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洋盟主不想當“快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21:29 中國經營報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屆國際特許經營巡展上,國際特許經營協會主席麥克爾·M·伊沙克森直言不諱地表示:國際上大多數的特許經營企業,其實并不都具有肯德基、麥當勞等“巨人”般的規模,他們往往都比較小,只有7%的盟主企業旗下擁有超過500家的加盟商。然而在中國,號稱自己的加盟商數量超過千家的卻比比皆是。他提醒投資者:在加盟前,一定要認真收集并仔細分析自己所能獲得的關于盟主的所有信息,并對其進行盡可能多的考察,這樣才能減少投資風險。 不急于擴張 和一些假洋品牌一露面就大舉擴張不同,正規的洋品牌在初進入中國后,往往謹小慎微,絕不會大面積的、來者不拒地招收加盟商。這一點提醒投資者:如果你有意加盟一家國際特許經營品牌,那么在加盟前首先要對其進行深入的考察。 要想獲得正規洋盟主的青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一些假洋品牌一露面就大舉擴張不同:正規的洋品牌在初進入中國后,往往謹小慎微,絕不會大面積的、來者不拒地招收加盟商。 被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吸引,Ricky Lim決定從新加坡來華做生意。他所在的Bread Talk食品集團在2003年初就已進入中國,但直到2006年10月份才在南京開設了第一家加盟店。對此,現任北京Bread Talk董事經理的Ricky Lim并不認為錯失了不少機會:“開設一家面包連鎖店,必須考慮到當地收入、消費者觀念、以及公司總部的物流配送能力。不是說只要投資者有錢又愿意加盟,盟主就可以讓其開店。”他坦言:在如今16個城市的連鎖店中,的確有不賺錢的,所以總部并不急于擴張。 2004年進入中國,直到今年5月份才在大連開設了第一家加盟店的泰國品奇Pizza,也有類似的市場選擇。其中國總部——美諾(中國)食品集團總裁泰德·密斯基認為,中國國內有很多模式都是盟主利益最大化,但這樣做是不會長久成功的。現在很多的中國投資者都很有熱情,但他們也不會因此而過快地增加加盟店數量,以北京為例,每年加盟基本上會維持在10家店左右。 多在一線城市開店 正規洋品牌進入中國后,由于對國內市場尚不熟悉,所以往往采取大城市試點戰略,一到三年內不會輕易在三線以下城市開放加盟。這一點提醒投資者:如果你的所在地是經濟相對滯后的二三線城市,那么正規洋品牌一般不會接受你的加盟申請。 記者隨投資者何先生在展會現場考察項目時發現,他所在的大慶市,被好幾個盟主品牌拒絕了。這令他很郁悶! 對此,Ricky Lim表示:開店與店面所在地的收入、觀念、消費能力、盟主物流能力直接相關。如果在開店前沒有實地調查就盲目開店,“結果就是虧本,甚至失敗”。被拒絕的不僅是大慶,連重慶這樣的一線城市,他們都不愿接受加盟商。 來自意大利的密樂街冰激凌總經理法比奧也表達了同樣的態度:他們現在的計劃是2008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店,其他地區則暫時不考慮。 事實上,對于進入中國市場不久的洋品牌來說,在有限的地域選擇開店確實是其市場策略之一,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對此,何先生只能表示遺憾。但來自山西大同市的投資者王先生似乎不甘心被拒絕,他的疑問是:“我有投資的錢,也感覺到有些項目比較適合當地,為什么不行呢?” 對此,麥克爾·M·伊沙克森認為,新進入中國的特許品牌,確實更為看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方面是這些大城市的收入水平及消費理念符合其品牌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這些洋品牌也確實對其他的城市并不了解,這需要一個過程。他建議像王先生這樣“執著”的投資者不妨繼續和他看好的那家國外品牌進行深入交流,或許也能夠取得該品牌的授權。 近年來,洋品牌通過各類展會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對國內投資者來說,無疑是拓展了投資渠道。但中國政法大學特許經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維華博士認為,品牌只是加盟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是不是洋品牌與能否獲得收益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加盟是一個需要綜合考慮的事情,加盟者不能單純依據盟主是不是洋品牌,是不是正規洋品牌來決定是否加盟,而是要采取切實可行的多種方法來考察盟主,然后斷定這一項目是否適合自己。 他把考察一個項目是否值得加盟的方法歸結成四個字:“法、商、情、理。”首先要看品牌是否合法,對于洋品牌,則要看其是否持有中國國內注冊的商標等;二是項目的商業模式是否成功,是否能夠真正地執行推廣;三是看盟主是不是真正要和加盟者實現雙贏;四是對項目先行者進行考察,即考察該項目已加盟者的經營狀況,建議投資者不妨在不告知對方的前提下,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觀察。 中國經營報記者:趙法忠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