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終報道]商業保險助力我國養老保障體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8:48 經濟參考報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老有所養”列為改善民生的目標之一,提出要建立全民意義上的養老保障制度。 但是,全民意義上的養老保障制度,僅僅依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很難完成的。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表示,社會保險主要是保證公民最低生活的維持,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它必然是廣覆蓋、保基本;而在基本線以上的保障應當通過商業保險等手段來解決,這是實現多支柱保障的根本途徑。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廣覆蓋、低保障 據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庹國柱介紹,我國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分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替代率(即占退休前工資比例)為60%;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替代率為20%;第三支柱為商業保險,替代率也是20%。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一種政策性保險,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由國家、地方、個人三方出資建立,國家依法強制實施。但由于我國政府財力有限,人口眾多,尤其是農村人口和弱勢群體數量巨大,這些國情決定了社會保險必然是廣覆蓋、低保障、保基本。”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褚福靈對本報記者說。 庹國柱解釋說,按照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目標,我國將在2020年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基本養老制度,而當前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人口只占20%。也就是說還有10多億人的缺口。政府從現實角度出發,不可能把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定得太高。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空間巨大 “商業保險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與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發展遇到瓶頸有關。”庹國柱表示。據了解,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末,規定各企業在繳足社保費用后按照自愿的原則建立。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么因為社保繳費不足沒有資格建立,要么就是因為企業資金規模較小而沒有能力建立。因此,目前在我國實行企業年金的多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據庹國柱介紹,我國目前只有不到10%的企業建立了年金制度,而在美國這個比例是85%。“可以預見,商業保險未來的空間,不會是當初設計的20%,完全有可能會達到甚至超過40%,其潛力現在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 “商業保險是一種市場行為,投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以及想要的養老保障設計養老保險。它的繳費水平比社會養老保險高,相應的保障水平也高。并且用戶可以靈活選擇保障程度。除此之外,它也可以當作一種強制儲蓄的手段,幫助年輕人未雨綢繆,避免年輕時的過度消費。”某保險業內人士稱。 其實,不僅僅是在第三支柱層面,在第一、第二支柱層面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成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基本養老保險層面,商業養老保險可為社會保險提供精算技術和管理支持,提高效率,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在職業補充養老保險層面,商業保險能為養老金計劃發起、運營、給付提供全程服務,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承擔者;在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層面,商業保險可以發揮主導作用,提供更多的保障產品和更高的保障程度。 商業保險任重道遠 “我國的現實國情和國際實踐,決定了商業養老保險在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此前舉行的全球商業養老金論壇上表示,從世界養老保障體系的發展趨勢看,政府、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養老責任逐漸趨于平衡,市場化的商業養老保險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根據保監會的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保費收入為626億元,占GDP比重不足0.5%,人均保費不到50元。商業養老保險市場蛋糕巨大,其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出來。業內人士紛紛認為,商業保險的不斷開拓和健康發展將直接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但是,目前在我國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還要克服許多困難,任重而道遠。信誠人壽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業務總監石宗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由于缺乏個人購買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補充養老保險發展較為緩慢,個人自愿購買的年金保險數量更少。 對此,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在全球商業養老金論壇上表示:“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目前正在爭取外部政策支持。”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