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華爾街是果敢還是魯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7:04 《財經》雜志網絡版
謝國忠:主權財富基金投資華爾街的負面效果是很有限的,投資的好處終將在整個金融業的結構重新整合之后顯現
【背景】2007年12月19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與摩根士丹利達成協議,將向摩根士丹利公司投資50億美元。 去年,摩根士丹利在其他業務領域全面開花,惟獨在固定收益業務方面深陷泥潭,大規模的交易損失減值必定影響其資本充足率。中投以50億美元購買到期后須轉為普通股的可轉換股權單位,不僅為摩根士丹利補充了資本金,更為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憧憬的未來。 由于在中國的長期經營,摩根士丹利與中投并不陌生,兩者早在今年夏天,就已著手商談合作事宜。 此次投資摩根士丹利,是中投繼30億美元投資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巨擘百仕通集團之后,第二次出手大舉投資美國金融機構。去年5月,中投在市場高點買入百仕通,隨后一直不能擺脫賬面浮虧。此番再度出手,美國市場已經大幅下滑,相關金融機構的價格更具吸引力,交易結構的設計也更為復雜,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中投在戰略與操作上的成熟。 從更大范圍看,摩根士丹利、美林以及貝爾斯登這些令人敬畏的華爾街巨頭們,以及出名保守的瑞銀集團和花旗銀行,正在接受來自中東、新加坡和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SWFs)的資本注入。 這些金融機構如何會面臨資金短缺?他們是否需要更多資金?又為何轉而求助于發展中國家的SWF?而這些SWF選擇投資于華爾街受創的金融機構又是否明智呢? 本刊特約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SWF投資華爾街的負面效果是很有限的,投資的好處終將在整個金融業的結構重新整合之后顯現。 一些趁危機漁利的投資者被稱作“禿鷹”。當初,那些西方國家的PE公司、對沖基金和銀行作為禿鷹投資者,趁亞洲金融危機大量低價收購亞洲資產。轉眼十年過去,角色置換。新興經濟體的SWF搖身一變,成為美國次貸危機中的禿鷹投資者。 謝國忠說,目前的局勢恰為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鏡像。1998年時,亞洲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股票接受注資,而注資者正是今天四處尋求資金的華爾街投行。但是,第一批注資的投資者的獲利并未能持續多久。他懷疑華爾街投行的股價會重蹈覆轍,也就是說,第一波注資時股價并未探底,還可能繼續下跌。投資于這些投行的SWF似乎已經意識到這個風險,故采取了對沖手段,同時投資于可在購買一段時間后轉為股票的可轉換債券。 但謝國忠認為,華爾街的損失遠未結束。目前損失主要來自資產注銷,而結構性投資工具(SIV)正在形成第二輪損失。理論上,發行銀行可以允許它們違約;而在現實中,他們必須為此負責,以免造成名譽損失。匯豐銀行將其SIV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這迫使其他銀行也照此行事。據惠譽(Fitch)統計,一個月以前總值尚達3000億美元的SIV資產可能發生多于30%的貶值。 此外,司法訴訟可能帶來第三輪損失。許多被給予很高評級的信貸產品發生了違約。投資者完全有理由質疑這些金融產品的設計、組合和銷售的過程中充滿了欺詐。雖然評級公司在面對風險時往往首當其沖,但價值鏈上的其他角色也同樣脆弱。投資銀行必將接連遭到起訴。這樣的訴訟過程可以拖延數年之久,為銀行經營造成很大不確定性。最終,銀行可能會被迫支付給投資者數百億美元的賠償。 在謝國忠看來,并不是所有銀行都能經受住這三輪損失的考驗。那些受高利潤吸引而轉向投行的商業銀行可能會放棄投資業務,回歸商業銀行的角色。 他預計,由于向華爾街注資的SWF提供的資金屬于第二梯隊,故其利益優先級低于債券持有人。一旦那些投資銀行破產,SWF在清算中將遭受損失。不過,考慮到這些銀行在賬面資產價值之外還擁有堅實的品牌價值,如果他們面臨破產,很可能獲得援救。因此,SWF此項投資的負面效果是很有限的。 他預言,SWF投資的好處終將在整個金融業的結構重新整合之后顯現。自從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后,“產能過剩”問題始終困擾著金融業。而隨著一些參與者退出或被收購,余下的機構就可以恢復其盈利水平了。持有這些幸存企業股票的人終可獲得豐厚利潤。難就難在,投資者必須現在就能判斷出哪家企業未來將得以幸存。■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對此問題的詳細看法見1月6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本欄目主持人信箱:zheyuyang#caijing.com.cn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