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彭水煤炭專營制度背后:因稅之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0:1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吳鵬 1月16日清晨,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重慶彭水。 烏江邊的四海煤倉,天平堡煤礦的礦主陳陽(化名)正在填寫一張"煤炭調運申請書",之后,他要驅車趕到二里之外的彭水縣煤炭局。 在那里,縣煤炭局局長張學維簽了字之后,陳可以拿到一張電煤調運指令,有了這張指令,陳得以被準許去辦理一張"準運證",有了它,那輛滿載的煤車才能通過設在彭水縣城外高谷鎮的319國道的"關卡"。 這個"關卡",由當地的交警、路政以及煤炭局聯合組成。從彭水縣出來的所有運煤車輛都要在這里接受檢查,在交還了準運證之后,方被允許離開。 "那不叫關卡,準確的名字應該是數據監控點,這里又不是軍閥割據的地方。"彭水煤炭局局長張學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種說法不合適。 可在陳陽眼里,這里就是"關卡"。在100米開外的地方,陳陽就因怕被"關卡"上的人認出而不敢多走半步。 "前幾個月,如果被查出煤炭不是賣給縣政府指定的大昌和生旺兩家公司,一律不準放行;這兩個月如果被查出,外銷的煤炭不是運往重慶的珞璜電廠,這個關卡就會扣押和沒收這些煤炭。不光是彭水的運煤車,從黔江和酉陽等鄰近區縣的運煤車,只要不是將煤炭賣給大昌和生旺兩家公司的,執法小組一律按照超限超載重罰。"陳陽說。 朱健君(化名),是彭水當地一家較大的經銷商,在彭水,像他這樣的來自外地的煤炭經銷商還有20多家,現在,他們面臨同樣的選擇:是繼續死撐下去配合政府的"制度安排"還是退出當地已經不屬于他們的煤炭經銷市場。 被打破的默契 彭水,地處渝東南,距重慶200多公里,自古是渝東南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風景優美,民風淳樸。但是在最近的10多年來,經濟發展遠遠落后于周邊區縣,其經濟發展水平在重慶40個區縣中一直排在倒數前三名之列。 2006年,因為"彭水詩案",這個小小的縣城開始被外人所知。 在近4年的時間里,朱健君和許多外地煤炭經銷商一樣,同當地礦主之間保持著"默契"的合作。 這些外地經銷商都會先向煤礦主付上一筆錢訂購原煤,同時幫助礦主納稅,而煤礦主則要在約定的時間內交煤。長久以來,煤礦主收取各家經銷商的預付款,以滿足煤礦開采的資金需求。 據這位湖北煤礦經銷商介紹,直到2004年彭水煤礦還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一個煤礦一天產煤量最多也不過20—30噸,整個彭水縣一年的煤產量也不到10萬噸。隨著產業的發展,目前彭水每年的煤炭都在100萬噸左右。但是一直以來,彭水沒有本地煤礦經銷商,彭水自己產出來的煤礦除了直接供給當地電廠等企業以外,大多都由外地經銷商銷往各地。 目前,在彭水的近20家煤炭經銷商中,多數來自四川、湖北、江西等地。 但這種關系從2007年11月1日起被打破了,這些來自各地的外來經銷商們再也不能在彭水買到煤炭。 因為按照規定:彭水的所有煤炭都必須賣給剛成立的重慶大昌煤炭銷售公司和生旺煤炭銷售公司。 "彭水出產的煤炭是高硫煤,我們來這里之前,煤炭的價格只有不到100元1噸,現在彭水的煤炭在湖北這些地方能賣到400多元,我們是做了貢獻的,但是現在卻要被踢出局了,實在是想不通。"朱健君說自己覺得非常的委屈。 "他們是利益受損者,當然希望返回到過去的狀態中。"煤炭局局長張學維說。 