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洋環境污染形勢嚴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9:04 《財經》雜志網絡版
國家海洋局發布公報顯示,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持續增高,河口生態環境受損,由大氣輸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趨勢 【《財經》網專稿/記者 徐明】國家海洋局1月15日發布的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顯示,中國近岸海域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河流攜帶入海的污染物持續增高,河口生態環境受損,由大氣輸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趨勢。 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由《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國海平面公報》構成,對中國2007年的海洋環境情況作出了詳細說明。在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這樣一則公報,更讓人深感環保工作任重道遠。 約87.6%的排污口超標排放桂蘇浙列前三 據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在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測的573個入海排污口中,約87.6%的排污口超標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標污染物(或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Cr)、磷酸鹽、懸浮物和氨氮等。廣西、江蘇和浙江超標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居全國前三位。 2007年,全海域(包括近海海域及遠海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比2006年減少約0.4萬平方公里。嚴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遼東灣、渤海灣、黃河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與此同時,近岸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惡化的趨勢卻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受監測的18個生態監控區中,約78%的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主要表現在水體富營養化、生境喪失或改變、河口產卵場退化、生物群落結構異常等。 海洋災害較往年偏輕直接經濟損失88.37億元 2007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07年中國共發生風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嘯等海洋災害163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8.37億元,死亡(含失蹤)161人。盡管如此,2007年中國海洋災害較往年偏輕。1989年—2006年,中國受海洋災害影響的年平均經濟損失為124億元,死亡失蹤人數339人。 在有統計的各類海洋災害中,風暴潮危害最大,共計發生30次,造成人員死亡(含失蹤)18人,直接經濟損失為87.15億元,占總損失的98.62%;而海浪災害、赤潮災害均有所減少,2007年中國近海海域共發生波高4米以上的海浪過程35次,較上年減少3次,2007年中國海域共發現赤潮82次,與上年相比減少11次;海冰災害方面,2006/2007年冬季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為輕冰年(1.0級),是自有歷史記錄以來災情最輕的年份;海嘯災害方面,2007年中國實時接收到全球地震海嘯信息43次,均未對中國產生影響,中國沿海驗潮站也沒有記錄到海嘯波。 海平面升速高于全球40%天津自然岸線已全部消失 2007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則顯示,近3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0毫米。其中,天津沿岸上升最快,為196毫米;上海次之,為115毫米;遼寧,山東、浙江上升均在100毫米左右;福建、廣東較低,為50毫米—60毫米,總體趨勢為北快、南緩。 而據《人民日報(海外版)》1月12日援引國家海洋局發展戰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鄭淑英的分析稱,近5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以每年2.5毫米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40%。目前,天津市的自然岸線已經全部消失,海岸線均為海擋、堤壩、碼頭等人工岸線;河北省20多年來,平均每年減少海岸線8公里,速度極其驚人。 2007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2.5毫米/年,仍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分別為2.2毫米/年、2.5毫米/年、3.1毫米/年和2.4毫米/年。 國家海洋局預計,未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仍將持續上升。未來1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將比2007年上升32毫米,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于18毫米—39毫米之間。 奧運帆船賽區海洋環境可滿足比賽要求 2007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同時顯示,水文和氣象監測結果表明,奧運帆船賽場的環境質量可滿足海上帆船比賽要求。影響奧運帆船賽場綜合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水域中存在的漂浮海草、海蜇,以及部分時段賽場的風速過低。 針對奧運帆船賽區的海洋環境質量監測,由國家海洋局和青島市政府2004年起每年組織開展。監測顯示,2007年8月,奧運帆船賽場水質為優良的天數為100%,其中水質為優的天數占31%,賽場水體中糞大腸菌群平均數量為24個/升,滿足中國及國際對娛樂用水水質要求。2004年—2007年,青島近岸海域共發生六次赤潮,其中僅有一次發生在8月;所發生赤潮的優勢種均不具毒性。 國家海洋局分析認為,2007年,中國沿海經歷了暖冬、異常高溫、干旱、雪災、極端溫帶風暴潮等多起極端氣候事件。氣候變化與海平面上升加重了風暴潮、咸潮入侵、赤潮等海洋災害,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顯然,氣候變化已經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現實威脅。 為此,國務院2007年11月22日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根據規劃,在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政府將以削減陸源污染物排放為重點,以重點海域污染治理為突破口,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岸線、灘涂資源,禁止不合理開發活動,防止灘涂及海水養殖造成的污染,并對各類船舶分別提出安裝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回收設施的技術要求和時限。此外也將建立跨部門的海上溢油監測與應急體系,提高海上溢油事故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建立赤潮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盡可能減少赤潮造成的損失。■ 《財經》既往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