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池:資源型地區產業“蝶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9:4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馮飛勇陳宏偉陳軍君 2001年發生的震驚中外的南丹“7·17”礦難,成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廣西河池市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分水嶺”。 礦難之后,河池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以“7·17”事件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契機,堅持把資源優勢與通道優勢相結合,使以有色金屬為主的各類產業走上了科學發展的軌道。這一過程,正如化蛹成蝶的美麗變身。 結繭生息:礦山開采由亂而治 河池是名副其實的有色金屬之鄉。全市初步探明錫、銻、鋅、鉛、銅、銦、金、銀等46類礦種,金屬保有量儲蓄達850萬噸以上,總價值達700多億美元。丹池礦帶礦區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罕見的多金屬共生富礦區。 然而,“7·17”之后,令世界艷羨的有色金屬資源,在河池人眼中一夜之間卻成了“燙手山芋”。河池人一度談“礦”色變。一些人直截了當地說,河池干脆不要搞礦了,免得再搞出新麻煩來。 2001年10月,經過調整后的領導班子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頓礦山秩序。2002年,河池領導班子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礦山治理整頓,徹底摧毀300多個非法礦窿,妥善處理在礦區長期居住的兩萬余名民工,一批亂采濫挖的企業被關停,一個個安全隱患被排除,結束了大廠礦區歷經20年久治仍亂的局面。這是河池礦業發展史上范圍最廣、力度最大、時間最久的整治活動,時至今日仍在延續。 河池市礦山治理整頓以資源集中的南丹縣為主。南丹縣委書記潘育偉告訴記者,全縣共投入近2000萬元,組織了取締非法、規范合法、炸毀非法小礦洞、遣返“三無”盲流人員、反盜礦專項整治等6次戰役,處理非法礦窟1000多處,炸封非法礦窟300余處,建立了維護礦山秩序的長效機制。 在治理整頓中,河池不搞“一刀切”,而是淘汰落后,保護先進,依法治礦。經過治理整頓和市場淘汰,全市剩下規模以上的選礦企業有16家,冶煉及加工企業15家,冶煉加工金屬能力約60萬噸。 雖然企業數量減少了,但礦山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河池市礦山開發走上了依法依規、科學有序、安全高效的發展軌道,開始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 礦山治理整頓的過程,孕育著新的生機。河池有色工業依循科學發展軌跡重新崛起的步履由此邁開了第一步。 破繭而出:河池有色沖出困境 大山重歸平靜,但河池市的企業卻不得不面對原料不足的窘境。 面對礦難后本地原料開采的不足,河池開始積極引導選冶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區外市場和國際市場,先后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東盟國家等地進口礦原料,進行深加工,再把礦成品賣出去。目前,河池礦產資源年進出口總量已經達到40萬噸,冶煉企業絕大部分原料來自國外市場,成源冶煉廠、南方有色冶煉公司、堂漢鋅銦有限公司等企業90%的原礦依靠進口,95%的產品出口國外。河池市的有色金屬企業因此闖出了一條“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兩頭在外”的發展路子。 這種觀念的轉變和戰略的調整,使河池有色金屬產業穩住了陣腳。與此同時,河池市礦業內部也悄然進行著一場變革。 走進河池市郊的廣西金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廠區,記者發現這家主產電解鋅錠、氧化鋅的老企業,現在不僅有了提煉銦的生產線,還能綜合回收鐵、銅、鎘等,并實現殘煤、廢料廢水循環使用。該公司副總經理覃乃義告訴記者,公司在綜合回收方面的產值達1億多元,占全公司總產值的1/8。 發展循環經濟正是這場變革的主角。2002年以來,河池市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引導冶煉企業加快調整結構,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有色金屬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此外,加強產學研聯合,建立人才小高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有色金屬深加工工作小組,多次邀請全國有色金屬專家前來研討,追蹤世界有色金屬深加工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有色金屬龍頭企業。