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商不是身份識別標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2:11 第一財經日報
讀書的多少、學歷的高低與儒商有無必然關系?我認為兩者不僅不存在直接關系,而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負向關系,越讀書創業越難,這是定論。原來有說法“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如果梁山上的好漢還是白衣秀士王倫在當家,就絕對沒有后來的108將。 經濟發展,企業多了,本科以上的人也多了。我們現在的儒商跟原來的儒商不一樣了。我個人的觀點,知識分子當不上儒商,除非知識分子的內涵更新。在現在的情況下,不能以讀書多少、或學歷高低作為儒商的標準,至少不是唯一的標準。 我們看看全世界一百年來不同文化背景的五個最頂尖的企業家,美國的鋼鐵大王卡內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中國臺灣的王永慶、中國香港的李嘉誠,五人之中,四個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讀書很少。 當代學校教育淡化,稀釋了包括儒家在內的傳統文化。我們所受的教育,與儒家文化、孔孟之道是割裂的,因此傳統價值觀在我們這里是缺失的。對于建國以后接受教育的這一代人來說,讀書多并不意味著接受儒家觀念多。相反,我們的儒家傳統種子存在民間,從這個意義上講,讀書多的人反而不了解“儒”,反而讀書少的人,在民間受教育,了解更多傳統。 儒商不是身份識別標志,而是一種行為方式、一種價值觀。要判斷一個企業家是否是儒商,核心的關鍵詞就是“責任”。當下是一個責任缺乏的時代,企業家作為社會的強勢人群,理應承擔更多責任。 現在討論儒商意義很大,原因在于,中國傳統社會缺乏商業文明,商業和商人從未成為社會主流。所以商業文明或謂商業倫理,在傳統社會中是很邊緣的。現在討論儒商,有助于重建商業文明。 資本主義的新教倫理是市場經濟產生的溫床,而中國的文化是農業文化。資本主義講個體本位、講自由、講平等、講法制,我們講等級、講特權、講倫理,兩者是先天不容的,因此,我們的文化要引進市場經濟會面臨巨大考驗。就好像要把南美的咖啡樹引進中國,在這個過程中要改良土壤,這個主要的責任就落在企業家身上。因為社會已經變化,商業力量是推動現代社會秩序變化的重要力量,企業家要承擔更多責任,引導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