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緊貨幣政策的核心在于緊信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08:53 保監會網站
“從緊貨幣政策”的核心在于“緊信貸”,具體措施將包括: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增強政策剛性和針對性,嚴把信貸關;加強政策聯動性,逐步實現由總量控制向結構調整的轉變;靈活使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手段加快資金回籠;擇機利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來控制信貸增長和穩定通脹預期;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進程,增強匯率彈性,加大利率與匯率調整的協調配合等200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年來首次明確提出了“從緊貨幣政策”。隨即央行于年末連續出臺了兩項重要的從緊舉措:一是07年第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與前9次每次都上調0.5個百分點的“慣例”不同,此次足足上調了1個百分點,力度明顯加大,金融機構將因此被凍結近4000億資金,14.5%的存款準備金率亦創下1985年央行統一存款準備金率以來的歷史最高位;二是于12月21日實行年內第6次加息,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至4.14%,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至7.47%,同時首次下調活期存款利率0.09個百分點。此外,去年12月中旬,央行、銀監會聯合發文,進一步明確了第二套房以家庭為認定標準,從緊取向亦十分明顯。回顧07年的貨幣政策,其定調無論是“穩健”,還是“穩中趨緊”,或是“適度從緊”,從央行六次上調基準利率、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公開市場上的大力度資金回籠等實際操作來看,貨幣政策的從緊趨向已十分顯著。因此,準確把握“從緊貨幣政策”基調出臺的背景和原因及其政策調控的內涵,對商業銀行具有重要意義。一、貨幣政策定調變化的原因是經濟金融運行高位加快2007年以來,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上呈現高位加快態勢,雖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但通脹壓力持續加大,境內流動性過剩問題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總體上看正在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央及時將貨幣政策的基調由“穩中適度從緊”調整為“從緊”。(一)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逐步加大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07年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為121.3,比10月上升4點,已連續4個月處于代表偏熱的黃燈區。在預警指數10項構成指標中,工業生產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連續10個月和4個月亮起代表偏熱的“黃燈”,財政收入連續7個月亮起代表熱的“紅燈”。同時07年第4季度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熱”的比例,由上季度的21.1%升至21.6%,逐漸逼近1993年第3季度經濟過熱時期22%的水平,為歷史次高。這些都表明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逐步加大。具體來看:一是投資反彈壓力依然較大,融資需求旺盛。盡管在強有力的宏觀政策調控下,07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9%,比前10個月微降了0.1個百分點,但總體看當前投資反彈的壓力并未減小。07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開工項目21.1萬個,同比增加24124個,比10月末增加20041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73584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3個百分點,比前10個月提高1.5個百分點,說明下一步的投資增長有很強的內在擴張動力。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支撐固定投資反彈的重要因素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有所加快,07年前11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21.5%,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1632億元,增長31.8%,增速同比上升7.8個百分點,比前10個月上升0.4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城鎮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07年企業效益高增長、今年政府換屆等多重因素,未來投資反彈壓力不容低估,而不斷走旺的投資需求必將對銀行的信貸融資產生強大的市場需求。二是貿易順差高位運行的總體態勢難以改觀。07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9690.9億美元,已超過06年全年的進出口水平,比06年同期增長23.6%,增速比前10個月提高了0.1個百分點。