幫喜始終堅持“以義取利”,這種理念為成就他“世界名牌”的夢想帶來了機遇。那是1998年的5月,國際保齡球大賽首次在南京舉行。中國有關方面對賽事非常重視,各項準備工作如期展開。可在距大賽開幕僅六天時間時,發生了我駐南斯拉夫使館遭美軍轟炸事件,中美關系驟然降至冰點,此次保齡球大賽的贊助商——美國一家保齡設備生產廠突然提出取消對賽事的贊助。國際保齡球聯合會主席遺憾地認為大賽無法舉行。 “第一次在中國土地上舉辦的國際保齡球大賽不能就這樣流產。美國人不干了,咱中國人干!”何幫喜挺身而出,迅速與國家體委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系,提出希瑪公司愿意贊助這屆保齡球大賽。國家體委領導深感驚喜,同時對贊助資金等問題表示擔心。何幫喜當場鄭重承諾:“資金不封頂,需要多少,希瑪出多少。” 由于處于敏感時期,國家體委就此事向國務院做了匯報,并很快得到批準。何幫喜從公司挑選了20名骨干,并在社會上招募了80余名服務人員,迅速趕赴南京。5月15日,南京國際保齡球大賽如期舉行。出席大賽的國際保齡球聯合會主席高興地評價說,希瑪為世界保齡球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何幫喜“救急”贊助中國國際保齡球大賽的“義舉”,成就了希瑪公司。希瑪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陡然上升。繼南京大賽之后的幾年間,希瑪又連續贊助了在新加坡、韓國、俄羅斯舉行的國際保齡球大賽,2005年在保齡球設備制造業大國——美國舉辦的國際保齡球大賽的贊助權,最終也花落希瑪。 何幫喜打造“中國的世界品牌”的夙愿實現了。如今,希瑪保齡設備已經出口到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阿富汗、蘇丹等30個國家和地區,外國人看中的正是希瑪公司優良的回球系統。 “富而思源,惠及故里,奉獻社會。”這是中國新一代徽商的典型品德。何幫喜在企業發展中,從來不敢忘記家鄉,時時想著回饋社會。 在安徽無為縣二壩鎮,有一所在原來地址上重新修建的小學,人們把它叫做“何幫喜小學”。原來,何幫喜在離家創業十幾年后回歸故里,探望他兒時讀書的小學。當看到陳舊的年久失修的校舍時,他深受觸動,當即向70多歲的老校長表示,他將捐出30萬元,重新修建全新的教室和師生宿舍。 除捐資建校外,何幫喜還在家鄉投資辦廠。2003年,投資過億的希瑪南方工業園區在無為縣二壩經濟開發區興建,這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專業保齡球道板生產基地,希瑪因此成為世界上惟一一個既能生產保齡球設備又能生產球道的公司。2005年,他又在巢湖市購置大片土地,準備建立新的保齡球設備生產基地。為了工作的方便,他甚至把自己的戶口從北京又遷回安徽。 對產品品質和對個人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今天的何幫喜,他的事業不僅越做越大,2006年4月,因為18年來進京創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回報家鄉所贏得的威望,他還高票當選為北京市安徽商會會長。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