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需要制度保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23:25 中國經濟時報
■理論動態■田飛龍 2007年底,由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千帆教授主編的《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一書由法律出版社推出。據主編者稱,這是國內從公法制度角度探討“三農”問題的第一本書。該書有一個學術上的淵源。2005年11月份,一直致力于中國公法理論與制度研究的該中心選擇“農村憲政與行政法治”作為年度研討會的主題,結果得到受邀專家學者的熱烈回應。時隔兩年,在2005年年會論文集的基礎上,該書吸收新的作者中較有代表性的論文與文章,最后由張千帆教授主編出版。2007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舉辦《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學術研討會,紀念該書首發,并就新農村建設相關領域的公法問題進一步展開研討。 該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公法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空白,并構成公法學界研究新農村問題的一個基本學術指南。無疑,這是新農村建設領域的一部公法力作。 該書的結構體現了公法學者思考新農村建設問題的基本框架,同時也體現了公法學者不斷增強的“中國問題”意識。按照有關問題和制度的重要性,該書提供了六個方面的制度思考:第一方面是農村土地問題,這被認為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問題,關鍵點在于農村的土地權利及征地補償問題;第二方面是農村的行政法治問題,關鍵點在于行政權侵害的規制、農民權利的訴訟救濟等;第三方面是村民自治和農村選舉;第四和第五方面涉及農民的自由權和平等權,其關鍵點在于實現農民的“國民待遇”,使其獲得憲法的平等對待;最后一個方面是對于“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的一個整體性思考,其關鍵點在于農村治理模式的總結。 各個部分的文章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力求體現公法學界對相關問題的最高研究水平。該書的目錄可以更加詳細地展示公法學者們的關注重點和關注方式。比如農村土地問題,盡管已經通過了《物權法》,但是農民在法律上的土地權利如果希望獲得有效保護,還必須依賴于行政法治,即通過法律規范對農村土地的征收和補償,以及提供確認征收是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正當程序。 該書對村民自治著墨頗多,因為村民自治關系到農民的政治權利以及農村的民主治理問題。事實表明,由于行政權的傳統思維,村民自治還經常受到鄉鎮行政權的不當干擾,如未經法律授權即撤換村委會主任等問題,張千帆和楊英超的《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對該問題提供了理論診斷。就村民自治本身而言,選舉民主仍然是一個沒有完善的自治環節,熊文釗、胡健及鄭磊的三篇文章針對中國農村選舉,以實證的視角給出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村民自治并不僅僅包含民主選舉一個環節,而是一個豐富的、處于不斷建構完善之中的體系,就治理而言,更多的研究和實踐空白實際上是“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該書所收入的高新軍研究員的《危機管理和后選舉治理的成功范例》一文部分填補了這種空白。該文提出“后選舉治理”的命題,并將之與農村危機處理的民主化與法治化相聯系,介紹并肯定了重慶開縣麻柳鄉的“八步工作法”。這是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成功經驗。通過參與式民主在村民自治中的有序推行來化解農村危機并形成良性的農村秩序,這也切中十七大提出的“擴大群眾的有序政治參與”的要求。1999年始于浙江的一系列協商民主試驗,其實也是針對村民自治的一種“參與式民主”的思維,從現在來看已經取得很好的政治與社會效果。 當然,該書還特別關注農民的自由權和平等權問題。和諧社會需要一個與城市發展相對平衡的“新農村”,因而不斷充實農民的“公民權”,為農民在憲法上的自由和平等權利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就顯得不僅必要,而且緊迫。這是公法學者的共識,也是理論研究的重點。這兩個部分收入的七篇文章從自由權與平等權的不同角度切入,為中國農民的“公民化”提供了嚴格的理論論證,并提出相應的可行建議。 本書編選文章大多體現了實證研究的方法,這是“公法下鄉”在方法上的成熟。富有意義的問題通常也是從實證研究中得出的,如高新軍研究員基于“八步工作法”概括出的“后選舉治理”的問題就極具理論洞見。趙正群教授關于涉農行政案件的實證研究、熊文釗教授主持的農民選舉全狀況的調查以及鄭磊博士從個案出發對農民選舉權意識的剖析,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但實證研究不能簡單地落入某種“講故事”模式(鄧正來教授的批評),必須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整體性的理論思考,不能“經驗越多而思想越少”。當然,對于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規范研究仍然是需要的,如劉茂林教授對村民自治權的規范求證以及韓大元教授對“農民”概念的條文分析。 總之,該書體現了公法學者關注現實、注重調查、深入實際的理論新貌。因為理論功底的扎實、實證方法的應用以及對于中國農民的真誠關切,整部書讀來具有一種親切之感——顯然,這本書本來就不是公法學界為自己而寫的書,而是為農民,進而為整個中國的法治事業而寫的書。這部力作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期待公法學界以該書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框架和起點,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從而使得中國公法學有可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理想圖景與實踐方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