三是通貨膨脹壓力日見加大。07年11月份CPI同比上漲6.9%,漲幅創1996年12月以來新高。前11個月,CPI累計同比上漲4.6%,比上年同期高3.3個百分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從10月份開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一改以往增速總體上在低位徘徊的態勢,當月上漲3.2%,11月份更大幅上漲4.6%,創下自2005年9月以來27個月的新高,通脹受成本推動的壓力顯著上升。考慮到國際原油及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漲速加快,國內以肉禽為代表的食品價格上行壓力仍較大、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稅制改革步伐將加快以及居民通脹預期普遍增強等因素,未來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脹的壓力不容忽視。(二)境內流動性過剩的疏導壓力仍然很大一是貨幣供應量高位增長。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不斷擴大,通過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不斷增長,直接推動了貨幣供應的過快增長。受07年央行強有力的貨幣回籠等緊縮政策影響,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18.45%,比10月小幅下降0.02個百分點,但總體看,07年全年尤其是下半年貨幣供應一直維持高位增長態勢。自2月份以來,M2增速連續10個月高于央行16%的目標值,6-11月份M2增速分別為17.06%、18.48%、18.09%、18.45%、18.47%和18.45%,增速持續高出目標值2個百分點以上。同樣受緊縮調控政策影響,07年11月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同比增長21.67%,比上月下降0.54個百分點。但從07年全年情況看,1-11月M1的平均增速達21%,大大高于上年同期14%的平均增速,且在8月份創下01年以來最高增速22.77%后,連續兩個月刷新次高水平。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06年12月M1增速開始反超M2以來,“倒剪刀差”整體呈逐步擴大趨勢。07年1-11月“倒剪刀差”平均水平3.28%,最高達8月份的4.68%,表明貨幣活期化趨勢日益明顯,貨幣創造效應趨于增強。二是外匯儲備增長迅速,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及對沖壓力不斷加大。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07年上半年外匯儲備增加2663億美元,超過06年全年2473億美元的增量;前三季度增加3673億美元,同比多增1983億美元。截至07年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14336億美元,同比增長45.11%,比6月末41.6%的同比增速上升了3.5個百分點。我國高儲蓄率下的經常賬目大規模順差是外匯儲備增長迅猛的重要原因,這也決定了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外匯儲備的高增長壓力依然較大。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致使通過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大量增加。07年第三季度外匯占款增長約1.13萬億元,比06年同期多增近4500億元,創下單季增量歷史最高水平;9月末,外匯占款余額同比增長40.22%,比去年同期高4.98個百分點;9月末基礎貨幣余額8.8萬億元,同比增長33%,比年初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8437億元。基于被動投放基礎貨幣量增長的事實,07年央行明顯加大了對沖流動性的力度。首先,年內10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共計5.5個百分點,凍結資金約1.8萬億元;其次,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啟動以特別國債為質押的正回購業務;其三,市場化發行央票與定向發行央票相結合,共發行央票4.06萬億元,并發行5期定向央票共計5550億元。總體看,07年全年央行共回籠資金約6.94萬億元,凈回籠量2.63萬億元,比06年增加了約1.38萬億元,總體上較好地對沖了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擴張。但持續大規模的對沖將加大未來的對沖壓力,同時致使央行的對沖成本不斷上升。其一,大量的到期央票會弱化央行的對沖效果。例如,由于前期發行的央票大量到期,使得盡管07年4.06萬億元的央票發行量創下歷史新高,但對沖到期的3.61萬億元巨額央票后,實際僅回籠資金4300億元,資金回籠效率由06年的38%降至10.6%。其二,利率上升導致央行發行央票的成本上升,公開市場操作的成本加大。三是資產價格大幅攀升。在流動性過剩和實際負利率的雙重刺激下,大量資金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導致07年股市和樓市交易活躍,資產價格大幅上漲。股市方面,截至07年12月29日,兩市上市公司達1530家,總市值達32.7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158%。其中,滬市總市值26.98萬億元,同比增長276.8%;深市總市值5.73萬億元,同比增長222.07%。從指數情況看,上證綜指報收于5261.56點,全年漲幅為96.66%,年內最高為6124.04點。深證成指收報17700.62點,全年漲幅為166.29%,年內最高達19600.03點。從成交情況看,兩市全年總成交460556億元。