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民生七大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11:42 中國產經新聞
落實民生七大政策 編者按 就業、教育、住房等問題是2008年中國百姓關注的話題,也是政府將在2008年實施惠民政策的主要內容。那么,如何采取多種有效方法,落實這些政策,是實現民生理念的關鍵。 就業 實現多渠道保障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預測:“十一五”期間,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年均達2000萬人。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加上需要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轉移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2400萬人。從勞動力的需求看,按照經濟增長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萬個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可安排就業1200萬人左右,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萬人左右。而在農村,雖然鄉鎮企業和進城務工轉移了2億人,由于土地容納的農業勞動力有限,按1.7億計算,則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以上。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這是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同時,擴大就業的壓力很大,就業形勢嚴峻將是我國今后較長時期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提出要堅持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互動,積極發展經濟和調整結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的新行業、新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同時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多渠道擴大就業,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還將正式實施《就業促進法》。 社會保障 鑄就安全網和穩定器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就沒有社會穩定的物質條件,就沒有改革和發展的牢固基礎。 發展經濟是為了促進社會進步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于社會環境的需要,而且是為了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目標。所以說,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項戰略任務。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歷來被稱為人民生活的“安全網”、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調節器”。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歷經10年的城市低保制度目前已將城市低保的人數基本穩定在2200多萬,去年建立的農村低保制度,目前參保人數已經達到了2500多萬,預計年底可達到3000萬。 但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總體上看還不夠完善,存在著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從十七大報告看,政府將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收入分配 全民享受改革成果 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今年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日前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也表示,今年財稅改革重點內容之一是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強化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 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當前公務員的收入分配是個突出問題,應該逐步縮小地區間收入差距,適當向基層傾斜。要完善地區津貼制度特別是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改革和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 應該隨著經濟發展,適當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城市低保對象補助標準,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員待遇水平。 住房 確保低收入者利益 根據《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2007年底前,所有設區的城市要對符合規定住房困難條件、申請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應保盡保;2008年底前,所有縣城要基本做到應保盡保。 前不久通過的《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要把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作為住房建設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這是中央關注民生問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舉措。 “住有所居”是民生中的大事,也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與群眾利益最密切的問題。據建設部的統計,從1993年到現在,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從17.8平方米增加到超過28平方米。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這也是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專門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談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對象。這反映了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已經有了重大調整,表明了我們黨和政府開始從制度層面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決心。 農村教育 落實政策是關鍵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教育放到了一個非常突出的位置,列在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六大任務之首。 經測算,2007年至2009年,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相關政策,全國財政將累計新增經費約47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約350億元,地方財政約120億元。2006-2010年整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累計新增經費,將由原來的約2182億元增加到約265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約1604億元,地方財政約1048億元。 在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政策的工作中,財政部門負有重要的責任。我們一定要按照會議要求和精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確保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深化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方面,與十七大報告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比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總體投入水平還比較低,與城市的差距還比較大,推進均衡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等等。當然,解決這些問題,除了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外,還需要通過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醫療 讓人人“看得起病” 十七大報告中,黨和政府提出要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了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需求,強調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也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標。 健康是國民素質的重要體現,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醫療衛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2002年決策建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經過2003年試點,到2007年上半年,已覆蓋了中國84.9%的縣和82.8%的農村人口。2003年著手建立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和2005年開始城市醫療救助試點,目前已在各地普遍推開。從去年開始實行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正在讓更多的公民受益,連同職工醫保、農村醫保,中國正在構建一個城鄉全覆蓋的醫保網絡體系。但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仍然差距較大,存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和利益要求。記者攝影 【責任編輯 張秦寧】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