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振鶴:天生讀書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2:40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振鶴低斂凝重的雙眉,翻慣書本的雙手輕巧地打開一封封信件。66歲的他聲音厚重得近乎慵懶,深深淺淺地略過辦公室?guī)资畟未開的書箱。“過去,家里書堆不下,就在辦公室堆著,堆到不能再放。所以進到我的辦公室,只能站著講話,四周都是書,不能坐。”他的嗓音突然提高,溜出幾聲明朗響亮的笑聲;他回憶起一年前搬到現(xiàn)在的辦公室之前,房間已被他的書占滿,以至于辦公室的其他人也像他一樣,“無法在里邊工作”。 在他離復旦大學不遠的寓所中,一處,滿屋是書;另一處,四壁是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對藏書頗有心得,他聲稱上海灘有他家那般規(guī)模的,不會超出10個。但在周振鶴面前,他甘拜下風。“江曉原家那個書架,是小規(guī)模的,比較矮。我的比他規(guī)模大,是三米長的五個大書架,高到天花板。他的鋼書架裝了一萬多本書,我的裝了兩萬五千本。”周振鶴再一次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藏書撿漏 周氏藏書,只進不出。1978年他到復旦大學讀研究生時,只有小小一架書,但之后,藏書量便爆炸性增長。“我住的地方,原來只有一間半房子那么大,有一間全部堆滿書,堆得亂七八糟,我就在一堆書里工作。堆得太高,有一次半夜‘啪’一聲倒下來,發(fā)出很大聲響,把我們都驚醒了。” 讓周振鶴記憶猶新的是,初中時,女兒寫了一篇作文,大意是:從小時候開始,我就看到我們家里都是書,一睜開眼就是書,墻上是書,桌上是書,床底下是書,到處都是書。他記得那時候,他逐漸膨脹的書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女兒的床底。 后來搬到教師公寓,住房條件略微改善,周振鶴定制了裝在墻上的書架,“不像很多人做的那種漂亮的書櫥,那裝不了多少書”,一共九層,裝得滿滿當當。再后來,他購買了那套底層的房子,五個底下裝滾軸的專業(yè)鋼質(zhì)書架頂天立地,滿架圖書壓面而來,儼然一個私人圖書館。 “一直沒有算過自己有多少書。總有四五萬本吧。”“哪有時間分類,我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只能買了丟在那里。”周振鶴感嘆說,曾經(jīng)有學生幫他編了很長一段時間目錄,但也只編好兩類:中外對照詞典和晚清民國教科書,“離全部編好目還遠得很”。 現(xiàn)在,他只巴望著早點退休,退回他的藏書室內(nèi),“給那些書一本一本編好目寫好提要,告訴大家它們有什么用”。長期以來,他秉持鄭振鐸的藏書理念,圖書館不收、目錄學不講,藏書家不重、但有價值的書,都要買。“鄭振鐸先生的《西諦書目》比他的《西諦書話》更有用,因為他收了很多書。張元濟只收好版本。但鄭振鐸很高明,除去好版本,罕見的書、重要的書,即使版本不好也收。我跟鄭振鐸比較像,我怕遺漏好書。這也等于替國家保存一些好書,撿漏撿一些好書。” 由于“只進不出”,書越來越多,周振鶴最近割舍了他那景觀甚好、甚為喜歡的住房,換了一套復式房。三百平方米的房子將繼續(xù)容許他撿漏補遺,坐擁書城。 四海搜書 多年前,周振鶴在地攤遇到一本《東印度航海記》,18世紀的西文書,“在歐洲已經(jīng)賣到三千多歐元,等于人民幣三四萬塊”。他懂,他遇到了。賣書人看不懂英文,“本來賣給我都是一百塊一本,他覺得這本書的紙張好像比較古老,說就兩百塊一本,兩本四百塊。”周振鶴樂了起來:“呵呵,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淘書的日子不乏樂趣,在雜亂的書攤甚至臟亂的垃圾收購站之間,懂行的周振鶴不止一次拾得金子。光緒年間用上海方言撰寫的報紙《圣教新報》,就是他偶然從收破爛的人手里買來的,他一再說“很難得”。 “有的地方,偶爾去一兩次,就能買到好書。譬如說,我到天津一年不過一兩次,卻碰到很多好書。這證明天津有很多人不買書,否則輪不到我。在天津買到的幾種好書,真是非常之好。”六七年前,在天津第三工人文化宮,周振鶴買到了一本光緒皇帝的英文老師張德彝寫的《英文話規(guī)》,“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部英文語法書,線裝書,很難得,國家圖書館根本沒有。我花三十塊錢就買到了。” 以2000年為界,周振鶴劃分了淘書的不同光景。在此之前,書攤亂擺,書市喧囂,他時常跑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每周去文廟報到,還不時光顧塞納河畔、東瀛書店,善于“亂中取勝”,每有所得,載奔載欣。