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總局雙拳出擊 求解空中擁堵難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4:48 《財經》雜志網絡版
民航在技術上實施航路擴容,在管理上推行“政事分開,運行一體化”的空管體制改革,力求解決空中擁堵問題 【《財經》網專稿/實習記者 張娜】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下稱民航總局)宣傳部長鐘寧12月20日告訴《財經》,中國民航的空管體制改革已初步完成。鐘寧稱,“為解決空域資源緊張問題,民航在今年實施了兩項大的舉措,一是空管體制改革;二是‘高度層改革’,即進行航路擴容,縮小飛行高度垂直間隔。” 據悉,中國民航總局在全國推進的空管體制改革以“政事分開、運行一體化”為基本思路,籌備一年多后今年5月正式啟動。9月5日新疆空管局正式改名,成為最后一個完成改造的省份。 政事分開是指把政府管理職能和業務運營管理職能分開,交給不同部門。即在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及監管辦設立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行使空管行業政府管理職能,包括擬定民航空管法律、法規、規章;擬定發展和建設規劃并監督執行;監督、管理全國民航空管系統運行狀況,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制定航班時刻和空域容量等資源分配政策等。 而業務運營管理則劃歸民航總局空管局、地區空管局及其所轄空管單位,主要負責提供通信、雷達、導航、氣象和航行情報服務等。 改革后的民航空管運行系統實行垂直管理,原各地區空管局及其下屬空管單位不再受各個民航地區管理局管理,改由民航總局空管局統一領導。 “空管改革勢在必行。”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震對《財經》記者說,“體制理順之后,應該能提高空中管理的效率。” 改革前,民航地區管理局掌握了地區空管局、空管中心站的人事和財務權,而民航總局空管局和地區空管局行使業務管理權。由于空管是一項技術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原有管理體制下,管錢管人的民航地區管理局不懂業務,而懂業務的民航總局空管局對下級空管單位管理力度不足,一些空管中心站不服從上級空管機構的管理,逐漸變為獨立王國。另外,由于各個空域分屬不同行政單位,不能根據設備覆蓋范圍調整,造成設備投資浪費,本來應由一家空管單位指揮的飛機,也因此被人為地分割為兩家指揮,交接手續繁瑣,可謂弊端叢生。 但黃震也指出,空中擁堵與航空客運、貨運迅速發展密不可分,體制改革只能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要從根本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除體制改革外,民航總局今年的另一項舉措是實施“高度層”改革,被業內認為對解決空中擁堵效果更為直接。 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必須沿既定航路,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間隔。中國過去將巡航空域集中在9000米至12500米之間,總共只有七個高度層可以使用。但11月22日零時起,中國民航將巡航空域調整為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同時將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從600米縮小到300米。民航總局宣傳部長鐘寧告訴《財經》,“調整之后,飛機的巡航高度層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13個。”這將有效增加飛行流量,緩解空中交通擁堵壓力,也有助于飛機節省燃油消耗。 據悉,這是中國航路第三次擴容,此前,中國民航已先后進行了兩次飛行高度層改革。1993年10月,中國民航在6000米以上高度范圍內,將垂直間隔由1000米改為600米,2001年8月,又在6000米至8400米高度范圍內,將垂直間隔由600米改為300米。 近年來,中國航空客、貨運快速增長,年均增長在16%以上。特別是今年以來,航空運輸總周轉量累計同比增長19.6%,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隨著航空流量的增長,國內許多地區空域資源緊張,航班延誤和流量控制頻繁,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區尤甚。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5000萬人次,而機場現有的一、二號航站樓設計旅客總容量只有3550萬人次,因而從2004年起就不得不進行擴建增容。“首都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的容量都已經達到極限。”業內人士如是說。為緩解緊張狀態,民航總局甚至不得不從今年8月15日起調減首都國際機場國內航班,并在2010年之前暫停受理設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請。■ 《財經》既往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