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精英對話:“中國制造”國際化需有優質理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20:34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12月8日,中國制造業論壇2007年會在北京召開,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業十大領袖”在眾人期盼中揭曉。本屆論壇邀請了中日產業經濟界權威的學者和企業家,深入分析中日產業政策,剖析日本制造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共同為困境中的中國制造業尋找對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評選的主題叫做2007尋找中國制造的脊梁,架起中國制造脊梁的中國企業正逐漸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成為全球越來越關注的話題。企業家如何看待中國制造的國際化?記者從企業家對話環節中了解到,中國制造業領域一小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但是跟國際最好的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制造業發展迅速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勇在2007年中國制造業發展回顧與點評中指出,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在增長的同時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劉勇說,最近幾年來,中國制造業發展非常快,2006年中國制造業的規模按照美元計算超過了日本達到10956億,2007年不考慮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因素影響,從年初到現在已經達到5%。2007年中國制造業的GDP增加值按美元計算達到13000億。 其中,裝備制造業高附加值產品在迅速上升,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和產業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掌握核心技術,而且實現了進口替代。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設備仍然是低水平的產品,大型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以及高附加值的配件依然存在較高的進口幅度,而且在市場需求量較大的領域跨國企業對本土企業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此外,最具代表性的,加入WTO以后發展最讓人樂觀的行業就是船舶工業,船舶工業是外向型的,跟日常消費相差比較遠。2006年到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上中國船舶的走勢應該說還是有一些倒影的。2001年到2006年中國造船產量訂單量年均增長30%-40%,2007年1月到8月船舶行業實現利潤增幅達到125%,船舶制造業利潤達到185%,船舶配套制造業38%,船舶修理業增長80%。加入WTO之后船舶制造關鍵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一點突破帶動了全局。劉勇指出,整個中國船舶工業的走勢非常令人鼓舞,而與日本、韓國還是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在逐漸縮小。 此外,劉勇還對中國汽車、紡織、家用電器等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點評,強調了環境對各行業發展產生的影響。 “優質企業”理念 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表示:“相對國際同行我們可以打95分,但是相對于現在的國際化標準和要求我們只能打30分。我們現在正在為自己的國際化做國內準備。太陽能熱力行業沒有國際化,還是在自產自銷,硬要對比的話我們是95分,他們可能不及格,但是我們還沒有侵占到他們的份額。” “怎么從隱形冠軍變成顯性冠軍,從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黃鳴自謙的言談背后透露出邁向國際化的信心和執著。在專家熱評中國制造業“引進-消化-吸收-落后”的發展怪圈之際,皇明堅持自主創新,率先建立了從上游產業鏈控制、核心技術、自動化生產線到檢測技術完善的太陽能熱利用工業體系,在“中國制造”最薄弱的環節——工業體系建設方面,成為世界樣板,讓中國制造在世界挺起了脊梁。與會專家評價,皇明自動化工業體系對中國制造的最大啟示在于:不僅要掌控核心技術,體系創新才能保障持續創新,才能始終擁有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劉勇說,一小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差異化競爭的優勢,從發展導向上很多企業強調績效導向,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強調戰略導向。很多企業缺乏專業化的精神,缺乏百年企業的精神,沒有錢賺,沒有錢做。中國改革飛速變化的外部環境給我們提供這么多的機會,百舸爭流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理念,要在制造業裝備業方面做哪一塊就要做精做透,沒有這樣的精神和理念應該說你還不算一個優質企業的理念。 中科招商合伙人兼執行副總裁卞華舵代表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蔣錫培說:“遠東連續9年在電暖行業第一,在電暖行業達到一百多億的規模,跟世界最大的40億美元應該說我們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另外,電暖行業應該說是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現在我們在做高精尖端的產品,已經邁出國際化的步伐,如果給自己打分的話,在國內同行業還是領先的,但是跟國際最好的企業相比應該說還有很大的差距。” 黃鳴也表示,中國企業創意突破是有市場的,但是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難的,但在新的邊緣市場,他強調,在太陽能產業當中進行創意具有無限的空間。 黃鳴說:“我們已經步入創造商業模式當中,我呼吁更多的企業進入,真正競爭。現在有五千多家太陽能生產企業,而他們根本不創意,還是沿用低成本。如果有幾家大的企業共同和我們進行創意市場,中國現在不是20%的太陽能家用占有量,也不是千分之一二的太陽能熱水器和鍋爐占有量,而且路燈、草坪燈、景觀燈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發展比較快,這個是我們最關心的。大家可能覺得這個老大最怕別人趕上自己,其實我們最怕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根本不跟你按游戲規則玩,根本不是一套套路。跟以前的游擊隊和正規軍一樣,無法比,所以我希望正規化。” 劉勇說,現在國際化給我們的初步印象是產品質量好,走出了本土市場。第二是到海外投資,現在我們提到的國際化特別是中國加入WTO 5年以后過渡期都結束了,這個時候國際化已經不是單一的產品出口,而是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已經進入中國,已經是國際化。 劉勇還說,現在整個競爭的導向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過去大企業的策略是用股權控股企業,通過控制子公司控制龐大的體系,包括IBM在內的整個業務在轉型而且非常厲害,IBM把自己的PC業務賣給聯想,已經淪為數據服務商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解決供應商,整個企業在轉變。在IBM出售PC業務之前很多東西已經通過外包方式解決了,以跨國公司為首的風向標的競爭潮流已經不是通過股權控制資源,而是通過契約,以契約形式上的品牌控制企業。“國內企業還是強調成本競爭,強調價格優勢,我們對差異化競爭有所重視,但是差異化競爭還不是大多數中國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如果不具備這一點,應該說,談國際競爭不是一個層面。”記者李金玲攝影 【責任編輯 張秦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