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溪"一葉帶百業"闖出發展新路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7:51 經濟參考報
高山阻隔、土地貧瘠、人口眾多,烏龍茶之鄉安溪縣長期來是福建省最大的貧困縣。近幾年來,當眾多農業縣市熱衷“工業立縣”的時候,安溪卻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傾力發展茶葉經濟,不僅成功打造出惠及幾十萬安溪農民的烏龍茶產業,更孕育了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和創業氛圍,走出了一條“以農促工”的發展新路徑。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安溪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5億多元,工業總產值277億元,居福建各縣市上游。在由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區域評價中心所進行的、重在考核發展勢頭的2007年度福建省“十佳縣”評價中,安溪縣名列首位。 一葉富民 對于祥華鎮后洋村的茶農陳清金來說,2007年是個豐收年,全家三畝多茶園,換回了近10萬元的毛收入。在安溪縣,像陳清金這樣因茶致富的茶農不在少數。安溪縣有關部門不久前在茶葉大鎮感德進行了一項農戶收入調查,結果顯示,全鎮85%左右的茶農每戶年毛收入接近10萬元。 安溪是烏龍茶之鄉,擁有烏龍茶園50萬畝,占到了全國烏龍茶種植面積的一半。2007年全縣產茶五萬噸,銷售產值達56億元,茶葉成為第一產業的支柱。 在安溪108萬人口中,涉茶人口近80萬,有10萬安溪人在外經銷茶葉。優良的品質,成功的營銷策略,讓安溪烏龍茶日漸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烏龍茶價格也一直居各茶種前列。 茶葉經濟的崛起,讓長期落后的安溪縣在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富民的目標。2007年安溪縣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434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農民收入中大約51%來自茶葉。 安溪縣委書記尤猛軍介紹說,幾年來政府通過組織烏龍茶神州行、舉辦茶王賽、建立中國茶都等一系列活動,打造安溪烏龍茶的區域品牌,將原本小規模的茶葉經營,發展成種植、營銷、茶葉包裝、茶文化一體的大產業,實現了富裕安溪茶農的目標。 一葉帶百業 隨著茶葉經濟的發展,安溪的民間資金積累迅速增長,一批走向全國各地的安溪茶商在市場經濟中快速成長,一批相關產業延伸而出。在安溪,伴隨著茶產業而生的是印刷包裝產業和茶葉機械。 “茶葉經濟培育出的10萬茶商,其背后是大量民間資金的積累和一個創業群體的形成,對于一個后發展地區,這是經濟崛起最重要的資源。”福州大學管理學教授吳秋明說。 茶葉經濟為安溪縣域工業發展輸入了“血液”。據介紹,目前安溪已發展出鋼鐵,建材、藤鐵工藝品,電子機械、食品加工等產業,2007工業產值達到280億元,比2000年增長兩倍。2007年安溪縣財政收入突破15億元,其中86%以上來自二、三產業。茶葉經濟雖然富裕幾十萬茶農,但其直接稅務貢獻只在千萬元左右,而政府投入茶葉品種改良、茶葉推廣等資金就在2000萬元左右。 幾年來,安溪引進了天綸超纖、福爾不銹鋼系列制品、志誠實業等一批投資額大、技術含量高的大項目。2007年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203萬美元。至2007年底,安溪經濟開發區開發面積增至20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00多家。 環境優勢補資源劣勢 尤猛軍說:“無論是發展茶葉經濟,還是縣域工業,都需要政府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安溪更需要以優越的軟環境來彌補資源的劣勢。” 從2001年到現在,安溪完成大項目近500個,總投資近30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的只有20億元,其余均是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 知名企業旺旺集團幾年前曾在安溪投資成立了泉州瑞士食品有限公司,這也是旺旺目前在福建僅有的一家企業。廠長李科告訴記者,2007年公司決定增加投資再上幾條生產線,“我們更看重的是當地優越的投資環境。” 從2007年起,安溪對全縣428家外資企業實行網上年檢制度,極大方便了外商。全縣35個縣直部門的450個審批項目和39個服務事項進入縣行政服務中心,實行集中審批和網上審批,在中心建制設立了26個審批股,實現“一支筆”簽批制度,讓審批權從部分剝離出來,置放于公開透明的平臺上集中行使。在安溪有一條“高壓線”,政府工作人員刁難企業被投訴,一旦查實3天內撤職。 吳秋明表示,后發農業型縣域在選擇發展路徑時,經常陷入將農業和工業對立的錯誤中。像安溪這樣一個具有優勢農業資源的大縣,通過茶葉經濟的發展,不僅實現了資金的積累和高素質農民隊伍的培育,同時也打造了良好的區域發展環境,為吸引投資、發展工業提供了條件,實現了“以農促工、工農互補”的良性循環。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