其中,滬市股票總成交305434.29億元,年度增幅達428.28%;債券合計成交20399.37億元,年度增幅為12.52%;基金成交3100.51億元,增幅為298.85%。深市股票總成交155121.94億元,同比增長378.74%;基金成交4321.85億元,增長351.23%;債券成交267.84億元,增長81.04%。房地產市場方面,07年3月份以來,國家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指數)連續9個月一路上揚,11月末升至106.59,比10月末上升0.85點,同比上升2.67點,創兩年來的最高。同期全國70個大中城市月度房價同比增幅亦直線上升,11月漲幅達10.5%,繼續刷新兩年漲幅新高,前11個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3%。自07年9月27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有關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及12月中旬央行進一步明確了第二套房的認定標準以來,受房地產信貸緊縮效應影響,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交易量下降、前期漲幅過快的地區甚至出現房價下調的現象,可見嚴格控制房地產信貸快速增長是有效控制房價過快上漲的一大關鍵。(三)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程度有所緩解且穩定性明顯降低,但資金總體仍然充裕在07年事實上的緊縮性貨幣政策調控下,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較以往有了很大改觀,甚至從微觀看,許多中小銀行在很多時點明顯感到資金吃緊,銀行間市場利率多次出現上升。但總體上看,目前銀行體系資金仍然充裕,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超額準備金率呈下降態勢,但資金運營量明顯放大,說明銀行體系資金總體上仍較為充裕。2005年至今,金融機構平均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呈總體下行態勢,從2005年3月末的4.17%下降到2007年9月末的2.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簡稱國有商業銀行)超儲率從3.99%下降為1.97%,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超儲率則從5.25%降為4.1%。一路下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當前商業銀行體系的閑置資金狀況已經不如兩年前充裕。但值得指出的是,超儲率下降還有銀行流動性管理水平提升及主動加大資金營運力度和效率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央行多次上調基準利率的帶動下,銀行間貨幣市場利率多次上揚,銀行為擴大盈利,主動減少了低息資金占用。典型的例子是,國有銀行的超儲率之所以一直較股份制商業銀行低,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前者是市場上主要的資金拆出方,占市場資金總融出量的80%以上。而另一方面,市場交易量不斷上升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銀行體系資金總體上仍較充裕。二是存貸款差逐步擴大,但存款活期化加快致使資金來源的穩定性降低。從1999年至07年11月底的數據分析,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差逐年擴大。07年前11個月,除10月份由于月末“新股申購”凍結巨額資金導致存貸款差出現明顯下降之外,其余10個月均呈平穩上升態勢。截至11月末,存貸款差已達12.43萬億元。存貸款差的擴大雖然有金融機構自主轉型過程中主動降低信貸資產占比的因素,但仍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目前銀行體系的資金較為充裕。同時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在存貸差逐步擴大的同時,金融機構存款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是居民戶存款分流。07年前11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新增5.01萬億元,較06年年末增長14.94%,其中居民戶存款僅新增5362.43億元,較06年年底增長了3.26%;非金融性公司存款新增30123.03億元,較06年年底增長19.53%;財政存款新增12996.19億元,較06年年底增長118.93%。由此看出,07年以來,雖然居民戶存款受資本市場分流明顯,但企業效益持續向好使得非金融性公司存款穩步增長,而經濟走勢趨旺及股市火爆帶來印花稅等稅收激增則令財政存款迅速上升。其次是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07年企業和居民活期存款在人民幣各項存款中的占比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持續下降。三是人民幣貸款持續高增,但貸存比仍未有明顯抬升。07年前三季度月均貸款新增量高達3700億元;截至07年三季度末,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額已超過06年全年新增貸款總量3.18萬億元,達3.36萬億元;1-11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3.58萬億元,同比多增6203億元,貸款平均增速16.8%,同比高1.6個百分點。雖然07年貸款增速超出存款增速,但存款增量始終高于貸款增量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即便07年銀行信貸快速擴張,其貸存比一直保持在68%左右而沒有明顯抬升,亦說明銀行體系內的可貸資金規模仍然可觀。