張指的過去的狀態,即由這些外來的利益相關者通過競爭和社會選擇來完成的"自發"的市場秩序。 據當地煤炭局局長張學維介紹,目前在彭水已經探明的煤炭可開采數量在1.2億噸左右,主要分布在離彭水縣城幾十里之外的商柘鎮等地的大山之中。 彭水擬與重慶能投集團合作成立一個年產量在百萬噸左右的國有大型煤礦。 "按照國家制定的煤炭行業的稅收標準,國稅地稅加起來1噸煤應該征收35元/噸的稅金,計算下來應該有3000多萬,但是去年一年,煤炭行業的完稅額卻只有790萬左右。"張學維說,"除了偷稅漏稅的情況之外,關鍵的一點是,因為在當地沒有注冊一家煤炭經銷公司,所以13%的增值稅部分全部流失到了外地的省份或者地區。" 張給記者講述:如果礦主賣給外地經銷商的煤炭價格為200元/噸,按照13%納稅標準,則需要上繳26元稅費(這部分稅費一般由外地經銷商替礦主向彭水縣交納);如果外地經銷商以300元/噸的價格把這些煤賣出去,所繳納的稅費是(300-200)×13%=13元,這筆增值稅則是向公司注冊地繳納。在煤炭的這一倒賣過程中,每噸煤讓彭水縣流失了13元的增值稅,而一年產量100萬噸就會流失1300萬元。 按照張的說法,正是因為稅源的流失、煤炭價格近年來的不斷攀升,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彭水下決心"選擇一種收稅最大化"的制度。 因稅之名 記者抵達彭水的當天看到,一邊是煤山上堆滿了煤,著急的煤礦主尋找買主;一邊是隨著煤炭銷售旺季的到來,煤礦經銷商卻四處買不到煤。這種奇怪的現象發生在1月的彭水。 原本彭水縣不是這樣的。當地一位煤炭經銷商告訴記者:隨著冬季的到來,往年的這個時候,煤炭銷售進入旺季,烏江上來來往往的船只多達六七十只,裝載量分別為300—800噸不等,而其中50%以上的都用來裝煤。 1月16日,烏江上不見往年的繁忙景象,一只貨船也沒有,江邊的不少煤倉空空如也,在銷售旺季里,這個以煤炭為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的彭水縣,卻顯得格外清淡。 位處彭水縣外環公路出口處的生旺公司門前,卻有七八輛貨車裝滿了煤,準備外運。 而被張學維稱為"重信譽、實力強"的"合法經銷企業"的兩家當地注冊公司之一的大昌煤炭經銷公司的唐姓經理坦承:自己公司這幾個月來的經營狀況也不是很理想,主要的原因還是,當地的不少煤礦和經銷商、貨運碼頭方面還是存在著不少的抵觸情緒。 這個局面的形成正式開始于2007年的8月。 在此之前,"為了整頓煤炭經營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規范煤炭銷售經營秩序,防止稅費流失,增加財政收入,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促進彭水煤炭產業健康發展",彭水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一個規范煤炭生產及銷售經營市場秩序工作領導小組,為兩家私有的煤炭銷售公司"獨占"彭水煤炭外銷市場服務。彭水縣政府成立的煤炭市場專項整頓領導小組成立了兩個聯合檢查工作組,"一是成立規范煤炭生產秩序聯合檢查工作組,二是規范煤炭銷售經營秩序聯合檢查工作組"。 在當月<彭水縣整頓規范煤炭經營秩序實施方案>(討論稿)上顯示:聯合檢查小組的工作經費有縣煤炭局先行墊支,下年初從增加的財政收入(含規費收入)中安排200萬元,經考核評比后對單位和個人以獎代補。 工作組的目標之一是:制定掌控煤炭外銷情況,堵住銷售環節稅費流失做到應收盡收。 完善生產環節的稅費征管制度的方法是:規費征收由有關部門委托授權縣煤炭局一家收取,統一交到縣財政,由財政局分項繳庫,按結算比例劃轉。 為了避免在生產環節的稅收流失,政府專門花了100多萬安裝了遠程計量系統,專門對各出煤井口的出煤量進行計量監督。 具體的操作手段是:煤炭縣外銷售歸口到縣內注冊的兩家煤炭銷售公司。