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灣房市真相解密 全臺首次余屋大調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10:58 臺海網
臺海網12月6日訊十一月底臺“經建會”公布最近房價信心指數,竟跌破SARS低點水位,嚇壞房市消費大眾,然而在此同時,外資、中資和本土法人卻豪情挺進臺灣不動產,到底房市真相為何? 據臺灣《今周刊》報道,二○○七年第四季,對于臺灣房地產而言,是一個熱鬧卻帶著寒意的冬季,因為明明是同一個市場,卻呈現完全不同的兩種氛圍。 十一月底,由“經建會”委托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的數據出爐,顯示島內民眾對于今年第三季住宅房價綜合信心由上季的101分,急降到八十八分,不但是連續第三季下修,更跌破2003年SARS期間創下的低點。頓時,走了四年的房市多頭,瞬間冰封,似乎遭逢了第一個嚴峻的寒冬!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迷思一:人口負成長需求不濟 真相一:家戶總數增加,一戶擁多屋 當前一般民眾對房市最普遍的疑慮,莫過于“臺灣人口成長趨緩,甚至將逆成長,加上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大批新建的房屋將無處去化、供過于求”的疑問。 但據“內政部”統計,2001年至2006年期間,島內人口總數共緩增了四十五萬人,家庭戶數卻激增五十八萬戶,戶數明顯比人數成長更多。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解釋,隨著不婚族、單親家庭劇增,以往三人成一戶的主流家庭形態,逐漸變為兩人甚至單身成戶的小家庭,使得島內戶數越來越多。 戶數大增進而造成島內住宅需求同步增加。于是,這六年來,盡管全臺的住宅總量增加了三十三萬戶,卻由于家庭戶數多了五十八萬戶,因此住宅余絀數(編按:住宅總量減掉家庭戶數,為余屋量的關鍵指標之一,數字越大,表示住宅越供過于求),已由六年前的二十四萬多戶,降至去年的近五萬戶。 雖然向來持偏空態度的莊孟翰,并未對房市下定論,但除了家戶總數增加,“一戶多屋”的時代來臨,再次推高房屋需求。根據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目前已購屋者擁有兩間房子以上的竟占了53.6%,“因此,過去以一戶一屋為基準而算出的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根本失真!”北區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分析,若扣除為數不少的“一戶多屋”家庭,以及考量繼承、住在公有宿舍及與家人同住而名下無房的人口,島內房屋自有率其實應只有六成,購屋需求仍然很高。 另外,調查顯示,臺灣平均換屋期為11.4年,也就是說,十一年前買房的族群,已面臨換屋需求,而推回到十多年前,正值臺灣1986年到1995年的房市大多頭,當時起建的住宅約為一百萬戶,若以換屋比率為三成推估,亦即現階段至少還有三十多萬戶的換屋客出籠。 “看房市需求,不能再用二十年前的老觀念了!”北京建設董事長楊振宗說,盡管臺灣人口減少,但家戶總數不減反增,加上一戶多屋的購屋效應,住宅需求反而與日俱增! 迷思二:建商狂推案財務吃緊 真相二:建商體質健全,銷售順暢 除了需求,建商近年豪情推案,導致供給過多,則是消費者另一個疑慮的問題。但觀察自2003年推案爆大量以來至今,以臺北縣市、桃園、新竹、臺中及高雄等五大都會區的新推案銷售狀況進行調查發現,這四年來全臺推案戶數為四十四萬三千戶,但截至今年第三季已去化三十九萬戶,亦即四年來僅剩四萬八千多戶的庫存,余屋率只有10.9%。 [1]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