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業首次全國性聽證會意猶未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6:40 中國青年報
本報記者 程剛 12月14日下午,備受公眾矚目的交強險費率調整聽證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2名聽證代表,就如何調整交強險費率和有關保險條款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一年前開始實施的交強險制度,一直飽受輿論批評。與商業第三者險比起來,交強險顯得既“昂貴”,保障額度又低,保險條款也不夠公平。今年11月2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代表會員公司提交《關于上報交強險費率方案的請示》,保監會決定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各界對方案的意見。 這是我國金融行業第一次全國性的聽證會。聽證會現場討論熱烈,原定3個小時的會議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 “雖然是場遲到的聽證會,但保監會能順應民意,為公眾提供一個表達意見的機會,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劉家輝律師說。自今年3月以來,劉家輝就一直呼吁改革不公平的交強險制度,并向保監會提出申請要求召開聽證會。此前,銀行跨行查詢收費等一系列收費或者漲價決策,盡管也遭遇輿論鋪天蓋地的批評,但均未召開類似聽證會聽取公眾意見。 “希望決策部門把好事辦得更好” 12月14日傍晚,長達5個小時的聽證會結束之后,走出會議室的很多聽證代表仍然心存遺憾。 按照聽證程序,在各方利益代表做完聽證陳述以后,提出聽證方案的申請人代表回答聽證代表的疑問。這一程序類似法庭上的質證程序,有助于聽證機關和聽證代表詳細了解方案形成的依據和理由,并公諸于眾,交付公眾討論。 社會公眾代表任世杰對主持人頻繁提醒自己注意發言時間非常不滿。他注意到,聽證會的前半部分,主持人是保監會的官員,但后半場主持人換成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王和。 他觀察到,在投保人代表、社會公眾代表、專家代表發言的時候,主持人不斷地提醒注意時間。“我講完只用了2分鐘時間,遠不到規定的5分鐘,他還是在不斷地提醒。而到了后面申請人答疑的時候,王和卻說回答問題沒有時間限制,這對聽眾代表來說很不公平。”任世杰說。 作為收集各方利益群體意見的一種手段,聽證會的意義不僅在于各方代表表達其意見,更重要的是就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進行充分博弈。李宗品等多位代表對答疑程序的設計頗為失望。 李宗品表示,申請人代表(保險行業協會和保險公司代表)回答疑問的時間安排“太短”。“他們在回答疑問的時候,談技術性的東西多,比如保險公司是如何運營的,財務和細節等,但對我們提的比較尖銳的問題,沒有給予正面回答。” 李宗品所說的尖銳問題里即包括首份交強險年報的真實性。此前輿論普遍質疑保險公司“做高”了交強險經營的成本,掩蓋了實際贏利數字,使得財務報表看起來更接近“不贏不虧”。 作為律師,童朋方格外關心聽證會的程序設置是否公平。“從發布聽證會公告,到報名申請和召開聽證會,中間留出的時間太倉促,導致這次聽證會在代表的產生和準備方面有欠缺。”他說。從保監會發布召開聽證會的公告起,到報名截止,中間間隔兩天半時間。 “聽證代表產生的方式是怎么來的?投保人的代表為什么這樣定?社會代表為什么如此定?專家代表怎么出來的?交管部門和醫療衛生部門為什么沒有代表來參加?”聽證會上,來自浙江的李建峰就聽證代表的遴選辦法提出了一系列疑問。 盡管聽證會存有諸多瑕疵,但代表們仍然對保監會的“創舉”評價頗高。“無論如何,在這樣一個事關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的政策制定上,保監會能傾聽各方的意見,我們非常高興。”中國道路交通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說。 多年來,在改革滯后的金融領域,公眾在很多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上缺乏表達意見的渠道。“不過,我們希望決策部門能把好事辦得更好。”王麗梅說。 多數聽證代表建議交強險再降價 與近年來的很多“漲價”聽證會不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交的是一份“降價”方案。 聽證會上,雖然幾乎所有代表都對“降低保費、提高保額”表示歡迎,但很多聽證代表對這份降價方案的細節并不“買賬”。多數代表認為,交強險制度完全可以設計得更科學一些,以進一步降低保費,提高保額。 包括魏文濤在內的多位代表都認為,應該把財產損失賠償從交強險中剔除出去,或者大幅降低財產損失賠償的限額。持這種意見的代表認為,交通事故中,無責任司機居然要賠償有責任司機的財產損失,不合乎民法原則。更重要的是,這大大加大了保險公司的運行成本,也直接推高了保費水平。 不過,把財產損失賠償從交強險中剔除出去涉及修改立法。很多代表建議,在法律作出修改之前,應該大幅降低財產損失賠償的限額,為進一步調低保費和提高保障限額騰出空間。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代表認為,調整后的費率仍然過高。以一輛10噸單車為例,投保3000元商業三者險,可取得保障20萬至30萬元,但是按聽證方案,這輛車以4480元保費取得保障僅12萬元,而且保障程度不及商業三者險,差距懸殊。 王麗梅指出,保險公司的交強險經營成本也高得不合理。如果保險公司壓縮過高的交強險成本,仍然有進一步調低費率、讓利于民的空間。 