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2007年中國并購:內資本土戰略并購成主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22:51 中國產經新聞
盤點2007年中國并購:內資本土戰略并購成主力 本報記者 欒璐報道 從凱雷并購徐工到法國SEB并購蘇泊爾,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并購正日益成為中國企業的主題之一。 12月17日,在2007北京國際并購研討洽談會上,作為地方政府的代表,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張吉福認為:“并購行動是一種雙贏:對外資而言,擴大了經營規模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對北京而言,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存量資產進一步被激活。” 對于并購的作用,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表示,中國企業正在利用并購重組做大資產規模、擴大經營領域、打造產業鏈條。通過并購,大公司大集團的資本支配能力、資本運作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在全球化中,并購不只是單方面的。跨國公司可以到中國并購,中國企業也可以到境外參與并購。”王忠明說。 內資之間并購占主流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并購業務合伙人謝韜在會上向大家解讀了一份其最新出爐的《企業并購歲末回顧與前瞻報告》。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結果,過去兩年數據顯示,內資戰略并購已完全取代外資境內并購在中國并購市場中所起的作用。內資交易活動在今年前11個月內呈強勁持續增長勢頭。而曾在我國并購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外資境內并購不管是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都出現下降趨勢。2007年,中國并購市場的內資交易量已達外資交易量的兩倍。 普華永道企業融資與并購總監趙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內資戰略并購交易日趨活躍,源于中國經濟強勁增長,行業重組、政策導向乃至市場流動性過剩都是其主要影響因素。“自2006年4月中國股市復蘇以來,并購對象對估價的預期不斷上升,許多交易由于雙方估價的差異而無法達成一致。”一位參與了多項并購交易的資深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說。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部門對并購交易的不斷規范,以及對重點行業的并購審批趨于謹慎,也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外資并購交易數量的快速增長。 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勢頭。從中國工商銀行出資54.6億美元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的股權,到國家開發銀行30億美元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再到中國投資公司30億美元認購百仕通集團10%股份,2007年中國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海外“施展拳腳”顯得格外活躍。“但中國企業對外并購仍沒有達到一定規模,而且并購美國企業的也不多。”謝韜表示。 “綠地”引資與并購引資并重 中國的并購市場在保持高度活躍的同時,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并購所帶來的經濟與產業安全問題亦備受大眾關注。對此,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認為,通過相互合作提高相互依存度更安全。 “當全球公司吸納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全球資源參與中國競爭的時候,中國企業還在利用本土資源來競爭。中國需要從傳統的經濟安全提升到全球大時代的經濟安全。”王志樂強調,“全球性公司是通過全面進入中國,將中國納入其全球網絡來增強其全球競爭力。我們的研究也發現,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安全程度相對較高的時期,因此,我們對經濟安全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我國的公司要學會在股權相互滲透過程中謀求發展。” 王志樂表示,關于徐工的并購,凱雷收購或是卡特比勒收購,就算有外資控股了,也是變成了一個中國的外資企業,它的運行仍然是受中國的法律規范,受到中國政府的管理,并不會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如果通過并購,外資企業形成行業壟斷,那么,這是中國市場競爭出現了問題,屬于市場經濟運行不健康,而對于外資企業的壟斷傾向我們可以通過相關法規加以約束。 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尚明指出,商務部等6部委出臺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就是一部規范外國投資者并購活動的法規,其中對于外資并購可能帶來的市場壟斷問題進行了相當周密的限定。 王志樂認為,“現在還沒有一個行業真正被外資企業壟斷。”他還表示,“應當創新引用外資的方式。從政府的角度來講,引資方式需要調整——從‘綠地’引資為主到‘綠地’引資與并購引資并重,其中更鼓勵并購引資。” (“綠地引資”指引進外資后新建項目和工廠等——編者注)記者欒璐攝影 【責任編輯 張秦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