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讓我們大聲喊:Bravo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2:30 第一財經日報
12月25日,坐在國家大劇院的觀眾,幾乎很難用一個詞完整地形容歌劇《伊戈爾王子》帶給他們的感受。壯美、大氣磅礴、豪華、精致……似乎任何一個沾染了狂歡氣氛的詞,都能跟這部史詩歌劇找到關聯。 作為中國國家大劇院的開幕演出,歌劇《伊戈爾王子》的陣容前所未有的強大——包括馬林斯基歌劇院、交響樂團和芭蕾舞團在內的總共510余人,在指揮大師捷杰耶夫的帶領下,浩浩蕩蕩來到中國,在國家大劇院搭建起古代俄羅斯的布基弗爾城堡。在中國演出史上,接待這種“航母式”的團隊還是第一次。 2007年末,捷杰耶夫指揮的《伊戈爾王子》,無疑為2008年的中國演出市場提前寫下華麗序言。 2008年,從鐘聲敲響那一刻起,你便能感受到這一年演出市場的繁榮。小澤征爾、祖賓·梅塔兩位指揮家,將分別站在北京和上海的舞臺上,跟中國聽眾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個意義上說,2008年的演出市場,將由他們正式開啟。 上海大劇院院長方世忠已經能感受到明年的工作節奏:“壓力很大,肯定會非常忙。”上海中演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同武則用“更加激烈的競爭”來預示2008年的演出市場,“2008年對中國演出市場來說有很大的機遇和挑戰,北京舉辦奧運會,全世界的目光都會看著你。” 成就古典 國家大劇院在北京的落成,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與上海兩相呼應的繁榮場景。 國家大劇院的開幕演出季剛剛出爐,就以一系列重磅名單讓人激動不已——1月5日、6日,德國指揮家庫特·馬祖爾攜倫敦愛樂樂團而來;1月18日,男高音卡雷拉斯舉行獨唱音樂會;2月23日、24日,美國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率紐約愛樂樂團前來;3月21日至26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世界首演;4月3日至6日,法國指揮家米歇爾·普拉松攜法國圖盧茲歌劇院前來演出法國經典歌劇《國王》。 此外,音樂劇《貓》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卷土重來;著名編舞家阿庫讓·漢的全新舞蹈《Bahok》將于1月25至27日在北京天橋劇院作世界首演;《燃燒地板》也將緊鑼密鼓地登陸天橋劇院上演全球巡演特別紀念版。 而上海,早在2007年9月就已經有了三份包羅萬象的演出季。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三家劇院印制的三本演出季小冊子,早已納入愛樂者們的視線,從2007年9月橫跨至2008年6月的演出內容,只需翻看幾本小冊子便了然于胸。 2008年,上海古典音樂市場上的幾大重頭演出,仔細看來,都跟北京交相輝映。如男高音卡雷拉斯,曾在2007年10月12日獻唱上海大劇院,1月18日便登陸北京;祖賓·梅塔,先來上海,后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新年音樂會;指揮家洛林·馬澤爾,先率倫敦愛樂樂團于2月20、21日訪問上海,再去北京…… 上海大劇院藝術總監錢世錦,同時也兼任著國家大劇院的特約顧問,對他來說,他的責任不僅在于把操作上海大劇院十年的經驗傳遞到北京,同時也要讓京滬兩地共享演出資源。 2008年,國家大劇院初開張,上海大劇院則將迎來10周年慶。“我們已經計劃好,京滬兩地將聯動邀請名團名家,讓演出市場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概念。”錢世錦說。 