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新主流:節能環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9:11 保監會網站
中日節能環保合作不斷深入,已經成為中日政經關系一道堅實的安全網。2007年12月1日,首次中日高層對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日方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和環境大臣鴨下一郎作為對話方陣成員,為中日節能環保合作提供了進一步想象空間。“在中國千家企業中開展節能診斷(能源審計),對中方企業引進日方先進設備開展可行性調查,推動中日企業間基于商務前提的設備引進,開展示范工程項目。”在當天對話中,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本報記者獲悉,馬凱在發表演講中透露說,中日近期將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開展中日節能環保商務示范項目合作,前述的千家企業中開展節能診斷項目即為其子項目。二是加強中日節能人才培訓援助項目合作。三是做好第二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的后續工作。“這一系列合作很不簡單,因為參加合作的日本企業需要轉讓技術。”日中環境協力支援中心駐北京首席代表大野木升司向記者表示。在中國已經從事5年環保工作的大野,如今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親自創辦了一份中日環保合作的中文電子雜志。合作高潮2007年12月1日中午,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周生賢與日本環境大臣鴨下一郎簽署了“合作開展污染減排協同效應研究示范項目的意向書”。這是今年4月以來,中日環保節能合作又一個實質性項目。對于剛剛回暖的中日關系來說,2007年一年內,在4月、9月和12月,分別有三次高規格的中日對話,而每一次對話,雙方都不是空手而回。2007年4月12日,東京。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帶隊,參加在此舉行的第一次日中雙邊部長能源政策對話。會上,中日雙方簽訂了實施《日中節能環保商務示范項目的備忘錄》。為促使“項目”順利實施,雙方決定在“日中雙邊部長能源政策對話“框架下,設立由日本國經濟產業省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組成的“日中節能環保商務示范項目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本報記者獲悉,在日方分三批共提出17個候選項目建議后,目前推進委員會已經指定了5個項目作為第一批中日節能環保商務示范項目,并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節能診斷、項目可行性調查、引進設備、示范工程項目四個方面繼續尋求商務合作項目。值得關注的是,中日節能環保合作的深入,已經不因日方人事更迭而發生變化。2007年9月27日,正是日本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就職的日子。但當天他就飛到北京,參加第二屆日中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在這次論壇上中日雙方簽署了10個節能環保領域的合作項目,這也是近幾年來中日雙方最大的非ODA(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合作。甘利明的滿載而歸,也令日本一家名叫NEDO的機構興奮起來。幕后推動者:NEDO在迅速推進的中日官方能源環保合作中,作為獨立行政法人的NEDO,身份和作用可謂特殊。NEDO作為民間機構,1980年成立于東京,實際上又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直屬機構,其特殊地位和作用,體現在具體項目的實施體制上。經濟產業省將合作項目委托給NEDO來實施。隨后NEDO通過實施項目招標,從民間廣泛征集由日本法人、日資法人、大學等共同研究項目,包括了提供接卸材料設備、派遣研究人員等。NEDO的特殊作用,還與他特殊的運作模式有關。作為日本政府全額撥款的單位,每年經費高達2236億日元(2006年),而日本2006年全年的科技經費撥款總計3.5萬億日元,僅NEDO一家就占了將近7%。NEDO在高額撥款下承擔了日本政府的三項重要內容:產業技術、新能源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相關事業;新能源節能技術的引進與普及相關事業;京都機制信用余額取得相關事業。在研究的過程中,NEDO是這樣激勵技術開發的:先導性基礎性節能環保技術研究項目,經費由NEDO100%承擔;如果先導技術進入實用化研究中,則NEDO繼續承擔其中三分之二的經費,另外三分之一由民營企業承擔;而到了產品生產階段,NEDO還將承擔其中一般的開發經費;而最后到了產品完全市場化后,NEDO的承擔費用則退為三分之一。NEDO的不斷退出過程,其實也就是民營企業將技術不斷市場化的過程。產品的知識產權最后卻歸企業所有。“我們主要是以政府的政策為綱,進行節能環保基礎技術的研究,技術開發過程,如果沒有吸引企業參與,技術開發之后基本上就是鎖入柜子里了。”2007年10月,來自NEDO環境技術本部、國際事業部、調查部的三位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NEDO的這種特殊作用,同樣表現在它在國內節能環保技術向海外轉讓的過程。2007年3月以來,已經有不下100多位中國的政府官員、學者到NEDO取經。節能環保合作漸成主流“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NEDO理事、環境技術部部長小井沢和明說道。NEDO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一份資料顯示,其海外業務每年就達到278億日元,其中相當一部分項目在中國。基礎技術先導、合作技術開發、海外市場,這成為NEDO三位一體的推進模式。而自1979年以來,日方已經在中國開展實施了1008個節能環保項目。涉及鋼鐵、建材、石油石化、電力、造紙等諸多行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些項目當中,多是日本政府(或者通過NEDO),委托相關企業,進行項目調查、技術設計、主要設備的設計和制造開展具體項目合作。如于2000年實施的首鋼“干熄焦設備示范項目”,其委托企業就是新日本制鐵公司。小井沢和明告訴記者,正是通過技術轉讓、日本政府提供低息貸款,使得新日本制鐵公司在相關技術的國際化上獲得了很好的效益。一項數據解釋了日方企業的動力:在1008個中國項目中,僅新日本制鐵公司,就幾乎壟斷了中國鋼鐵公司在節能項目中的地位。目前尚不知日本公司積極參與中國節能環保項目的收益模式和情況。但可以管窺一斑的數據是,來自日本著名的丸紅株式會社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僅累計到2006年,丸紅株式會社在中國13個城市中的項目運作規模就達到了9749億日元,相當于649億人民幣。與浙江巨化公司的CDM項目即由丸紅牽頭,組織日本財團進行運作。“節能環保合作已經是中日政治和經濟關系合作的主流。”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理事、環境技術部部長小井沢和明向記者表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