從期限結構看,貸款中長期化勢頭明顯。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由07年年初的21.5%提高到11月末的24.5%,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也由年初的47.2%上升到11月末的49.9%。從部門結構看,“居民戶”已取代“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成為貸款需求的主力軍。從居民戶貸款同比多增額占各項貸款同比多增額的比重看,除一季度占比較低外,此后占比均高達60%以上;特別是二季度以后該比重出現明顯的持續走高趨勢,前9個月居民戶貸款同比多增額占各項貸款同比多增額的比重高達85%。銀行信貸高速增長一方面有投資和個人按揭消費貸款需求走旺的原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銀行體系資金的充裕性和易得性。更為重要的是,高速增長的信貸投放尤其是中長期信貸資金的供給一方面助推了投資的高速增長,加大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壓力,另一方面則通過貨幣乘數效應直接擴大了整個社會的流動性,導致監管層疏導境內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不斷加大。因此,面對流動性境外輸入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改觀的事實,嚴控銀行信貸投放的過快增長成為監管層的惟一選擇,而這也應該是“從緊貨幣政策”基調出臺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四是從剔除新股申購因素后的銀行間市場利率來看,07年銀行間市場資金總體表現充裕,市場交易活躍。從近三年來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債券的月加權平均利率走勢看,07年利率整體高于05和06年的水平,這也驗證了我們前面得出的“銀行間市場資金較前兩年趨緊”的結論。尤其以07年9月和10月最為明顯,4.03%和4.12%的質押式債券月加權平均利率已經超過一年期存款利率,除了央行上調基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上行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新股發行。隨著年末大盤股的申購基本告一段落,11月銀行間拆借市場加權平均利率和回購市場加權平均利率也大幅回落至06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28%,比上月和06年同期分別下降0.75個百分點和0.77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2.89%,分別比上月和06年同期下降1.23個百分點和0.16個百分點。因此,若剔除新股申購和基準利率上行因素,07年銀行間市場利率基本穩定,再次表明銀行間市場資金總體充裕。另外,07年前11個月,銀行間本幣市場交易量大幅增長的事實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仍較為充足:銀行間市場債券發行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62.56%;同業拆借累計成交88831.9億元,同比增長382.8%;債券質押式回購成交39.28萬億元,同比增長66%。綜合上述四個方面的表現,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目前商業銀行體系內的流動性過剩程度較兩年前有了很大緩解且穩定性明顯降低,部分時段資金吃緊的問題甚至十分突出,但總體看,目前銀行體系的資金仍較充裕。當然,資金穩定性降低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二、中國貨幣政策變化遵循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軌跡近十五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基調有過多次調整,我們大致將其分為四個階段:(一)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1993—1996年)。從1993年開始,我國經濟出現高增長、高通脹并行的情況,通脹率的峰值一度達到24%。針對于此,中央采用了“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其間兩次加息,并成功地于1996年上半年基本上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其間“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保障了中國經濟的適度增長,同時有力地遏制了高通脹,效果較為顯著。(二)穩健的貨幣政策(1997-2002年)。1996年我國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后,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物價持續下降及經濟增長減緩的嚴峻局勢。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加大了國內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風險。基于此,中央果斷調整方向,從1998年起正式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事實上,從1996年5月開始,央行就審時度勢地采取了持續降息的調控手段,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1993年7月的10.98%降至2002年初的1.98%,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由10.98%降到5.04%。