之后,街道日趨規(guī)整,書攤漸衰,良品遁入拍賣行,令讀書人望而卻步,拍賣行之外,半懂不懂之人漫天要價,讀書人講理不通,每失望而歸。如今,他頂多上孔夫子舊書網(wǎng)“撿一點漏”。 “現(xiàn)在買不到書的原因,不是沒有書,而是沒有錢。以前用比較少的錢就能買到書,現(xiàn)在好書很貴,到拍賣行買書的人多半是不看書的人,買書是為投資,不是為了用。”周振鶴嘆息說,“我感覺過去人們買書有時還是為了文化,現(xiàn)在很多人買書是為了投資。” 但周振鶴的藏書,是不賣的。盡管他也知道,這些書拿去拍賣,“也會拍出很高的價錢”。他將書看作文化遺產(chǎn),“總歸是要給國家的。”但作為一個讀書人,他仍擔心身后這批書的歸宿,“我們買書是有眼光的,好不容易把它們收集起來,如果再損失掉,那就太可惜了。” 嗜書如命 網(wǎng)上有一篇《夢蝶放鶴搜書記》,記述了周振鶴四海搜書的歷程。周振鶴說用“夢蝶”二字,大概是由于他喜歡《莊子》,他的隨筆集取名《隨無涯之旅》,“我做的事情都是很實的,人浪漫不起來,就欣賞浪漫的東西。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但在閱讀、藏書方面,周振鶴更欣賞章太炎的八個字:“學以求真,不在致用”。“我讀書無甚偏好,只要對研究文化、研究歷史有用,我都要。買書也是一樣,不看有沒有用,有價值就要買。” 周振鶴買書,完全超出專業(yè)。讀研之前雖學工科,但已廣泛涉獵文科;以學術(shù)為業(yè)后,但凡有利學術(shù)研究者,一概納入屋中。除此之外,便有與社會政治相關(guān)的、有趣的、好玩的書,統(tǒng)統(tǒng)在有效射程之內(nèi)。書買來后束之高閣,隔它五年八年才派上用場,也是常事。“像那兩本《清末民初政情內(nèi)幕》,名字是花頭,其實是澳大利亞人莫理循的信件。他做過《泰晤士報》記者,清末到中國,民初又做過袁世凱的顧問。結(jié)果呢,當時沒人買,賣特價,一出來我就買,十年后,我寫關(guān)于東洋文庫的文章才用到這兩本書。” 常年與書打交道,對于書,他視之淡然,用之欣然。而每談及書,他深邃的眼神里,總有一種冷淡的熱情,一種書生的激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是個愛書入迷的人,“迷戀到不正常,我說我有病,一點都不錯。”他小時候就愛書,訂了兩份報紙《青少年報》和《中國少年報》,讀完要訂成本子,破的地方補起來。“小時候就是這樣,很認真的。所以我覺得讀書種子是天生的,教不會的。”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一生隨無涯之書旅,周振鶴無怨無悔,因人生本然如此。“當然,一個人能成千年老妖最好。我常和學生講,做學問研究,必須有九條命。”而他承認,書就是他的命,“另一條命”。 周振鶴,1941年生于廈門,1959年~1963年就讀于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礦治系;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xiàn)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shù)兼職有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區(qū)劃與地名學會行政區(qū)劃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等。已出版研究專著《西漢政區(qū)地理》、《體國經(jīng)野之道》、《中華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中國歷史文化區(qū)域研究》、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編校《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并有論文集《逸言殊語》、《周振鶴自選集》、《學臘一十九》及學術(shù)隨筆集《隨無涯之旅》,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0余篇。 羅敏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jīng)日報》! 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fā)代號:3-21 新浪財經(jīng)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jīng)授權(quán),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zhuǎn)載。
【 新浪財經(jīng)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