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商資本抱團搶灘上海創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1:25 PRNEWS.cn中國商業電訊
上海 2007-12-20(中國商業電訊)--日前,以上海溫州商會、溫州平陽商會上海分會為代表的溫商資本集體亮相上海一項目融資洽談會。這是溫州民間資本在上海創投領域的首次重磅出擊。這次會議由首家以溫州民間資本發起設立的創業投資公司:首華創投主辦。 會上有30多名溫商,作為天使投資人集體亮相創投領域。其中上海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會長錢成錫先生和有著豐富創投經驗的溫籍民間創投家張曉峰先生與眾多創投機構合伙人一起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對民間資本進軍創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錢成錫先生表示,傳統上靠自有資金做企業是做不大的,以后一定要與風投界的金融家合作,才有可能使我們的企業做大做強。 張曉峰先生早在91年就來到上海創業,做家用電器。2000年開始用閑余資本做風險投資,剛開始只敢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和身邊的溫州團隊開始做,05年開始參與金融、廣告媒體業、房地產等產業,但是只做小股東。一邊做一邊學,熟悉了這個行業以后逐步跟進資金,慢慢增加投資。同時非常注重對團隊的考察,盡量避免大的風險。做到攻守有則,對自己熟悉的行業一定放心大膽地投資,對于不熟悉的行業先學習再投資。張先生表示,從事創投這7年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 對于目前眾多民間資本涉足風投的情況,國際大牌VC——IDG合伙人毛丞宇先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從早期項目來說,偏于高科技的行業,民營的企業家進入的少,比較難接受目前早期項目高投入、高風險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對自己比較熟悉的行業,進入比較大膽,但是對自己不熟悉的行業,民營資本進入的門檻就比較高,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國外的大牌機構應付付這些問題就比較專業、系統。所以民營資本進入創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摸索一種合適的方式。 而首華創投董事長林阿信則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人才是民間資本介入創業投資領域的另一個瓶頸。而溫州商人敏銳的市場嗅覺、精明的投資眼光和豐富的創業經驗則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創投人才的需要。 “溫州人不缺錢”,雄厚的民間游資正是溫州創投的力量之源。創業投資已成為房產、煤礦和股市這三大領域以外,溫州民間資本的另一出路。今年3月,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最新數據顯示,溫州游資規模約為2770億元。而民間人士預測說,溫州游資至少有5000億元,外流到全國各地的資金則在3000億元左右。在這些民間資本中,大約三分之一用于地產、股票、期貨等投機行為,三分之一用于資源類和行業類的戰略投資,還有三分之一用于大集團的多元化投資和長線項目。隨著創業投資熱的興起,一些溫州的大集團開始介入創業投資領域,民間的創業投資基金也開始紛紛成立。 林阿信說最近幾年老鄉聚會一直在說“機會”,這種機會并非以往自己主動創業的商機,而是投資的機會。所以我借這次會議的機會把他們都邀請來了。讓他們集體亮一次相。我們雖然近幾年都在做創投,但專業性、國際化都不夠,海外上市的資源也是與外資創投不能比的。但我們有項目優勢。其一,立足于項目來源豐富的江浙地區。國際大創投們一般盯住一線城市較多,而在江浙一帶我們可以盯住二級、三級城市的項目。其二,我們原來做過企業,自己本身擁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在當地,又擁有相當豐富的人脈關系。像我們溫商這樣的天使投資人,做自己熟悉的相關領域的項目更好,然后可以從自己的領域出發,再涉及、推廣到其他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能力要強,需要不斷接觸、學習新的東西。否則不要輕易涉及陌生的領域。目前,創投領域有很多公司體制問題沒有解決好,理念和定位也比較模糊,同時,被投資的公司也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其實,本土創投公司已經在學習、創新,知道專業服務是今后創投的方向。而且,我們是深深扎根在中國這塊土壤上的,更有利于實現先進服務模式與本土化管理的有機融合。 上海創投資協會會長華裕達先生會上表示:希望更多的溫州民間資本,以及江浙地區的民間資本和全國的民營企業家,參與到創投業中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