(三)事實上穩中從緊的貨幣政策(2003-2007年)。2003年開始,我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上升期,投資、出口、信貸及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在此期間,貨幣政策雖然名義上仍維持“穩健”的基調,但內涵已逐步開始發生變化,一個主要變化就是根據經濟金融運行形勢的變化逐步表現出適度從緊的趨向。至目前為止一共加息8次,上調準備金率14次。尤其是07年以來,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政策取向日益明顯,年內10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6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并于年底開始重點嚴控房地產信貸快速增長,同時加大貨幣資金回籠。(四)從2008年開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2007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從08年起貨幣政策由“穩健”改為“從緊”。至此,我國實施10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正式被“從緊”的貨幣政策所取代。綜合上述貨幣政策基調變化的四個階段可以看出,中央依據經濟金融運行變化情況適時進行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增強,其政策的針對性和調控效果亦不斷提高。同時,貨幣政策在保持基調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遵循了一條“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軌跡,這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政策波動的同時,還較好地熨平了經濟周期變化的波峰波谷,實現了經濟金融運行的總體平穩,并有效地拉長了經濟繁榮期。因此可以預見的是,08年在“從緊貨幣政策”的基調之下,央行將進一步加大政策調控的靈活性,并增強政策的協調性,以切實體現“從緊貨幣政策”的內涵。三、“從緊貨幣政策”的核心在于緊信貸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明顯增強,由商業銀行、企業、居民等經濟主體的共同行為影響的貨幣乘數對貨幣供給的決定作用越來越得到強化,而信貸的快速增長通過作用于貨幣乘數大大增強了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能力,因此央行一方面加大流動性回籠,另一方面更加大了控制信貸快速增長的調控力度,這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已十分明顯。基于此,我們認為,08年從緊貨幣政策的第一要義將是遏制信貸過快增長,同時繼續加大資金回籠并加快信貸投放的結構調整,采取有保有壓的方式加快相關的信貸退出及鼓勵有關信貸進入。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窗口指導力度,增強政策剛性和針對性,嚴把信貸關;加強政策聯動性,逐步實現由總量控制向結構調整的轉變;繼續靈活使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手段加快資金回籠;繼續擇機利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來控制信貸增長和穩定通脹預期;加快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進程,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并加大利率與匯率調整的協調配合;同時加大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與貨幣政策的協同力度。具體來看:一是加強窗口指導,增強政策剛性,嚴把信貸關。以嚴控銀行信貸擴張為重點,降低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能力,強化貨幣政策的傳導力度,主要措施可能包括:嚴格控制08年新增貸款量,我們預計08年新增貸款增幅將會明顯低于07年,可能在10%左右,部分銀行的新增貸款規模將基本與07年持平;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實行按季調控,更好地把握銀行信貸的投放節奏并防止商業銀行信貸沖動過度擴張;對外資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加強管理,防止其信貸尤其是房地產信貸快速增長;加強窗口指導,通過加大懲罰性定向央票發行力度、提高特種存款使用頻率以及強化定期溝通等方式來加強貨幣政策調控的針對性;加強落實有關房地產信貸管理通知的要求,重點加大對房地產信貸的現場與非現場檢查力度,堅決取消轉按揭和加按揭業務,并且不排除繼續出臺有關提高投資、投機性購房信貸門檻政策的可能;優化信貸結構,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加快引導商業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的信貸退出。二是繼續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嚴控貨幣供給快速增長。預計08年存款準備金率將進一步上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亦將加大。