上海大劇院院長方世忠將2008年上海大劇院的演出重心歸納為“成就古典”,在這個名號下,上海樂迷將聆聽到數場風格迥異的古典音樂會——除祖賓·梅塔的以色列愛樂樂團和洛林·馬澤爾的紐約愛樂樂團外,還有5月29日的小提琴女神索菲·穆特;6月6日的BBC蘇格蘭交響樂團;11月7日、8日楊頌斯帶領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11月18日、19日尤里·特米爾卡諾夫帶領的圣彼得堡愛樂樂團。 “2008年是上海大劇院跨越十年的演出季,我們設立的重點就是古典音樂。”方世忠說,過去上海大劇院在芭蕾、音樂劇、歌劇方面做了很大的推動,到了2008年則“想在交響樂上有所創新”,他們選擇的標準是“首次登陸上海大劇院、首次進入中國、首次到上海”。 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則先后有6月3日、4日的費城交響樂團和6月20、21日的鹿特丹愛樂樂團。這不僅是東方藝術中心“聽交響到東方”的戰略,也是由觀眾評選的“我心目中的十大交響樂團”陸續登陸滬上的承諾。 流行挑大梁 不僅是古典,京滬兩地在流行演出市場的互動也從2008年起更加活躍。 1月20、21日,芬蘭金屬搖滾樂團Nightwish首次以官方身份踏入中國,先在北京演出后,即于1月23日到訪上海虹口體育場。這股來自寒冷國家芬蘭的樂團,掀起的風潮卻是火爆的。他們注定會在中國卷起第一波狂放的金屬風暴,迷戀新哥特音樂的樂迷們早在一個月前就已蠢蠢欲動。 2007年6月17日,俄羅斯歌手Vitas在上海卷起的高音颶風,至今還有人銘記。2008年,Vitas把亞洲巡演的首站定在中國——1月24日在北京、2月2日在上海大舞臺。可以預計,半年前苦苦守候卻沒有進場聆聽的歌迷們,會如何創下Vitas在中國新的票房奇跡。 曾經把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滾石、克萊普頓、林肯公園組合逐一引進中國的愛瑪娛樂公司,在2008年也有更讓人尖叫的計劃。 首先是3月要來上海的41歲的比·約克。這位來自冰島的歌姬,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面對7萬名現場觀眾以及近40億的電視觀眾,領銜群星高歌。對當時的媒體而來,她的亮相是令人震驚的——比·約克的行為舉止太過另類和特立獨行,就連英國BBC在評選全球行為詭異的名人時,她也當之無愧地成為其中之最。但對上海甚至全國樂迷來說,比·約克的到來實在是期待已久。她靈異縹緲的聲線、神經質的夢囈歌唱,將為上海演出市場渲染出另類清新的實驗氣息。 另一位同樣不年輕的天后席琳·迪翁,40歲才終于踏上中國舞臺。以《泰坦尼克號》電影主題曲揚名的席琳·迪翁,其實擁有比這更杰出的成績——她標志性的、極富穿透性的嗓音早已為她贏得全球超過2億張的唱片銷量。對今天的流行歌手來說,這完全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就在2007年11月,席琳·迪翁出版了她3年來的首張英文專輯《抓住機會》,順理成章地,愛瑪娛樂也抓住這個機會,順利簽下天后上海巡演的合同。 而在上海大劇院,已經成功運作了5年的音樂劇市場,2008年將持續火熱的狀態。方世忠認為,從《悲慘世界》、《貓》、《音樂之聲》、《劇院魅影》、《獅子王》這一條線持續下來,上海大劇院走的是一條“經典性”的道路。但2008年,他要追求“世界同步”,“我現在還不能透露我們即將引進的這部音樂劇的名字,但可以期待的是,這是剛剛在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上演,而且票房極好的一部音樂劇。”他的想法是,上海的音樂劇市場蔚然成形,他現在要著力的方向是跟國際同步,“做到跟電影、圖書一樣‘零時差’。” 方世忠認為,2008年乃至今后,中國演出市場會經歷很大的變化。“北京的奧運會、上海的世博會,都會給我們創造一個很大的舞臺,上海的文化演出市場需要更加開放、國際化程度更高。2008年奧運會之后,文化市場的壓力會很大,會有更多的國外團體會來搶占中國的演出市場。”方世忠覺得,那個時候的演出界,不再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樣孤零零的詞匯,而是“中國市場”這個統一完整的概念。 吳丹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