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監管層規范信用拆借 券商打新資金趨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15:4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徐可強 陳昆才 上海報道 12月3日,上海銀行間一周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上升107.96個基點,升幅達三成以上。在央行沒有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周一,市場利率如此大幅度波動最大的原因,在于周二又有新股IPO申購。 自股市大幅度調整以來,打新股已經成了目前市場上低風險高收益的最佳投資渠道,一旦大盤新股發行,各機構爭相從銀行間市場拆借融入大量資金。在這當中,證券機構利用信用拆借從銀行拆入資金成為市場上生猛的打新軍團。但近日有機構人士透露,近期由于監管部門強化了商業銀行對證券公司拆出資金用于打新股的監管,令證券公司的資金拆借受到一定的影響。 某大型券商的資金部人士說,近期一些銀行已經不再對證券機構進行資金的信用拆借,這一方面是由于銀行自身現金流動性不足,另一方面也來自監管部門要求規范券商拆借資金打新的壓力。受此影響,該機構目前打新股的資金來源,就“只能利用債券回購”。 某大型銀行人士亦證實說,近期他們會盡可能控制對券商的信用拆借規模,但主要是針對有可能打新股的部分。至于如何區分券商的資金用途,他認為短期拆借的資金流向銀行都比較清楚,監管部門也容易掌握。 據市場人士介紹,在打新資金來源方面,保險等機構更多采用債券回購這一融資方式,而券商對信用拆借這一信用放大方式則更加青睞。 新股IPO的申購價格多數都大大低于上市交易首日的價格,如果申購中簽,收益可觀。以中國石油2%的中簽率和上市首日大約200%的漲幅計算,該筆的申購資金數日之內的收益率高達4%。因此,在申購前借入資金“打新股”成為越來越流行的投資模式。 而今年7月9日新的《同業拆借管理辦法》讓更多的機構進入銀行間的拆借市場,盡管央行明確表示拆借資金“不得用于炒股”,但是拆借資金打新股一直以來都是各個機構都在努力爭取的業務,而且拆入的資金越多越好。 券商、信托公司等等可以從銀行間市場拆入資金,又可以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的機構無疑從中獲益良多。以11月21日中鐵IPO的申購為例,當日銀行間拆借成交中除銀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的凈拆入量達205億元,而之后的22日凈拆入量不到100億元。沒有數據顯示“超出”的近百億拆借資金最終流入何方,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在21日最好的投資方向就是去申購中鐵新股。 《同業拆借管理辦法》規定,券商只要最近兩個年度連續盈利,同期未出現凈資本低于2億元的情況就可申請拆借業務。這樣的券商不少于40家,還有數十家信托公司也可以進入拆借市場,百億的拆入資金規模對這些機構來說并不大。 一家銀行資金部人士告訴記者,券商信用拆借額度的上限是凈資本的80%,不過商業銀行是否拆出資金,則需根據具體情況。相對于用債券回購融資來說,資金的信用拆借成本可能略高,但融資規模亦可以不受債券持有規模的限制。只要新股上市不跌破發行價,融資打新股幾乎是無風險的投資,在股票二級市場波動越來越大的時候,每個機構都會更加關注這種盈利模式。 但這種打擦邊球的模式無疑備受監管關注。 某商業銀行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券商拆借資金打新一直有明確的禁令。《同業拆借管理辦法》規定“禁止利用拆入資金發放固定資產貸款及投資”,央行的發言人還專門解讀為“券商融資不得用于炒股。”但是打新股是否可以定義為投資和炒股?券商或其他金融機構拆入資金后替代自有資金,然后用自有資金去打新股如何界定等問題仍有爭議。 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拆入7天的資金除了打新股似乎沒有其他的用途,但是在信貸規模被嚴格控制,自身又不能去申購新股時,商業銀行也愿意找到更多的獲利機會。 但信用拆借的風險畢竟高于債券回購,商業銀行拆借資金的風險在股市低迷時有可能凸顯。并且大規模的資金流動造成了貨幣市場波動性明顯加大,數百個基點的日波動已經屢見不鮮。消息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于商業銀行對券商拆借資金的監管正在強化,并要求規范對券商的拆借業務。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