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第三部分:對103位銀行專家的訪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5:03 21世紀經濟報道

  與去年一樣,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及面對面開放式問答的方式,對銀行業專家進行了訪問。我們的訪問對象主要是一些身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的亞洲銀行家、投資銀行分析師、銀行信用風險評級機構研究人員及咨詢機構的銀行業咨詢顧問。

  今年訪問的銀行家和金融專家總數達到103位,訪問工作得到了明顯的加強,我們尤其加強了內地銀行的訪問,一共走訪了25位內地銀行家和9位金融專家,其中銀行家群體有4位董事長,8位行長,以及9位副行長;對于中國內地以外其它國家/地區銀行家的訪問則集中在香港進行。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從這些專業人士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商業銀行在亞洲同業中的地位,與以往國內的競爭力排名相比,提供了很多新的看法和意見。2007年的研究,我們在香港共訪問了28位香港銀行家、6位印度銀行家、7位日本銀行家、4位中國臺灣銀行家、2位馬來西亞銀行家、2位新加坡銀行家、2位泰國銀行家、1位菲律賓銀行家、7位香港金融專家以及10位其它地區銀行家和分析師。這種地點的選擇,是本次研究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立項并完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在今后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我們應盡可能的在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同時開展類似的訪談,以增加樣本量和減少地域偏差。

  對銀行高管的訪問,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意見。下面,我們將就競爭力各個層面,綜合討論一下銀行高管的看法及意見。

  一、收益指標:關鍵在于“可持續”

  今年的銀行競爭力研究,我們依然賦予收益指標很高的權重,在繼續得到大多數受訪金融高管贊同的同時,一些銀行家提出了重要的補充。

  印度的一位銀行家表示,“資本回報率并不是銀行收益或者競爭力的恰當衡量手段。如果你從投資的一美元中獲得一美元的回報,那也僅僅是一美元。業務額度非常重要。當然你也不可能只有額度而沒有利潤,但是在銀行業中,業務額度是衡量競爭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位中國的銀行家說,“我非常同意以股東回報為出發點定義競爭力,我覺得要強調的三個字就是‘可持續’的股東回報率。可持續的股東回報率才可以正確反映一個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就是說你要看到盈利背后的風險,比如兩個不同的銀行,盈利又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意味著利潤高就是盈利能力強,因為它背后隱藏著風險。風險如何調整?我認為巴塞爾(協議)II是個很好的調整方法。巴塞爾II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可以用一個水平線上的風險標準對銀行進行評估,因為有一些銀行有高風險支撐著,盈利很高,看起來很好,但是一調整以后它就下來了。”

  香港一位受訪者則認為一些銀行的盈利受外力影響,很不穩定,難以作為競爭力的評價依據,“香港零售銀行的ROE很依賴HIBOR基準利差,過去幾個月利差穩定的下降,導致銀行盈利下降,但是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開始買美元(賣港元)以穩定聯系匯率,流動性的增加降低了銀行間市場利率,利差隨之上升,銀行的盈利又得到改善。在中國,企業所得稅下降至25%也會幫助提高銀行盈利。這就是說,不管長期競爭力如何,銀行的盈利在發生很大變化。”

  這位銀行家也提到了風險調整的問題,“現在東歐的銀行利潤率很高,但這些利潤來自很高水平的風險,國際零售銀行理事會剛剛在南非開了年會,一個結論是現在一些銀行的收入利潤率很高,盈利情況很好,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很有競爭力。”

  增加盈利穩定性的一個辦法是利用更多年份的ROE來加權平均以計算收益指標,一位銀行家提議,“今年你們用到2005、2006年兩年的平均值,我覺得用三年的平均值更好一點,可以反映長期穩定的東西。”

  但一位中國央行大區行副行長則不太認同過于糾纏在歷史盈利,“擴大取均值的年份數量,可以。但即使是可持續的股東回報,講的也是未來,那么,是不是更新的年份,聯系更緊密一點呢?”

  二、發現客觀指標的新視角

  I.規模

  今年高管訪談為我們認識規模對競爭力的影響提供了新視角。

  一位受訪者認為,銀行必須在特色和規模上做出選擇,但是是否能做出特色有時不是銀行自己能決定的,所以規模對競爭力的影響變得很大。“從市場競爭來講,每一家銀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一些較嚴格的監管環境中,有些創新是很困難的,這會妨礙你做出特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選擇只有一條,靠規模。為什么大家特別強調規模?我覺得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很難有特色,如果連規模也沒有了,那靠什么取勝呢?”

