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網]本周中國經濟大事表(2007.11.17--2007.11.2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9:11 保監會網站
1.跨行通存通兌--尚需多方考量(2007.11.19)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1月19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小額支付系統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內容包括個人存款賬戶存取現金、轉賬和賬戶余額查詢三類。至于手續費,由受理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自行確定。開展該項業務的銀行包括建行、中行、交行、招行等。相關:跨行通存通兌,是指居民只要擁有一張銀行卡或存折,就可以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國任一地點的銀行網點辦理不同銀行之間的現金存取、轉賬和賬戶余額查詢甚至還貸、繳費等其他支付結算類業務,辦理業務的銀行將收取一定手續費。[點評]:醞釀了一年多的跨行通存通兌業務終于破殼。從銀行業務辦理的多樣性來說,通存通兌使可選擇的途徑增多了,客戶可根據自己的習慣、便利程度以及優惠幅度來選擇最適合的方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進步。而且,涉及這一業務的出發點,是要有效利用現有銀行網點資源,使不同銀行營業部的資源得以共享,從而緩解近來比較突出的銀行排隊等候現象,是件利民的好事,應該肯定。不過,從實施的情況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由于跨行通存通兌是銀行提供的增值服務,是市場化行為,因此需要收取一定費用。這就像當初的跨行查詢費一樣,再次向國內居民對銀行服務“應該”免費的心理定位提出了挑戰。我們認為,市場化行為值得肯定,但要考慮大多數客戶群體的承受能力。多數銀行的最低收費是10元,最高甚至達到200元,跟“免費”相比顯然過高,推出初期來說很難讓人接受。銀行可以考慮與儲戶共同承擔費用成本,以減輕儲戶心理上的“不平衡”。其次,對銀行來說,新的規定可能帶來銀行業務格局的變化。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通存通兌本應在改變銀行“圈地”的舊態上發揮作用。但國內的中小股份制銀行網點分布與國有銀行的差距較大,在網點資源上占絕對優勢的國有大銀行似乎并不熱衷與股份制銀行實現共享。這一點在國有銀行的手續費明顯高于中小銀行上就能體現。因此,長期來看,客戶資源有可能向中小銀行分流。第二,外資行由于系統聯網問題而未加入此項新業務,但介入其中是遲早的事。屆時,外資行將利用客戶資源向本行流動的機會,發展其他銀行業務。在服務上占據優勢的外資行將對中資行的業務量造成一定威脅,中資行或將面臨中外資銀行在資源比例格局上的變動。2.國務院重拳收緊新開工項目(2007.11.21)11月2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7〕64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于新開工項目的管理,從明年開始,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擬建項目將被要求建立管理檔案。相關:央行“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新開工項目17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四分之一,連續五個月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6.9%,10月單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約31.7%,這兩個數字均創出年內新高。[點評]:10月單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創出年內最高可能是導致此次通知出臺的直接原因。去年8月,發改委等五部委曾以特急形式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在1個月內完成對新開工項目的清理。國務院督察組還對部分地區進行了督促檢查。隨后,國家發改委會同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等部門聯合向國務院上報,提出建立聯動機制,加強新開工項目管理。此次出臺的通知與去年的限期清理新開工項目政策一脈相承,首次明確要求各級發改委、國土資源、環保等部門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聯動機制,既保持了政策的連貫性,也體現了國家在調控手段上的進步。分析今年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不難發現,投資增長主要來自于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一產業以及房地產業,而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明顯高于中央直接投資。這就再次突出了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此通知在重申去年提出的土地、信貸、環評等閘門的同時,新增了節能約束標準,以助力節能減排,顯示了調控力度正持續加大。不過,新開工項目的增加只是造成投資增長的原因之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目前,政府考核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依據是GDP,地方政府為取得“養眼”的成績單,投資沖動強烈。而固定資產投資又歷來是最穩固最保險的高收益高回報領域,因此,控制這種高增速存在一定難度。這種情況下,如果配套的產業結構轉型不能完成,單純的調控手段也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3.房市、股市,不破不立11月22日,上證綜指輕松擊穿5000點關口,終盤報收于4984.16點,大跌4.41%;深成指報收15949.36點,跌798點或4.77%。成交量進一步萎縮,兩市共成交1001億元,市場觀望氣氛較濃。盤面顯示,九成個股下跌,上漲個股不到100家,而權重股充當了殺跌的主力。相關:11月23日,滬指開盤4946.26點,午盤收報4939.66點,下跌44.51點,跌幅0.81%,;深成指開盤15804.28點,午盤收報15955.37點,漲6.00點,漲幅0.04%。終盤報收于5032.13點,微漲0.96%;深成指報收16217.512點,漲1.68%。近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樓市“有價無市”的局面愈演愈烈。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5%,第五次改寫今年6月以來的房價漲幅最高紀錄。然而,在價格上漲的同時,成交量卻沒有上升,反而呈現一路萎縮的局面。10月份,京滬兩地二手房成交量較9月份分別下降了29.8%和31.7%。截至10月,深圳市一、二手房成交量已經連續4個月下滑。[點評]:這是市場信心受到的自“5·30”以來的最沉重打擊。由于中石油、幾大金融權重股、能源以及有色金屬板塊集體走弱,滬深股市雙雙大跌。我們認為,滬指大跌與市場前期的估值偏高,存在明顯泡沫有關。同時,基金的大舉贖回潮,中鐵等新股的發行以及緊縮的貨幣政策,也使市場的資金開始轉移并逐漸趨于緊張,無法支撐其大力上揚。不過,市盈率的下降未必是壞事。由于原來的市盈率中存在泡沫,這次的股市大跌反而對擠壓泡沫起到了積極作用,建立了更加穩定的牛市基礎,對今后的反彈行情具有實際意義。但未來的紅籌回歸以及股指期貨的推出,有可能再次影響股市。再加上調控中的不確定性以及投資者更加謹慎的操作,市場依然存在較大的波動風險和壓力,5000點附近可能還會反復出現震蕩格局,再次對市場運行的穩定性進行考驗。而樓市,中國最“頑固”的泡沫也開始出現疲軟現象。房價只漲不跌的趨勢,使囊中羞澀的購房者只能“望樓興嘆”。而近期密集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使購房者對未來國家進一步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大大增強,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開始持觀望態度。沒有了需求的市場,再多的供給也無濟于事。所以,若“價漲量縮”樓市局面繼續維持,囤房、捂盤現象就將難以為繼,房價或將由此扭轉。但由于房地產業的基礎穩固,短期內就迫于壓力而大量向市場拋售房屋預計還不太可能。房價的下跌或許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等待。我們應看到,無論房市還是股市,似乎都在期待一種新的格局,而調整后的“新面貌”也將比以往都要健康且禁得起考驗。執筆:劉曉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