不過,來自汽運公司的投保人劉旭升也提醒,交強險提高保額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度,并非越高越好。過高的保額會促生“碰瓷”等現象大量出現。 保險行業代表承認,按目前方案,有助于降低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比如,無責賠償比例從目前的20%降至10%,這一調整預計降低保險行業賠付成本為2%至3%。 不過,保險行業代表也指出,根據測算,今年7月1日推出的費率浮動辦法已經導致交強險實際的費率水平逐年下降,預計每年下降的幅度會增加約5%。到2009年目前投保人當中預計將會有69%的客戶會享受到30%的費率優惠。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交強險費率調整項目組精算專家陳東輝說,即便按照聽證方案實施,保險行業也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甚至在承保方面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虧損。按聽證方案,“預計這種賠付成本上升的幅度在15%至20%”。 代表質疑財務報告真實性 聽證會上,包括注冊會計師陳勝華在內的多位代表,對此前公布的首份交強險財務報告再次提出質疑。 今年11月30日,保監會公布了交強險首份年報。輿論將這份引發公眾更多疑問的年報評論為“一本糊涂賬”。根據這份年報,按照國內會計準則核算,交強險出現賬目虧損39億元。 陳勝華注意到,某家保險公司財務報告中,交強險專屬費用中人力成本是零,但分攤的公共費用卻高達5000萬元。“一個專門做交強險的人都沒有,為什么要分攤5000多萬元的費用?如果保險公司一個員工既做商業險,又做交強險,他一個月有多少時間是放在交強險上?”他質疑說。 保險行業協會一位代表表示,“交強險披露已經達到了會計準則的最低要求”。“交強險帶有公益性和強制性,怎么能只達到最低要求呢?應該是達到公眾滿意的程度才對。老百姓不能不明不白地埋單。”陳勝華認為。 讓這位會計專業人士耿耿于懷的是,由于答疑時間太短,保險行業協會代表并未對他的種種疑問給予正面回應。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與理論研究處副主任陳劍也對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由于提供的數據總的來說是總體數據,缺乏詳細的資料,也很難弄清楚。我們建議在征求公眾意見的基礎上,聘請獨立的注冊會計師,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情況進行外部審計。”陳劍說。 多數代表都認為交強險財務報告相關信息披露不夠詳盡,尤其是交強險經營費用偏高、不夠透明。一些代表認為,監管機構應在增加透明度、維護消費者知情權等方面做進一步努力,防止帶有強制性的交強險成為利益集團獲取暴利的手段。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交強險費率調整項目組成員邢環表示,目前出具的報表是遵循會計準則對于財務報表披露的要求進行披露的。所有這些公司的報表都已經滿足了會計準則對于財務信息披露的要求。“隨著將來交強險財務信息披露的進一步細化,相信財務報告列支會讓大家更滿意。” 有代表建議,應加強事先預算化的管理,由有關專家組成獨立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對各個保險公司將要發生的交強險的費用進行明細化的預算控制,這樣才能保證事后審計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保險條款應該更人性化 設計交強險制度的初衷,是為道路上容易受到傷害的行人提供緊急救助和人身保障。聽證會上,多位代表呼吁交強險保險條款應該回到這一初衷上來。 從事汽運工作22年的劉旭升認為,應該把財產損失賠償從交強險中剔除出去,只負責人身的救治和賠償。此舉可提高對行人人身的保障額度。 包括劉旭升在內的一些代表則建議,應該將死亡傷殘賠償和醫療費用賠償合二為一,一次性支付,有效保證受傷行人得到及時救治。“交通事故造成的傷害比較大,受傷部位多數時候都是頭部或者胸部,醫療費用動輒好幾萬元。8000元的醫療賠償限額顯然不夠用。”劉旭升說。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與理論研究部副主任陳劍建議應盡早推出救助基金。很多交通事故中,由于肇事逃逸,導致受傷害行人無法獲得及時搶救和相應保障。 “召開聽證會只是交強險決策走出的第一步,希望決策機構能把各方代表的意見‘聽’進去,作出照顧各方利益的決策。”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說。 本報北京12月16日電 鏈接 交強險費率調整方案 6座以下家庭自用車的保費由原來的1050元降低至950元,降幅達9.52%。目前八大類42種車型中,有16種車型的保費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調。據保險行業協會測算,根據這份方案,費率下調的平均幅度為10%左右,將有約64%的投保人受益。 在調低保費的同時,責任限額由現行的6萬元上調至12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0元。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情況下,死亡傷殘賠償限額為1.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為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為200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