目前,河池冶煉行業已聚集了一大批科研精英,其中包括19名博士。國際地勘界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則是南丹有色金屬人才小高地首席顧問。 循環經濟給河池礦業開辟了新的天地。伴隨著南方公司、堂漢鋅銦公司、津泰公司等企業一條條全國乃至世界水平冶煉生產線的引進,河池有色金屬產業鏈不斷延伸,高純度銦、硫酸鋅、硫酸亞錫等一批高附加值產品投產,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河池市市長藍天立欣喜地告訴記者,目前,該市鉛、銻、鋅、錫等金屬回收率已進入全國領先行列,礦渣回收鉍、鎘、銀及煙氣制酸、廢渣生產水泥等循環技術運用日益廣泛。年回收鉍、鎘等貴重金屬達360噸,水泥企業利用廢礦渣達60萬噸以上。 記者從河池市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上看到,2005年,河池的采礦量雖然只相當于“7·17”事故發生前的一半,但礦業的產值卻從事故發生當年的22億元增加到37億元。現在,河池全市有色金屬年采選、冶煉能力分別已達到530萬噸和70萬噸。有色金屬產業比重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2%。到2010年,全市有色金屬工業產值要達200億元。 隨著有色工業終于從谷底開始攀升,河池市有色金屬企業實力也不斷增強。據介紹,南方公司已成為全國有色金屬冶煉10強企業和廣西最大的民營企業,一批企業躋身于全國單一金屬冶煉的十強企業。2006年,僅河池·南丹有色金屬新材料園區就實現產值近20億元。 河池有色金屬產業,正以全新的姿態逐步實現“廣西最大、全國有名、世界有影響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的目標。 蝶影多姿:五大優勢產業齊發展 近年來,伴隨河池騰飛的,不僅僅是有色金屬產業,水電、化工、綠色長壽食品、桑蠶等特色優勢產業也呈起飛之勢。 “河池市長期以來產業一枝獨秀的格局必須改變。”河池市委書記楊才壽指出,深入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必須把河池的資源優勢與通道優勢結合起來,除努力打造有色金屬基地外,還要大力發展水電、化工、綠色長壽食品、桑蠶等特色優勢產業,使全市工業經濟向多元、強優、集約、集聚、開放轉變,構建具有河池特色的產業體系。 驅車在河池市境的公路干道上,掛著“川”、“渝”、“貴”車牌的車滿目皆是。攤開地圖,河池市正是溝通大西南與華南、東南亞的主通道之一。正在擴容的黔桂鐵路和正在動工修建的昆汕高速公路河池段、河池機場,將與紅水河黃金水道共同構成河池水、陸、空并舉的立體現代交通網絡。 再看河池的資源,除有色金屬外,電力資源尤為突出,優勢農產品等各類特色資源豐富多彩。河池境內雨量充沛,江河密布,可供開發水能資源的河流達40多條,紅水河被水電專家譽為“水電富礦”。全市水能資源蘊藏量達1000多萬千瓦,占廣西水能資源開發總容量的60%以上。目前,全市已建、在建各類水電站112座,裝機總容量達到858.2萬千瓦,亞洲第三大水電站——龍灘電站3臺機組2007年實現投產發電。巖灘水電站二期擴容、環江60萬千瓦火電廠等一批在建、擬建電力項目也將于2010年前竣工或開工。河池各種類型電站將達到150多座,總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以上,成為“中國華南電都”。豐富的水電資源為河池發展各類產業提供了能源基礎。 為此,河池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力發展五大優勢產業的規劃: 水電方面,積極發展地方小型水電站,力爭到2010年,總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以上,產值達到100億元。 綠色長壽食品產業方面,將做大做強一批以綠色產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現代中草藥產業;大力發展“一白二紅三特色”酒業,做強丹泉酒業。2010年,全市綠色長壽食品加工業產值要達100億元。 化工產業方面,要做大做強河化集團和廣維集團,通過技改及開發下游產品和相關新產品,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40億元。 桑蠶產業方面,2010年,全市桑園面積要達70萬畝,桑蠶產業產值達20億元。 目前,河池市的工業化呈加快推進之勢。2006年,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的78.32%,鉛、鋅、銅、銦、電力、化纖、白酒等企業生產規模排在廣西首位;2007年,河化“18.30”改擴建、廣維2.5萬噸AVE乳液等項目順利實施,安徽華泰板栗深加工、巴馬精煉茶油等一批長壽食品加工項目竣工投產,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94億元。 河池市決策者堅信,隨著河池交通樞紐地位的提升,隨著通道優勢和資源優勢的有機結合,河池騰飛將指日可待。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