起步價格由縣煤管局根據銷售公司或煤礦要求,調查市場行情后研究確定。對煤礦與縣外煤炭銷售公司聯合,收取現金外銷煤炭導致稅費流失的行為,一經發現,從重處罰。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彭水縣在當地的高谷鎮、郁山鎮、善感鄉以及貨運碼頭成立安全檢查站。 2007年8月31 日、10月17日彭水曾經召開過兩次"動員和執行會議"。 會上,彭水縣有關負責人在會上說:如果哪家煤礦的原煤不賣給銷售公司,發現煤炭及其他礦產品銷售運輸存在的突出問題,則查明源頭礦山或其他礦山,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責成相關執法部門查糾煤礦的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是稽查稅費繳納情況,從重處罰。 為了整頓彭水的煤炭資源經營秩序,避免非法營運煤炭,有關負責人曾對來訪的記者表示:自己曾親自幾次到黔江,希望黔江的煤炭在進入彭水區域時,都備有相關的通行證,以證明是黔江煤炭。 在這樣的會議召開之后,彭水各煤礦和近20家外地煤炭經銷商簽訂的購煤合同近乎失效,與當地的兩家銷售公司簽訂了低于市場價格每噸5-10元的供煤合同。 從2007年11月1日起,外來的經銷商們在彭水就拿著錢也買不到煤了。 來自湖北的煤炭經銷商朱健君回憶:當時10多家合法的煤炭經銷商向彭水縣工商局申請成立分公司,但是當時的工商局卻以彭水已經成立了兩家煤炭經銷公司為由,拒絕了他們成立分公司的申請。 "其實不存在政府指定公司一說,只要是在彭水當地合法經營的經銷公司,都可以參與到游戲規則里面來。"制定游戲規則的彭水縣現任煤炭局局長張學維說。 但是張同時很肯定地說:必須是經彭水縣工商行政部門許可(認定)并具有煤炭經營資格的合法經營單位。 彭水生旺公司的唐總,也不否認兩家政府認可的煤炭經營企業在資格認定之初并沒有經過"招投標"過程這一事實。 而記者從當地稅務部門了解到,彭水以前之所以煤炭稅收少,是因為之前在稅收征收上一直采用的是"包稅制",即無論煤礦產量大小,均統一定制稅費;但隨著彭水煤炭的產量逐年增加,這種征稅做法與煤炭產業的發展不相適應。 因此,在2007年,政府投資100多萬元在每個煤礦安裝了遠程計量監控設備,煤礦每天每出一噸煤,當地煤炭管理部門都有記錄,這樣,彭水的國稅和地稅部門加強監管,稅費是可以得到有效掌握和依產量而征收的。 "我們買煤的時候早已按稅票將稅費支付給了煤礦主,由煤礦企業繳納給彭水縣,而煤炭銷售部分的稅就繳納給了公司注冊地。"來自湖北的煤炭經銷商朱健君告訴記者。 "增值稅部分繳納給外地,這本來就是不合理的,不管是湖北還是四川,那些收煤的地方總要比彭水的經濟要發達,發達地區反而還要來搶欠發達地區的稅收,你覺得合理嗎?"1月16日,張學維在他的辦公室,對前來采訪的記者反問道。 張對記者說,為了說服煤礦服從縣政府在制度上安排,做了大量細致和耐心的工作。 但是作為"逐利者"的私營煤礦老板和被稱作煤炭"串串"的經銷商們并不能很快的理解和服從縣政府的"因稅之名",2007年11月,當地連續發生了幾次關卡沖關的事件。 "名為稅收最大化,實際上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彭水當地檢察院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檢察官對記者說,"他們既是制度的供給者,又是制度的需求者。煤炭管理局的監管從生產領域越權到了經營領域。" "這樣的效率是低了些,但是不這樣做,就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張學維說。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