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央地方不同調 經濟特區計劃再次觸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09:13 保監會網站
印度一直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那就是通過建設經濟特區,把中國制造業產能的十分之一吸引到印度……然而由于地方與中央政府不同調,這一發展計劃目前陷入了混亂之中。果阿邦(Goa)決定廢除經濟特區計劃,不過卻遭到印度商務部長的駁斥,這也凸顯出印度對于工業發展的爭議正逐漸升高。《工商時報》報道,果阿邦長卡馬特本周稍早曾宣布該邦將停止十五個經濟特區的計劃,“因為對我們的資源與基礎建設造成壓力,但卻沒有帶來等量的好處。”但印度商務部長皮拉伊周三表示,果阿無權推翻中央政府對進入最后規劃階段的三個經濟特區的“通知”或是最后許可。果阿目前正等待商務部的官方響應。同時果阿副邦長辛格也澄清果阿并非反對工業發展。當被問及果阿是否會對在三個經濟特區設廠的企業進行補償,他回答“這是不同議題”。辛格解釋,土地缺乏、對基礎設施負擔過重與“對邦民無法享有等量好處”,是他們拒絕經濟特區計劃的原因。此外,部分環保人士則憂心,經濟特區將對果阿造成環境的破壞。果阿靠著沿阿拉伯海的長列棕櫚海灘與豐盛林木,而讓當地旅游業發展蓬勃。果阿與印度政府對經濟特區的爭執并非是第一樁。印度致力于工業化的舉動已造成該國數起暴力抗爭,最近多發生在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與奧利沙邦。由于地方政府反對經濟特區進駐,讓韓國鋼鐵大廠浦項在奧利沙邦,與印度尼西亞集團Salim在西孟加拉邦的投資計劃受阻。印度很早便開始嘗試建經濟特區,但一直成效不大。1965年印度就搞起了“經濟特區”,當時稱作“出口加工區”,結果不了了之。新世紀之初,印度政府正式引入了“經濟特區”這個概念。當時,印度的不少經濟學家提倡向中國學習,還有人主張不但政府可以創辦特區,還可以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特區的創建。2006年2月10日,印度正式實施新制定的《經濟特區法》,希望通過法律來為經濟特區保駕護航。根據該法案,在特區內,外資進入和企業經商的“官僚”障礙將大幅減少,所有的手續在一個窗口就可以全部辦齊,不必像過去要跑幾十個地方,花三至六個月。而且特區內的企業可以在15年內享受減免所得稅的優惠,其中頭五年所得稅全免,在服務稅和進口稅等方面也有優惠。專家指出,官僚制度和封閉心態是制約印度經濟特區發展的根本因素。[][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