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產業政策促小康目標的實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 09:25 中國經濟時報
——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中國產業政策研究》 ■王德章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這給中國產業政策提出了新的課題,要求從促進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均衡性、公平性出發,制定適應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產業政策。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產業政策的思路、體系、要點、方略諸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希宋教授主持,并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中國產業政策研究》,是對中國產業政策進行研究的一項嶄新的研究成果。該書的特點是: 一、研究內容的前瞻性 該書在總結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瞄準國際產業、產業政策調整和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點和宏觀調控要求,構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南的新時期產業政策思路和體系,該體系以產業政策基本理論、范疇及有效性分析為基礎,以產業政策的國際比較和中國產業政策的實踐為借鑒,以產業政策的縱向體系為軸心,以產業政策的橫向體系為方向,以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對策為保證,構建了包括淵源、理論、思路、體系、要點、路徑在內的產業政策研究新體系。 二、研究路線的新穎性 該書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新產業政策的特征、體系和主要內容進行了深化與拓展。提出產業政策以促進發展為中心,以人為本,以保證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前提,以保證國家統籌戰略實施為目標,清晰概括了新時期產業政策轉型的方向。并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基點,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為導向,從發展理念和政策目標、作用方向和運作規則、全球化發展、政策協調配合四個方面給出了新的產業政策的新特征。 該書提出了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產業政策新體系。給出產業政策的縱向體系結構,以產業結構政策為核心,以產業組織政策為微觀基礎,以產業布局政策為中觀基礎,以產業技術為先導,全方位提出了新時期產業政策的重點方向及政策要點。按照新型工業化和統籌戰略構建了產業政策的橫向體系,體現了產業發展方向與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一致性,實現新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戰略的有機融合,使之更具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三、研究方法的科學性 該書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對新時期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演進趨勢進行預測,并將趨勢預測結果分別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業結構演進遠景目標和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演進進行對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三次產業結構演進合理目標的基準。 構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國支柱產業選擇的數學模型,依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國支柱產業選擇的目標以及產業發展取向,歸納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支柱產業的發展特征,設計選擇指標體系,并從工業化過程中產業結構的演進以及國內外比較分析兩個方面,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支柱產業的選擇進行了論證。 給出先導型主導產業、主導型支柱產業、主導型服務業三種主導產業類型,運用模糊Borda數法等方法,構建主導產業選擇評價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運用人工神經元網絡方法構建基于新型工業化和統籌戰略的產業政策作用力評價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 四、研究成果的實用性 該書提出了新產業政策的實施對策,從產業選定與實施重點、產業評估、政策內容、政策文本法律地位、實施期限和手段、實施主體關系、政策協調諸方面,提出了實施對策,以增加產業政策的可操作性。 全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重新構建產業政策體系,強調產業政策與宏觀調控協調配合,強調產業政策整體性和可操作性,以經濟增長質量這一新的視角為導向來研究產業政策的制定,體現了新的戰略取向。該書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并能對相關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中國產業政策研究》劉希宋李敬輝等著經濟科學出版社 定價:17.00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