  一位歐美銀行在亞洲的高管則認為,規模對競爭力的影響是一個管理問題。“銀行就像管理工廠一樣,教科書告訴我們,大家都要做高Margin(收入利潤率)的生意,淘汰低Margin的生意,銀行的發展從存貸款開始,一個人存了一筆錢進來,看到另一個人信用不錯,銀行要個利息差價,把錢給他,慢慢有很多分行出來了。但現在存貸款等傳統業務已經不再是高利潤的生意,為什么今天的花旗、匯豐、渣打、工行還在不斷開分行去做大傳統業務呢?教科書又告訴我們,他們在尋找‘規模效應’。當內部管理做到非常有效的時候,這么大的規模就開始產生效應,它的管理成本在降低,即使收入利潤率不動的話,它的利潤也增加了。這么多的網絡在外邊,都是一塊牌子,一套班子,假設把它分成區域,把后臺集中,它的規模效應就出來了。規模如何影響競爭力,這僅是一個管理問題。”

  II.市場份額

  受訪的銀行家多數很重視市場份額,“這是世界公認,銀行要講規模和市場份額,評價競爭力的指標當然要有”。一接受訪問的銀行家說。

  在大型銀行的高管中,市場份額更是我們訪談中經常聽到的關鍵詞。

  一位亞洲著名銀行的董事長說,“因為監管部門給我們的約束,我們貸款增長不到13%,但全國的銀行貸款都達到17%多,我們和全國平均差四五個百分點。這四五個百分點使我們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但是國家宏觀調控我們不能不聽。”

  不過,他認為,有時降低一點市場份額可能意味著減少不少風險。他表示,一些銀行放任貸款增長,預備好了向監管機構交罰款,“我們不會這么做,因為我們是大銀行、國有銀行;第二我們覺得確實也需要防范風險,例如房貸,現在房價漲得太快,不能說每個地方都有泡沫,但是有些地方可能就是有這樣的問題。漲得這么快,有的小銀行可能愿意擴張,愿意承擔風險,但我們的風險偏好不一樣。”

  一些銀行家則認為市場份額有時重要,有時不重要,這要看市場的發展階段。在快速成長的市場,市場份額的重要性就要比成熟經濟弱一些。“在內地,我甚至都可以不管競爭對手在干什么!”一位久歷香港銀行業激烈競爭的銀行家說,“內地現在是整個餅在擴張,雖然有不少銀行在競爭,但由于空間太大,不僅可以不管競爭對手在干什么,而且跟競爭對手合作也沒問題,整個市場規模擴張,今年100億,明年可能1000億,一人發展一塊,都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在香港則不同,今年100億,明年僅是105億,所以大家都要斤斤計較市場份額。”

  III.資產質量

  一些銀行家認為,資產質量是非常“實質性的”競爭力指標。

  一位銀行家稱,“我們銀行比較關注的就是兩條,有比較‘表面’的,也有實質性的。第一條就是服務的水平,銀行的服務水平,對客戶是不是到位,是不是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是不是滿意;第二條就是風險控制、資產質量也要非常過硬。銀行的服務好,但資產質量不好,銀行可能還不行,所以我覺得最根本的就是這兩條,但是這背后意味著大量的機制、制度、規定,包括各方面的資源配置。”

  正如前面的“收益”部分所提到的,我們采訪的銀行家還認為,資產質量問題還關系到銀行的收益指標是否失真,按照他們的意見,資產質量的重要性可能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因為,我們從股東回報的角度定義競爭力,將近兩年ROE的平均值單獨作為收益指標,與客觀指標、主觀指標一樣都占有1/3的權重,而客觀、主觀指標下面有很多分指標,資產質量僅是客觀指標的7個分指標之一,這樣的設置,可能意味著我們大大低估了資產質量的重要性。

  另一些銀行家提議要用更徹底的視角來看待資產與風險的關系,而不是僅僅考量資產的質量,一位跨國大銀行的中國區行長說,“資產就是風險,是不是這個道理?銀行的資產在哪里?不就是貸款。貸款風險最大,如果一個閃失就完了”,“如果銀行70%的盈利是靠利差來的,那么(一旦利差縮小),一夜之間,你會發現面臨很大的問題。銀行家最重要的就是風險意識,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利差問題是一種典型的市場風險——價格的變動,決定盈利的變動。如果太依靠存貸款,你有一天會突然感覺到存貸款好像不是我的主要業務了,因為它是最虧錢的一塊了!”為此去考量資產質量,還不如減少資產,用更少的資產去獲得相同的收入。