三是靈活運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但結構調整的取向將更明顯,同時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考慮到07年6次加息的滯后效應可能在08年集中體現以及美聯儲未來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很大,08年總體上加息幅度和次數將會少于07年,預計08年全年加息以27個基點計4次左右,同時承接07年最后一次加息明顯表現出來的結構性加息特點,08年在加息方面的結構調整取向會更明顯:首先定期存款利率上調的力度可望加大,以盡快改變“負利率”狀況,降低通脹預期;針對存款活期化趨勢,可能繼續降低活期存款利率;針對銀行貸款結構長期化取向及居民自住購房貸款成本已經較高,五年期以上貸款利息進一步上行的空間將相對較小;為更有效地抑制銀行貸款沖動,將進一步收窄利差,不對稱加息可能會更普遍;同時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可能進一步放寬存貸款利率上下浮動空間。四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同時人民幣有效匯率將上行,以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引導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平衡增長能力及抑制物價上漲中的作用。預計08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幅將超過8%,同時人民幣有效匯率將實現升值,央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可望得到一定緩解。五是加大與穩健財政政策等的配合力度。尤其是結合出口退稅率和進出口關稅稅率的進一步調整、節能減排以及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取向,加大有保有壓的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相關的信貸退出及提高信貸進入門檻,同時引導銀行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和“三農”的信貸投入,更有效地實現信貸結構優化。四、商業銀行應加快轉型創新,主動順應“從緊貨幣政策”引導,更好地實現穩健發展中外銀行的實踐已充分證明,宏觀經濟環境和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是影響銀行經營業績最重要的兩個外生變量。因此從根本上說,“從緊貨幣政策”的出臺實為未雨綢繆,有利于避免中國經濟的大起大落,因而能有效減少銀行經營的周期性、結構性波動風險,為中國銀行業長期的穩健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同時,如前分析,近年來中國貨幣政策的基調調整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這種政策上較強的連續性給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策略調整留出了充分的空間。事實表明,商業銀行只有主動順應“從緊貨幣政策”引導,加快自身戰略轉型與創新,才能抓住經濟平穩運行的良好時機,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一是主動保持信貸均衡增長,加快信貸退出,優化貸款結構,增加貸款議價能力。實事求是地看,“緊信貸”導向對07年已較好地控制信貸增長的銀行來說,影響不會很大,但對于前期信貸過快增長的銀行來說,出路首先在于主動保持信貸適度、均衡增長,通過加快信貸退出和擇優進入來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滿足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融資的金融需求。其次宜通過盤活存量、做大流量來加快貸款周轉速度,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增加收入水平。此外,抓住“緊信貸”的有利時機,提高貸款議價能力,把有限的信貸資金投入到綜合貢獻度高的優質客戶中。二是加強風險管理,切實防范信貸風險。密切監測各行業的企業效益走勢,關注各類信貸資產質量變動,在防范信貸風險的同時,為信貸結構調整提供決策支持。三是優化存款結構,降低負債成本。深入研究利率結構調整對存款品種和期限結構的影響,實施主動負債管理,繼續分流高成本存款,積極吸收低成本存款,力爭在利率總體上升時期保持較低的存款付息水平。同時正確把握理財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內在聯系和轉化規律,促進理財和儲蓄業務的平衡發展,通過理財業務穩定、競爭客戶,同時通過擴大存款基礎支撐理財業務的大發展。四是高度重視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風險,強化流動性管理,不斷增強資金營運收入水平。首先宜主動控制中長期貸款過快增長,健全市場風險管理機制;其次應深入分析當前存款活期化和資金來源穩定性降低給流動性管理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強資金流動的預測預報工作,強化流動性管理;此外,銀行尤其是資金相對充裕的資金拆出大行應充分抓住市場利率趨于上行的有利時機,增加資金營運的業務量和收益率,增加資金營運收入。五是加快收入結構轉型和創新,大力發展非信貸業務。擴大投資交易規模,提高投資交易收入比重,并利用債券市場收益率上升的有利時機,提高債券投資收益;抓住境內股市、企業年金市場以及債券市場快速發展擴容的有利時機,加快信貸替代型理財產品、融資型信托產品、短期融資券以及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產品的開發創新力度,大力發展私人銀行、理財業務、資產托管、電子銀行、投行業務、現金管理、銀行卡等中間業務,提高綜合收益水平。六是在主動防范匯率風險的同時,利用人民幣升值加快的有利時機加快國際化經營。首先應加大外匯存款業務營銷力度,控制外匯貸款投放,加強外匯資金頭寸管理,同時加大本外幣衍生產品創新,增加雙邊操作獲利的可能性。其次宜加快國際化經營進程,提高境外業務的盈利貢獻,分散經營風險。[][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