  IV.資產流動性

  資產的流動性有時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解決不好,一個銀行就將被終結。在這一問題上,受訪的銀行家常會舉一些非常的例子。

  一位銀行資金部的高管認為,資產流動性問題會使一些事情顯得很奇怪,10月份接受訪問時,他說,“我們剛剛在(同業)市場上借了一筆錢,利率是4%左右,這筆錢我們又借給另一家小銀行,是2%。”這個奇怪例子背后的原因,就是他所說的小銀行最近流動性出了問題,而且又欠著受訪者銀行的錢,這個時候不幫它,小銀行一出問題,受訪者銀行的損失將更大。

  一位歐資銀行駐中國的銀行家則抱怨保持銀行的流動性令人“很頭疼”,他說,“現在銀行間拆借利率的‘茅刺’現象(短期利率像坐過山車一樣突然比中長期利率高,形成‘長短期利率倒掛’,影響資金的事件一過,短期利率又迅速下來)很嚴重,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利率很平緩,但是,短期利率波動很大,大的IPO一來,‘茅刺’現象就變得很嚴重,市場波動很大。像以前也就黃金周才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但現在股市的市值越來越大,凍結的打新資金越來越多,對市場資金有很大影響,我們是凈拆入的,現在做資金的同事都很頭疼。”

  盡管在一些情景中,資產流動性變成問題的一切,但是當其仍保持較好經營的時候,它的重要性似乎在降低。一個接受采訪的銀行近期有大量的定期存款轉為活期資金存入,面對這是否會導致資產分配比例失調的問題時,該銀行管理者表示,“從理論上講是這樣,如果短存長貸,最大的后果是流動性不足,但問題是我們現在是流動性過剩,特別對于我們這樣的大銀行來說。今年9月份,我們新存款有70%放著未貸出去。”

  V.資本充足率

  由于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生存改革已取得較大成效,在亞洲銀行中,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性體現在它是很多銀行改革的前提,一些較早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的銀行,可能在其它方面競爭力的提升上取得先機。

  一家較早完成上市重組和資本充足率補充的銀行領導人說,“今年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就是上市、定價、引進戰略投資者、談判,我們卻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內部的改革改造上,而在資本運作上只花了很少的時間。在我們全部工作的安排當中,80%的精力是放在內部改革、內部改造上,明顯見到效果。”

  銀行資本充足率事關金融安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監管機構的重視程度要高于銀行自身。商業銀行業是一個特許經營的行業,這使得資本充足率還會影響業務的拓展,從而變得更加重要。一位受訪的銀行家表示,“各個監管部門就是這樣,你的業務能不能發展是資本決定的,有多少資本,才能有多少業務。如果你的資本不達到,你當然不能發展業務,因為一發展的話,風險資產就多了,需要更多的資本。如果你沒有更多資本去覆蓋,一旦出大事情你的影響就很大了。”

  VI.效率與流程銀行

  在開放式訪談中,效率本身往往過于抽象,盡管我們亦對此有精確的定義,但解釋起來又過于煩瑣。為此,今年我們對效率指標的討論集中在流程銀行,這是一個與效率相關的問題。在我們的研究中,效率的衡量指標使用了三個標準化分值的簡單算術平均:成本對收入比率(非利息費用除以業務收入〈凈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之和〉),凈利息收入對產生利息資產比率,中間業務收入對員工數目比率。對中國銀行業來說,2007年的新課題——流程銀行改革將直接影響“效率”。

  受訪的一位著名中國銀行家表示,“有關監管領導做了批示,強調銀行的改革應該再造流程,而且要考慮客戶服務,實現內部的制度和程序安排以客戶服務為中心。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條塊分割,這樣就必須要打破過去那么多的層級、部門,把‘部門銀行’變成一個‘流程銀行’,核心問題就是以最簡便的方式、最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另一位銀行家則說,“什么叫流程銀行?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流程銀行就是一種效率,是你的(服務)質量和你的成本達到最佳的平衡,這時候的流程是最佳的。盡管對其定義還沒有搞清楚。但是我越來越體會到銀行下一步既要發展,又要防范風險,既要滿足監管要求,又要滿足股東的回報要求。銀行的每一朝向都得逐步配合起來,這需要流程銀行。”

  對于前述銀行家的效率優化視角,另一個銀行家將其描述為流程銀行的“第三件事”。“現在大多數銀行做流程銀行,大多數做的是兩件事,第一是內部流程文件,把條文式的文件改成流程式文件,第二個就是變革組織架構,把原來是前臺頭后臺綜合成事業部,機構扁平化。他沒有作第三件事。其實流程銀行真正難的是第三件事,就是你要看這些環節的設置,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沒有一些必要的環節,風險控制很難到位;太多則會降低效率提高成本。”

  如果說銀行盈利、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銀行問題是銀行高管的問題,那么流程銀行影響范圍則可能更廣,銀行所需決心與準備需要非常大。

  一位中國流程銀行的領軍人物深有體會地表示,“這項工作我在行長任上就下了很大決心。2005年下半年,我們決定讓公司業務從支行退出,把支行的平臺空出來專心搞零售業務。這句話說著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專門為這件事,我在廣州盯了一個多月,頂著很大的壓力。因為搞事業部會分流很多人員去做零售,而中國所有銀行從業者都沒有做零售業務的觀念。但我們銀行成功做到了分流,而且重要的是,業務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一位銀行家則強調流程銀行改革必須根據自己的特色,一位金融高管表示,“流程銀行的概念還很模糊。對于銀行來說,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再造是有必要的,但應該根據自身的需要。國際上銀行組織架構模式有兩種,一種就是縱向為主,橫向為輔,事業部制就是如此,一些則反之,有時不一定哪一種就更好。歐美銀行大多是以條為主,但也不是沒有問題。他們在中國的行長只負責協調,而涉及到一件事,在業務來往中,每個部門的人都分別跑來找我們,我很納悶,但沒有辦法,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各自向香港老板負責。”

  “流程銀行存在一個文化問題,匯豐和花旗都是條和塊結合的,但是匯豐銀行比較東方化,匯豐銀行塊的權力比花旗要大,條的權力比花旗要小。更注重塊,綜合。而東方人其實都是喜歡做綜合的。但事業部就沒有綜合,如果你條和塊都是各50%的權利,將來沒有人協調,會打架的。”另一位受訪銀行家如此提示文化在流程銀行中的重要性。

  VII.存款基數及分行網絡

  “信貸是銀行的主業,亞洲銀行一定是這樣的”,一位香港銀行家的這個判斷決定了,存款基數及分行網絡在亞洲銀行中的重要性。一位中國內地的銀行家則提到,在傳統存貸款業務下,大量儲蓄存款的分流會對一部分銀行流動性造成壓力。

  分行網絡重要性的一個例子是,很多受訪者一致贊同,“在中國,與外資銀行相比,本土銀行的分行網絡使其在國內零售存款方面占有優勢”,這有助于開展國內的貸款業務。一位法國的銀行高管在上海表示,“吸收存款不是想吸收就吸收,這是整個銀行綜合服務的結果,尤其我們外資銀行沒有網點,更多時候只能通過同業的資金往來維持。”

  長遠地看,“存款基數及分行網絡”的重要性與貨幣市場的發展程度成反比,一位歐美銀行在中國的銀行家提示了這一點。而且,減少對存款基數,進而對分行網絡的依賴可能是節約資源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國)銀行的資金來源沒有多樣化,你必須開分行,建立網點才能吸收存款,大家面臨的選擇都是一樣的,這可能是一個極大的浪費——分支行成本很大。如果有一個充分的拆借市場,有些銀行就靠拆借過日子,有些銀行就靠吸存款過日子,銀行才能分工,才能走上專業化的道路。但現在大家都一樣去搶存款,很簡單,因為還沒有一個非常完善的貨幣市場。”

  存款的結構還常常對成本造成顯著的影響。一位大型銀行的管理者對活期化后很多存款又重新以另一種形式進入他們銀行表示滿意,“很多人把定期存款轉為活期,這樣成本就降低了,居民的儲蓄去投資,但反過來,很多中介機構、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大量的錢存到我們這里,而且都是活期的。”

  但存款變少有時也是業務轉型的一種推動力,一位銀行家在提到存款分流時表示,“在關掉一扇門的同時又打開一扇窗,好多銀行發現通過

理財產品,又有很多產生中間收入機會。今年整個
資本市場
復蘇帶來了理財意識的覺醒,這會影響銀行今后的經營理念。”

  一些客觀維度競爭力會顯著影響相應的主觀維度競爭力,分行網絡即是其中之一,顯著地影響著客戶服務的質量。一位香港銀行家評論說,“如果用1到10進行打分,中國的銀行可以拿到10分。”分支機構使中國本土銀行輕而易舉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因為面對面的關系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非常重要,一個有效的支付系統能夠更接近客戶,哪個會使銀行擁有優勢。中國一家主要商業銀行的一位高級經理在香港表示,“如果外資銀行不能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支付系統,就難以為中國本土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